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渝彭氏:石柱彭氏概况

 茂林之家 2016-08-28



1

石柱彭氏概况

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至东汉年间以境内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忠县)、涪陵县(今彭水县)。三国至十六国成(汉)时期属涪陵郡涪陵县。南北朝至北周分属巴郡(今重庆)、临江郡之临江县(今忠县)。武帝保定初属南都郡原阳县〔建德四年改名怀德郡武宁县(今万州武陵镇)〕直至隋代(618)。唐武德二年(619)分浦州(今万州)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明洪武八年(1375)置石柱宣抚司,始设土司,隶重庆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抚司,隶虁州府(今奉节)。清乾隆二十六年(1781)改土归流,置石柱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民国二年(1913)改为石柱县,隶川东道,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十月先后隶四川省第八(署址酉阳)、第九(署址万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柱隶涪陵专区。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改石砫县为石柱县。1983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88年6月至2000年6月先后隶四川省、重庆市黔江地区(开发区),2000年7月直隶重庆市。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长江南岸,东邻湖北利川市,南依彭水县,西南靠丰都,西北连忠县,北接万州区。县境南北长98.30公里,东西宽56.20公里,总面积3012.51平方公里。县境方斗山、七曜山两大山脉平行排列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县境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峡坝交错、沟壑纵横。最高海拔七曜山大风堡1934.10米,最低海拔西沱镇陶家坝长江水面119米(三峡成库后已抬高56米),海拔相对落差1815.10米。

石柱地阜物华,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丰厚。如种植历史长达千年的黄莲,闻名中外。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如沿溪镇福尔岩的摩岩造像;黎场乡砖瓦溪和西沱镇中间堡汉墓群;明末秦良玉屯兵抗清的万寿寨;千年古镇西沱云梯街以及与梁平双桂堂齐名的川东佛教圣地银杏堂等等,享誉省内外。

历为穷乡僻壤的大山狭地,随着渝沪高速、渝沪铁路,尤其是汉渝高铁的开通,石柱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龙河、玉带河环绕的县城南宾镇,犹如江南大山中的“小香港”,正一日千里地奔向满城流水满城楼的独特胜景。

石柱现辖12镇、20乡、310村居社区,人口近60万,其中有彭姓人口约2万,分布较密集的有长江沿岸的西沱、王场、沿溪等地,次为金铃、马武、桥头、三汇、龙沙、临溪及县城,其居住历史均在五六百年以上。

西沱镇黄龙溪彭家沟彭希贤支派,历代声名显赫。希贤父可取,明任湖广芦溪知县,传至彭旭、彭轼、宗古、時清,更是四代为宦,官至府衙,名噪一时,传为佳话,曾被收入石柱县志名人录。

石柱彭人光彩录

——记清亁五品知府彭时清

彭时清,雍正十年(1733)生,字习堂,号右泉,石柱县西沱镇黄龙溪(原属忠县中兴乡)人,忠州野鸭池(石柱王场镇)入川祖彭胜第十三世孙,亁隆庚辰(1761)科举人,曾任山东省郯城、寿张知县,精明强悍,卓有政声,前任遗案终年不决者数百件,时清廉其情一讯结之。复经廷试,迁任甘肃庆阳知府,一跃成为前清五品衙侯。光绪29年立于西沱班竹园彭氏宗祠的“皇清训封中宪大夫兖州府彭公时清神道”碑,高及丈余(在大跃进中拆毁,现复制),连同“恩荣三代”碑等,移陈于二0一三年新建的王场镇双龙村象岭彭氏宗祠内,以彰其显赫声名。

时清出生于一个崇文向善、功名卓著世家。其父彭宗古,字信亭,号愚野,清雍正壬子科举人,历任山东博山、日照、蓬莱、招远、德平知县。任内秉承先父遗志,积七年之功于一役,编著有《临江彭氏族谱》以传;祖父彭轼,字汝瞻,敕赠文林郎,首任山东登州府蓬莱县知县。当任满赋职其子宗古时,谆谆告诫曰:“事君当若亲,爱民当若子”,嘱其守土有责,肝脑涂地。当轼老年届八十,最后一次赴鲁探视儿子任职情况返川时,儿奉养银“百金不用”,仅取“十金以行”

,由此可见一个老县官言传身教、清贫做人的崇高风范。曾祖父彭旭,字子旦,敕赠文林郎,一生赋性洁素刚直,学不厌,求闻达,日与花果酬对;高祖父彭泽,字又陶,亦字润之,前川贡生,平生手不释卷,口无恶言,名望乡梓;彭泽祖父彭可取,明贡士,曾任湖广芦溪县知县,可谓一门七代恩荣,功名永继,是何等难得?

时清六岁入塾启蒙,由其家教严谨,加之天资聪敏,诗兴初开,常在大人面前吟诵。七岁那年五月初五,时清见堂嫂正忙着包煮粽子,便跑过去找她要粽子吃。堂嫂为考考他吟诗作对的本事,便说:“我先出一对,要立马对上了才给吃”。时清雅稚应道:“你出嘛”!堂嫂于是有板有眼地说出上句:“五月五日五(午)时包粽子”。时清想了想顽皮地笑对:“三哥三嫂三更打糍粑”。堂嫂听出弦外之音,说弟娃讲他怪话,便追打时清至宗古面前。当宗古问明缘由后,不但没有责备,反倒笑呵呵地说:“看来,我家又出了一个秀才”!父言果中,时清二十多岁便中举成名,并由县知到府衙,一时名满临江。他的典故,特别是幼童吟对趣闻,至今还在忠、石、万、梁一带民间传为佳话。

时清承袭祖德,清正廉明,敢于担纲,由县知到府衙,官至五品,名满忠石。一九九四年被石柱县志收入“历史名人录”中,从而名扬千古。无独有偶,笔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读民国《忠县志》,悉彭时清一生诗作颇丰,惜收入该志卷八者,只有如下两首:

挽侯兆祥

(七绝)

滇南转战金川隈, 两次请行亦壮哉。

到底雄心轻马革, 征魂不教裹尸回。

:侯兆祥,清乾隆38年任忠州营外委,从征金川(今四川金川县)战役而殉职。

杜节妇诗

浮云乍卷满庭霜, 惨目惊魂祇自伤。

绮阁新灯垂烛泪, 辒车促辇断羊肠。

飘零廿载倚修竹, 寂寞三春典素裳。

青史何人堪作传, 白头扶病独归乡。

万叠千山暮霭浮, 栽篱补屋守荒丘。

了无婢仆帝萝蔓, 剩有诗书载石楼。

珠箔灯残霜月夜, 翠屏风冷碧梧秋。

酸心莫故猿啼碎, 隔岸声声是卖愁。

注②:杜节妇,即杜母姓唐氏,江夏人,廿年归余忠杜工部七文于京即为继室,花烛之夕,工部感暴疾卒,唐扶榇(读趁、棺材)返里终丧后入楚伊母家,寓竹排巷,苦节廿余年,今老矣!父母俱亡,穷悉日益嗣君,华南往迎归居,守以成厥志也。此系作者乃感而赋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