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喜剧片:今天我休息 (1959 仲星火主演)

 洒家智库 2016-08-29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今天我休息  外文名 Today, I rest  出品时间 1959年  出品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鲁韧  编剧 李天济  制片人 马志成、蒋浩生  类型 剧情,喜剧 
主演 仲星火,史原,赵抒音,上官云珠  片长 100分钟  上映时间 1959年

基本资料
片名:今天我休息
导演:鲁韧   编剧:李天济  摄影:张贵福  美工:张曦白  作曲:施咏康  录音:周恒良
剪辑:张淳  化妆:沈克强  导演助理:颜碧丽  制片:马志成 蒋浩生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上映:1959年  颜色:黑白  片长: 2584米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马天民 仲星火
刘苹 赵抒音
姚美贞 马骥 
于所长 强明 
罗爱兰 史原 
小组长 王苏江
老农民 李保罗 
理发师 陈述 
主任医生 上官云珠
王秀玲 李浣青 
刘其 高正
老奶奶 吴茵 

职员表
导演:鲁韧

剧情简介
    1958年的上海,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人民警察马天民昨天值了一个通宵夜班,今天轮到他休息。
    派出所所长的爱人姚美珍一早儿就带着她的同伴邮递员刘萍来到派出所宿舍,准备介绍她与马天民认识谈对象。可是,马天民已经外出了。所长急急忙忙地外出寻找,好容易才将他找到,叫他赶快回派出所去赴约会。
    马天民在归途上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不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就急忙上前拦阻劝说。
当他回到派出所的宿舍时,姚美珍和刘萍因为等不及已经离去。马天民连忙赶到派出所所长家,但刘萍又走了。姚美珍约他在当天下午看第二场电影,与刘萍约会,大家不见不散。
    马天民在赴约途中,又因为帮助居民送小孩去医院急诊,再次失约。最后,姚美珍约他晚上七点钟到刘萍家吃晚饭。谁知道,在他正要赴约的时候,三个带红领巾的小朋友送来了一个捡
到的钱包。马天民打开钱包一看,除了有不少钱,还有明天去兰州的火车票。
    马天民急失主之所急,决定立即想办法找到失主,将钱包还给他。他从钱包里的一份电报中知道,失主叫罗爱兰,就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办法寻找,终于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找到了钱包的主人罗爱兰。原来,罗爱兰就是他早上遇到的那个不守交通规则的青年。罗爱兰十分感激,一定要留马天民吃晚饭。
    当马天民赶到刘萍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半钟了,刘萍一家和姚美珍早已经吃完了晚饭。刘萍以为马天民没有诚意,对他态度十分冷淡,弄得在场的人也非常尴尬。
    这时,刘萍的父亲从房间里走出来,没有想到他们也曾相识。原来,就在马天民轮休的这一天,帮助刘萍的父亲从河里救出了落水的小猪,并帮助他解决了猪食的困难。
    刘萍的父亲一见到马天民,就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刘萍也弄明白了马天民一再失约的原因,深深地为他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开始喜欢起了这个朴实憨厚,乐于助人的人民警察了。

影片点评
    影片将一名民警休息日一天的活动,通过喜剧形式表现出来,颂扬了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新社会人与人友爱互助的良好风尚。
    影片的全部情节都浓缩在一天的时间里,内容却非常丰富,充分展现了马天民本应休息却没有休息的事实,并将安排他谈对象的故事穿插其中,使人物对工作的干练与对处理个人问题的笨拙得到鲜明对比,使影片妙趣横生。

幕后花絮
    半个世纪前,在欢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一部喜剧影片《今天我休息》在全国公映。
    从此,那个热心助人的好民警马天民家喻户晓。“马天民”这个名字,也成为新中国优秀民警的代名词。
    1959年,由李天济编剧、鲁韧导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今天我休息》是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中一部特色异常鲜明的影片。
    1959年,仲星火从影十年第一次担任主角,在《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马天民,有人不理解导演鲁韧为什么选中他来出演,仲星火却清醒地知道,导演看中的正是自己朴素平凡的气质,仲星火笑称导演就是看准了自己“傻、大、黑、麻、粗”。除了不麻,导演都看对了,傻,傻乎乎的;高,高高大大的;黑,脸挺黑,不是小白脸;粗,不细致。这种朴实劲正是马天民这个普通民警的平凡之处,这样的警察让观众感觉可信、可亲。
    为了演好马天民,仲星火来到漕溪北路派出所体验生活,他目睹了民警们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为居民们登记户口、调解邻里纠纷,替百姓寻亲觅友、排忧解难,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点滴小事中彰显利民为民的宗旨。仲星火深受感动,对马天民这个人物也有了更丰富具体的体会。
    《今天我休息》上映后,马天民一心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喜剧性的性格特征在银幕上极显张力,征服了观众,仲星火质朴、饱满的表演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银幕魅力由此奠定,并成为他标志性的表演风格。几年后,他又成功地出演了《李双双》。
    1980年,他在惊险侦破片《405谋杀案》中又一次穿上警服,成功地塑造了另一位经典的公安侦察人员形象。
    九十年代初,在电视剧《今天我离休》中,仲星火出演了白发苍苍的马天民,勾画了马天民完美的人生。
    马天民这一形象让人喜爱,还同他在影片中的性格凸现分不开。结合情节,马天民一天之中的两条行动线索对应和突出着他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他为群众做好事时的热情、认真和他赴约会时的一股“傻”气,这两方面在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并且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围绕同一件事,一起纠合在他的身上,达成了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而正是这种带有一定夸张色彩的“傻”气,使这个人物周身散发出浓厚的人情味,让人感到他的可亲可爱。
    仲星火说:“50年了,我后来也拍过不少影片,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真实名字,看到我总是'老马老马’地叫,可见这部影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喜欢马天民?我的体会是,就在于马天民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老百姓也就念念不忘马天民。”

影片评论
    该片以喜剧样式和手法,颂扬了人民警察忘我的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崇高品德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影片借助马天民本应休息而没有休息的事实,通过马天民一天的生活,揭示了他质朴生动的个性和美好崇高的情操。片中的喜剧效果真实自然,马天民工作时的干练与处理爱情的稚拙,对人民的诚朴和对女友的腼腆,构成了一种统一和谐的喜剧风格。情节的戏剧性发展,使影片妙趣横生。该片是新中国较有艺术成就的喜剧影片之一,为此后喜剧片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部影片以派出所年轻的户籍民警马天民在一个休息日中既平凡普通又亲切感人的经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民警察热忱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和生活内容,谱写了一曲警民鱼水关系的深情赞歌。并且,影片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表现新中国的警民关系,它真正打动千千万万观众之处在于通过表现这种警民关系,使人们深切地体会到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社会制度中一种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马天民作为公安队伍的一员,身着人民警察制服,也是新生的人民政府的代表。所以,影片更是一曲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的赞歌,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文艺歌颂性主题在公安题材电影中的积极回应。观众从银幕上看到,我们的公安机关不仅具有保卫国家政权和人民安全的专政工具的职能,也肩负着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工作部门所应有的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影片对马天民事迹的歌颂,离不开那个时代人们所尊奉的道德伦理标准在影片叙事中所起的支撑作用。为群众做好事和与女朋友约会,不论在马天民眼里,还是在观众眼里,都十分清楚地分别标识的是公众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当二者不能兼顾时,马天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影片因此完成了对马天民大公无私、先人后己行为与品德的赞美和歌颂。这种取舍,简单而又明晰,特别是在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以后,观众也由衷地认可了这种取舍的价值。
    随着《今天我休息》的上映,马天民的形象差不多成了新中国人民警察形象的代表和象征。首先,同那些以反特斗争为故事内容的公安题材影片所塑造的人民警察形象不同,《今天我休息》中的马天民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为民服务。影片将他为群众所做的许多好事集中地安排在他的一个休息日,是想让观众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已经化为马天民日常生活责无旁贷的一部分。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在普通平凡之中,却联系和沟通着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电影观众)的思想感情。马天民的身上,体现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但在我们强调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神圣职责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马天民这一形象让人喜爱,还同他在影片中的性格凸现分不开。结合情节,马天民一天之中的两条行动线索对应和突出着他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他为群众做好事时的热情、认真和他赴约会时的一股“傻”气。这两方面在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并且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围绕同一件事,一起纠合在他的身上,达成了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马天民确实是真心真意地去赴约会,可事到临头,他又转而真心真意地忙于助人为乐。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后一种“真心真意”时,他的年轻、单纯和质朴又使他无法周全而有经验地表达他前一种“真心真意”,于是就显示出一种透着“傻”气的尴尬。然而,正是这种带有一定夸张色彩的“傻”气,使这个人物周身散发出浓厚的人情味,是他的性格,也是他作为一个银幕艺术形象全部闪光点显现出来的地方,让人感到他的可亲可爱。如果想像一下马天民身上没有了这样一股富有生趣的“傻”气,那他就只是一架做好事的机器了。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扮演马天民的电影演员仲星火在影片中自然、朴实和生动、亲切的表演,也是马天民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片喜剧效果的造成,除了前述在人物性格上的适度夸张处理以外,还有赖于在情节设置上的夸张处理。如此多的事件和人物关系被有意识地集中到一天之内来发生、发展和结束,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浓缩和夸张。为了营造喜剧效果,在情节安排上,影片创作者为主人公马天民设计了两条在实施方向上总是发生抵牾的行动线索:一是约好去会女朋友,一是为群众排解各种困难。这两条线索构成了马天民一天经历中种种行为所造成的情节冲突的两方面。马天民越是着急去赶赴约会,需要他排忧解难的事就越是迫在眉睫。公与私的冲突和对立,是影片喜剧情境生成的必要条件。情节和性格冲突也是被置放于这一冲突的框架之中才显示出必要的张力。
    尽管夸张是使《今天我休息》这部影片具有喜剧效果的最主要手法,但这一手法的运用又是以深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创作者没有让马天民做什么轰轰烈烈的、超出他能力范围的壮举,他忙忙碌碌的一天所做的,都是最普通最平凡不过的小事,也是在当时当地别的任何一名人民警察都会去做的事。他的性格鲜明生动,甚至有几分“傻”气,但却不怪异、“各色”。这就是真实社会生活的情理和逻辑。
    五十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公安电影是反特片的天下,警察是身怀绝技机智勇敢的英雄,或深入虎穴,或勇斗匪特,上演了一幕幕紧张刺激的好戏,而《今天我休息》中的警察马天民,平凡朴实,如同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工作干练,乐于助人,在个人问题上又腼腆笨拙,如此矛盾的表现导致了一系列喜剧情节。《今天我休息》用喜剧的手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个平民化的警察,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易亲切的人民警察。马天民是五十五年公安电影中的另类,也是最平凡的警察形象。而塑造这一形象的是同样平凡的仲星火。

人物原型
    电影《今天我休息》原型人物是马人俊,他1950年进公安学校,任公安派出所民警,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公安部“一级英模”,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是电影《今天我休息》里的原型人物,“文革”后调任上海成套电器厂党委书记,退休后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