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哉!中秋拜月

 形孤影单 2016-08-29








中秋拜月之美
韦异才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夜空中那一轮桂影,总有着谈不完的话题。秋夕之飞镜,澄夜之金波。霜中之玉兔,蟾宫之素娥。明月新辉,光阴往来。皎洁皓月给大地铺下一幅轻纱,于是一波波好奇与想象之潮就涌动在人们脑海。


华夏先民是世界上最富智慧的民族之一,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对月亮的思考和探索。且不说利用月相制定历法、安排农时,单讲农事暂歇,憩息在田间,让饱满的月华,洗去一身的疲惫,他们抬头仰望夜空——圆月如温润玉璞,夜空如墨蓝丝缎,光而不烈,透着一种亲和——呼吸着田间泥土的香气,他们自然沉浸在月光里,醉心在天地的怀抱中。日有威,月则有情。


或许是因为很早就意识到月亮对于农事的重要,我们的先民将月亮视作神明来顶礼。天子是我们民族的统领,他率领群臣“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在一年中的两个重要分界点向日、月示敬,请日神、月神保佑阖族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对于朝廷皇室,民间百姓的礼节则要随意得多,他们不称“祭月”而称“拜月”,瓜果供品也没有皇家丰盛,但虔敬之心却是一样的。


时移风易,当轻松民俗的滚滚大潮涌来,严肃的礼法之波则渐渐退去。相对于前朝的虔敬,后世文人在浪漫的诗酒生活中对月生出了赏爱之心,他们睁开一双醉眼,调起七窍玲珑的慧心,运生花妙笔,吐锦绣华章。在他们那里,月有喜忧,月有动静;月可承爱念,月可载深情;或拟之为眷侣,或引以为友朋;许清光有意,皓色无边,更一夜乡思,五处攸同。许多年后,我们不仅要感谢这些锦心绣口的先人们,是他们伴护了对月情思的心灵之火,是他们发掘了吟月达旨的人文内涵。


点两支红烛,焚一炉香,供几块月饼,摆时令果鲜,或叩或拜,请月神来享,裁云为帔,揽霞作裳,身边有丝竹悠扬。传统的拜月仪式,虔诚而温馨。主妇祈祷:“家宅兴旺,人人平安。”少女祝愿:“貌似嫦娥,面如满月。”月神微笑,注视着万邦,把宁和的力量,送给每一个拜月之人。







时至今日,民俗式微,城市里也已经很少再事农桑,但中秋拜月的意义并没有消失。众所周知,秋季是收获的时节,人们在辛勤劳动之后仰望一轮皓月,自然感慨无限。无论是对农事丰收的庆幸、欣喜,还是对一代代祖先赋予月之文化内涵的追慕、遐想,都是现代人所能够感受到的。


所以,中秋拜月,表达的是感激。农人劳作,千辛万苦一粒米。我们的丰盛餐桌,他们是最大功臣。


中秋拜月,表达的是追慕。文人墨客,妙笔咏月赋华章。我们的心灵家园,因他们的灌溉而繁花似锦。


中秋拜月,表达的是期盼。月圆人圆,天地共盼团圆夜。我们的大家安定,小家才能幸福安康。


中秋拜月,表达的是祝福。妙龄少女,祈祷貌美如嫦娥。我们对美的追求,历经千年永不停息。


古往今来,原同一月,敬天法祖,本无二心。掬一捧月光,让这照耀过时间之河的月亮,也照亮自己的心房。



本文为韦异才原创,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征稿作品,转载须经授权







国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1054期,主编微信gxjc03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合作QQ15113328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