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

 hong1970s 2016-08-29
摘要: 丙酮酸在有氧状态下,进入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TP。 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此多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
关键词: 丙酮酸形 乙酰辅酶A
结构式物理化学性质
丙酮酸 
常用名丙酮酸英文名Pyruvic acid
CAS号127-17-3分子量88.06210
密度1.272 g/mL at 20 °C沸点165 °C(lit.)
分子式C3H4O3熔点11-12 °C(lit.)
丙酮酸在有氧状态下,进入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TP。


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此多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按一定比例组成,其组合比例随生物的不同而不同。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及CoA。
其中硫辛酸是带有二硫键的八碳羧酸,通过转乙酰酶的赖氨酸ε-氨基相连,形成与酶结合的硫辛酰胺而成为酶的柔性长臂,可将乙酰基从酶复合体的一个活性部位转到另一个活性部位。


从丙酮酸到乙酰CoA是糖有氧氧化中关键的不可逆反应,催化这个反应的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反应中的产物,乙酰CoA和NADH++H+可以分别抑制酶系中的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的活性,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活性受ADP和胰岛素的激活,受ATP的抑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