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秦望山在何处(上)

 真友书屋 2016-08-29

杭州秦望山在何处(上)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此文作于1986—1987年

发表于《浙江学刊》1988年第1期(总第48期)

————————————————————————

 

 历代杭州志书大多有秦望山的记载,但对它的确切位置,却常常含糊不清。搞清杭州秦望山的位置,对研究与之相关的许多古迹史实是必不可少的。

《浙江学刊》1984年第4期所载《秦望山考》一文漫说各地秦望山,也谈及杭州秦望山,但可惜仅罗列了几条对其位置的不同说法,没有结论。归结现代学者关于秦望山确切位置的看法,大致有两类。一类如《杭州名胜大观》(浙江人民出版社编,1985年出版)说南宋时指将台山;另一类则将它移至六和塔西,如钟毓龙先生《说杭州》认为六和塔西的二龙头才是真的秦望山,其理由是“钱武肃筑罗城,自此山始。故其龙山门在六和塔西。”该书因此而断言,“此山(指二龙头)当确为秦望无疑”。

 我以为杭州古代秦望山即今之将台山,而且早在南宋以前,就是如此,所谓“二龙头为秦望无疑”不过是个近代传说。

 

(一)

 

 《说杭州》所以断言二龙头为秦望山,是以晚唐钱鏐“筑城之事观之”。而笔者反复研读有关钱王筑城史料后,结论却与之相反。

 据《吴越备史》卷一记载,钱鏐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可见秦望山为罗城起点是因其紧靠夹城,同时很明白的是秦望山之东为江干,而唐朝五代两宋时的“江干”,即是指凤凰山下的江边一带。

 再看夹城的历史记载,唐昭宗大顺二年(890年)“王命筑新夹城环包家山,洎秦望山而迴”。夹城的南端是凤凰山近东南的包家山,夹城环包家山而筑,至秦望山而折回向北。正因为如此,夹城筑后三年再筑罗城,便从紧靠包家山的秦望山筑起,由夹城东亘江干,直至龙山门才折回。龙山门是罗城的最南端,而不是其起始点。

 因此,以钱鏐晚唐“筑城之事观之”,秦望山紧靠夹城,它只能是包家山西邻、其东为江干的将台山,而不可能是远离夹城的二龙头。也就是说,秦望山必须是紧靠夹城的山,夹城的最南端在哪里,秦望山就在哪里。夹城的最南端是凤凰山近东南的包家山,所以包家山旁边的将台山就是秦望山。而二龙头离包家山很远很远,与夹城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它就根本不可能是秦望山。

 

[转载]杭州秦望山在何处(上)

 

 

左图为老外摄于1917-1919年的西湖古雷峰塔照片的放大,可见塔后东南山上,还有古城墙的影子,如长城蜿蜒,那时山上树木甚少。雷峰塔的东南面是什么山?正是凤凰、将台山。而六和塔西的二龙头,那唐宋时还非常冷僻的地方,有丝毫的古城墙痕迹吗?没有,从来就一点儿都没有。此老外当时也有六和塔西的二龙头照片,都只是些之江大学的西洋建筑。   2011/4/17又补充照片和说明

 

 笔者前不久(注:指1986年)曾到包家山实地考察,发现那里古城残迹依稀可辨,存在于包家山南坡一线,延绵至将台山而止。《吴越备史》的记载应该是可靠的,该书所谓秦望山,正是今之将台山。《吴越备史》成书于北宋初期,由此可知唐五代及北宋,人们一贯以今将台山为秦望山

 

 再《说杭州》所谓“钱武肃筑罗城,自此山(秦望山)始。故其龙山门在六和塔西”的说法,逻辑上也颇不明。罗城自秦望山始与罗城龙山门在哪里,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关于罗城龙山门究竟在哪里,本文后面另有附文小论之)

 有人作为一种证据,又提到夏承焘先生在《月轮山词论集》前言中的几句话:“我两次住在钱塘江边的秦望山上,小楼-角,俯临六和塔的月轮山”。如果没有其他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几句话显然也不足以拿来作为二龙头是秦望山的依据,——名人之言并非一定就是真理。夏承焘先生把二龙头当秦望山,不过是一种名人也难免的误会而已。

 

(二)

 

 秦望山名的由来,也可以证明将台山即秦望山。

 据《事类统编》,“秦始皇东游登此山瞻望,欲渡会稽,故名。”《史记》载,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可见秦始皇至钱唐“登此山瞻望”的目的是望渡江之处,结果是见“水波恶”,只得西去。那么所谓“水波恶”是指何处呢?《资治通鉴》卷七有注云:“所谓水波恶处,即今之由钱塘渡西陵者是也。”能于山头上见“由钱塘渡西陵者”,不可能在六和塔西,而只能是在江干西侧的将台山。(注:西陵,钱塘江古渡头,即今萧山之西兴。西兴之名,钱鏐所改。从前南星桥与西兴之间有船渡,现在那里江上有了复兴大桥) 

 

 秦时钱唐县衙门在今灵隐山边,西湖还是小海湾,与钱塘江相通。秦始皇到钱唐,船队自然只能泊于风浪比较小的海湾(后来的西湖)内,所以杭州宝石山唐宋以来有秦始皇缆船的传说。说某一石头就是秦皇缆船石,难有确凿的证据,但是,秦始皇船队泊于小海湾,应该是事实。他要登山看渡江处,自然就要在海湾内找个容易登上并且能够见到钱塘江对岸的山峰,今将台山正符合这条件。当时的小海湾(西湖),水一直到将台山山脚下,秦始皇下船登山看一看江面形势很方便。

 他不可能仅仅为了寻看个渡江处,就跑出海湾,舍近就远,冒着大风浪的危险,远远地从江外绕到今六和塔西,再爬到二龙头上去。须知当时的钱塘江与今天的完全不同,宽阔如海,水波十分险恶。

 正因为秦始皇在今将台山上,看到钱塘江风浪很可怕,不敢渡江了,所以才只好“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因此,说今之将台山是秦望山,就非常合符事理,而六和塔西则非常不合情理,完全违背常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