分享

5分钟告诉你——风靡家长朋友圈的网剧《小别离》究竟讲了啥?

 长沙7喜 2016-08-28

 

《小别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和遭遇的现实问题。真切地反映出了许多爸妈送孩子出国的初衷:减轻学习压力。希望孩子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未来出人投地,把自己从现有的阶层上,再拔高一个台阶。


但是,在让孩子出国之前,家长们必须想清楚这些问题:出国是不是真能得到快乐教育?放出去了是不是回得来?孩子的自律能力有没有那么强?以及巨额的学费……


作者:特雷西。“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联合创始人之一,复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原上海“白骨精”,现在美国边带三个娃儿边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

........................................


最近,一部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小别离》引发了大家对孩子出国问题的讨论。所谓“小别离”,指的是很多未成年的孩子在十几岁就离开父母,独自到异国深造的现象。


三个孩子,三种家庭,三个阶层


小康、精英、富豪——最后全都面临着出国留学的选择。


1、精英家庭


中产阶级的女儿朵朵,中等生,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


她的父母是典型的上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


爸爸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妈妈是带着一整个团队的主管,家里买得起大房子和好车子,唯独在孩子的教育上,忧虑重重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妈妈争强好胜,绰号“母变形金刚”,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朵朵必须要每天6点一刻起床,马不停蹄背单词,晨跑,在饭桌上写作业,不光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繁重功课,还要参加妈妈的“特训”……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招,貌似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送孩子出国。


这也真切地反映出了许多爸妈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初衷:减轻学习压力。


2、小康家庭


第二个孩子,琴琴,普通人家的孩子。优等生,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前几名,被称为“学仙”。按照爸爸的话说:“我们家是祖坟冒青烟,才出了琴琴那么好的孩子!”


那么,学仙就没有烦恼了么?并不是。


琴琴的爸妈,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社区医院的医生(曾经多年无照行医)。琴琴妈当初没有上过大学,可是她的姐姐早年咬牙出国,现在有房有车。

所以根据琴琴妈的人生经验,自己当初就是没有好的学习机会,所以现在才过得那么辛苦。


典型的,把人生期望转移到下一代身上的家长。



琴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那么多朋友干什么?自己出色了,朋友自然就来了,你看你爸爸,年轻的时候朋友可多了,现在谁理他?”


为了孩子将来“不被耽误”,琴琴妈想了一个办法: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


这也是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的另一个初衷:出国镀金、出人头地。



3、富裕家庭


第三个孩子,小宇,富二代,太子爷。顽皮可爱,典型学渣,成绩排名在年级倒数。


在三个孩子中,小宇面临的家庭问题最多:父母离婚,后来母亲去世,爸爸找了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蒂娜,然后蒂娜肚子里还怀上了小baby。


处在青春期的小宇,又是怨恨,又是嫉妒,和继母之间矛盾不断,一会儿偷偷在蒂娜辛辛苦苦做的饭菜中多撒盐,一会儿天天敲架子鼓,惹得孕妇继母无法安睡,还把爸爸气到青光眼爆发,被送去了医院。


为了缓解家庭矛盾,小宇爸爸想了一个歪招:送孩子出国。



当然,缓解矛盾只是小宇爸想送儿子出国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包括——


躲避中考和高考;

出国成绩好坏没人知道;

镀金回来接管家族企业……



现实生活中,送孩子出国最真实的四个问题


我觉得,《小别离》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很接地气,更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还有,大家遭遇的现实问题。


现在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出国,无非是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躲避残酷的竞争压力;

给孩子一个相对轻松快乐的童年;

对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水和环境的追求;

希望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希望孩子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学,未来出人投地,把自己从现有的阶层上,再拔高一个台阶。




这些想法全都无可厚非。


但我想说的是,在让孩子出国之前,你们必须想清楚以下这些问题:


  • 问题一:出国是不是真能得到快乐教育?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一出国,就万事大吉,就能得到快乐教育。


确实,欧美的小学确实以玩为主,可是一旦进入初中高中,孩子也必须进入拼搏的状态,才能考上顶级的大学。


你看朵朵6点起床跑步半小时好可怜?我还知道美国孩子早上5点钟起来练习游泳和篮球2个小时的呢!



你说中国孩子被书包压得直不起腰来?我还知道美国孩子为了完成一份报告,一个星期要整整阅读30本像砖头那么厚的书!


你说中国孩子放暑假都在补习功课?我还知道美国孩子为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更有优势,整个暑假都在一边补课,一边照顾残疾儿童呢!


想要得到顶尖的教育,无论在哪儿都必须拼搏。


而中美教育最大的不同也许只在于:


中国教育讲究一开始就全力奔跑,而美国教育是由浅入深的科学加速;

中国想进好大学大多看分数,美国想进好大学却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如果你不是从小学就把孩子送去国外,而是在初中、高中才送孩子出国,那么快乐教育的那一段,你的孩子基本享受不到。


  • 问题二:放出去了是不是回得来?


有些家长的想法是,我先让孩子出去看看世面,不合适了再回国也不迟。


但我想说的是,因为国外的教育体制和国内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一旦出国,你就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比如我们家儿子,出国的时候差不多5岁,中文说得已经十分流利了。


可是在国外呆了几年,中文不断地退步,现在他对话思考全是用英文,说中文已经有外国人口音了。


那天我听说祖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最起码要认识将近500个汉字,还听说幼儿园的牛蛙都能认识1000多汉字了。


于是我给儿子做了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崩溃地发现,他的汉字量是惊人的——200多!


当然,这主要归过于我的放任,我一直认为中文学校天天一堆汉字作业太辛苦,所以只是偶尔在家教孩子两个字。但是反观我身边的朋友,几乎所有在美国的华人妈妈,都会把孩子送去中文学校。


所以你看,我这种中文水平的孩子(美国学校的数学水平我还没提呢),还能够送回国去读书吗?送回去分分钟崩溃变学渣啊。


那如果我也送中文学校呢?一天三小时,听说读写背,那和在中国送孩子上奥数班又有什么区别?


不都是一样要吃苦吗?快乐教育不就又变成了水月镜花?




所以,我深思熟虑下来,中美两种教育路线,你最好选择“从一而终”,在两条线当中跳来跳去,既想要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学科基本功,又要美国出色的英语水平,最后,你还说想让孩子又轻松又快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问题三:孩子的自律能力有没有那么强?


我见过很多小留学生,初中高中就到美国来了,要么住在寄宿家庭里,要么住在寄宿学校。


这种做法带来的最大隐患就是:孩子远离父母,凡事全靠自觉。


我知道一个孩子,没事就打电话向父母要钱,说是学校的杂费,其实是在给新交的女朋友购买珠宝首饰演唱会门票。


这还算好的,万一去买酒滥饮呢?万一去买大麻呢?万一去混夜店呢?



一般的经验是,在国内自制力强的孩子,到了国外确实可能学会自力更生,不过仍然有被带歪的可能;


而在国内本来就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放到了国外基本就是放虎归山了。


比如,像电视剧中小宇那样的顽皮男孩,出国就解决一切问题了吗?



最近美国媒体报道了不少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天天住着豪宅开着豪车惹事生非,一会儿把人打了,一会儿把人撞了,组织豪车俱乐部半夜飙车,在比弗利山庄开通宵派对被邻居举报……钱花了不少,美女左拥右抱,可说起英语来还是需要随身翻译。


还有中国留学生的集体作弊案,中介都搞出产业链了,有代替上课签到的,有代替考试的,还有代替写论文的……中介赚着他们的钱,他们自己在寝室里打麻将。


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太天真了,不要以为孩子一个人到了美国,就能在缺少父母的环境中锻炼出一身独立自主的本事。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引导,把他送出国去,你们可能短时间内感觉轻松,但那也许只是“眼不见心净”的自我安慰而已。


  •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们做好牺牲的准备了吗?


说了那么多,我们最后才来谈——钱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有多贵?


幼儿园,1000美金以上一个月打底;


小学,私立的,1500美金每月打底;


初中高中,私立,也算1500美金每月好了(其实很多好学校远远不止这个价格),一年就是差不多2万美金,再算上住宿费、生活费(寄宿家庭每月基本上2000美金,还没考虑地段差异),一年没有4到5万美金是拿不下来的,也就是一年30万人民币;


大学,精彩的部分来了,公立大学,一年3到5万美金,私立大学,一年6到7万美金,而且,学费每年还在不断增长。


琴琴妈说,要卖房给孩子准备100万人民币学费留学……我只想说:你太天真了!


我有个小留学生朋友,他妈给他的预算是:每年100万人民币!


假设琴琴真的出了国,很快花完了100万,请问,最后妈妈是不是只能卖肾了?




但是,美国不是还有公立教育吗?


没错,但是你要有学区房,或者,租房也可以。


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学区稍好的学区房,单价基本已经超过了100万美金;

租房的话,房租也在每月3000美金左右。


除了钱,送小留学生出国,你们还可能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牺牲家庭的完整


像小宇的爸爸一样,很多祖国的父母并不缺钱,我也知道很多小留学生的家庭,一早在美国买好了房子,还是大豪宅,然后,妈妈,或者老人在美国陪读。

这样的孩子,爸爸的事业往往还在国内,所以只能像大雁一样,国内国外两头跑。


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的弊端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说夫妻分居。我认识个妈妈,本来要陪女儿一起去加拿大读书的,万事都准备好了,临行却取消了机票,她对我说:“我老公是成功人士,本来面临的诱惑就多,现在动不动半年一年地见不到面,那出轨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两百……留学导致父母分开,这对女儿的成长真的好吗?”


好了,送小留学生出国,困难基本上就是上面这些了。



给家长的四点建议


当然,我不否认有一些孩子,他们从小出国,读书工作很有出息,适应得很好,但你反过来想想,这样的孩子,本身该够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拥有这样意志力的孩子,在哪儿不是一个人才,出国早几年和晚几年,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总而言之,我的建议,概括起来是如下几点:


  • 第一,该不该送孩子出国?


有条件的话,当然应该,让孩子见识见识世界,眼光会有大不同;


  • 第二,什么时候出国合适?


如果没有父母的陪读,那么最佳的出国时间,是在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自制力之后,比如,大学期间,或者研究生期间。相信我,国内的基础教育,真的很不错。


  • 第三,学好中文的优势。


学好中文的优势,往往是低龄出国的孩子享受不到的,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强大,精通中文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现在在美国的一些公司,懂中文的职员会享受加薪,我会告诉你吗呵呵);


  • 第四,父母是不是要牺牲一切成全孩子出国?


当然不!孩子很重要,但你们才是孩子幸福的最重要基础。


具体到《小别离》里的三个孩子:

朵朵,可以出国,但是最好大学再出去见世面;

琴琴,高中毕业,申请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出国,别让你爸妈卖房卖肾;

小宇,与其出国打麻将,还不如先到你爸公司里,从底层开始历练几年,等到眼光和胸襟开阔了,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本文精选自蓝橡树,如有问题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