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让您解决营改增会计核算问题!

 刘刘4615 2016-08-29
2016-08-26 郑楠 中税网
点击上方
中税网
可关注我们!


营改增
 会计核算问题浅析

  营业税全面改征增值税,是2016年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给企业减负的一大举措,是试点纳税人都可享受到的一大税收红利。由于部分试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以前只涉及营业税,对增值税会计处理不熟悉,因而急于了解、掌握营改增后增值税相关的会计核算。本文从会计科目设置和主要账务处理两个角度出发,对增值税会计核算问题进行浅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会计科目设置


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留抵税额”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行为支付的进项税额、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额和月终转出的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行为收取的销项税额、出口企业收到的出口退税以及进项税额转出数和转出多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月终转入的多交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月终转入的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反映未交的增值税。


  “待抵扣进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按税法规定不符合抵扣条件,暂不予在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


  “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截止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施当月,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应税货物及劳务的上期留抵税额。


  为了详细核算企业应交纳增值税的计算和解缴、抵扣等情况,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专栏。


  “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按规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企业按规定享受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或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当期免抵税额。


  “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记录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月终,企业转出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


  “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行为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行为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核算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企业零税率应税服务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或按规定直接计算的应收出口退税额;零税率应税服务办理退税后发生服务终止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记录企业月终转出本月多交的增值税。月终,企业转出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


二、主要账务处理

   

  (一)一般纳税人国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的退货,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企业从事提供应税服务的业务, 2016年7月15日,接受货物运输企业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纳税人自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合计金额”栏5000元,“税率”栏为“11%”,“税额”栏550元,款已付;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50

  贷:银行存款5550

 

  (二)一般纳税人国内采购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已经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按税法规定不符合抵扣条件,暂不予在本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例如实施辅导期管理的纳税人),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应计入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纳税人收到税务机关告知的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后,按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注明的稽核相符、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经核实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红字贷记相关科目。


例:假设上例A企业纳入辅导期管理,则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等 5000

  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550

  贷:银行存款 5550


收到税务机关告知的稽核比对结果通知书及其明细清单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5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550


(三)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按照确认的收入和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确认的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发生的服务终止或折让,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2016年7月16日,A企业取得某项服务费收入106万元,开具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额100万元,销项税额6万元。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06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0000


  (四)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应交增值税的,其中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及一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与销售其他货物的处理一样,即小规模纳税人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应通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核算。但若出售属于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已使用固定资产,其按简易办法计算出的应交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上应将其直接计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而不能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注:此时会计处理和申报填写有差异,申报要按政策规定先在申报表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填写按4%计算的税额,再计算出减半征收税额填写在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


例:A企业,2016年7月出售于2008年1月份购买的某设备(未抵扣设备进项税额),该设备原值20万元,已计提折旧5万元,售价12万元,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企业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1、出售设备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50000

  累计折旧5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 


2、收到出售设备价款:

借:银行存款1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3、适用3%征收率减按2%计算出应交增值税2308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2308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308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借:营业外支出32308

  贷:固定资产清理32308


  (五)月份终了,一般纳税人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


  当月上交上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当月上交本月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上期答案:D

 解析如下:

  

  单位边际贡献为2元,销售量为40万件,利润为50万元,根据QX(P-V)-F=利润,则有40X2-F=50,可以得出固定成本F=30(万元),假设销售量上升10%,变化后的销售量=40X(1+10%)=44(万件),变化后的利润=44X2-30=58(万元),利润的变化率=(58-50)/50=16%,所以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6%/10%=1.60,选项D正确。


  【高频考点】利润敏感性分析


  1.敏感系数的计算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2.敏感与非敏感因素的区分

  如有些因素虽然只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导致利润很大的变动,利润对这类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称这些因素为敏感因素;与此相反,有些因素虽然变动幅度很大,却有可能只对利润产生较小的影响,称之为不敏感因素。


  3.敏感系数的相关结论

  第一,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反之亦然;

  第二,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

  第三,在不亏损状态下,敏感系数最小的因素,不是单位变动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每日一题

  【每日一题·判断题】


  企业难以将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应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