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国春秋--吴越篇13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新的夹城从钱塘江北岸开始,环包家山,泊秦望山,穿林架险,共长五十余里,扩大了杭州西南部旧城的规模,加强了西南城的防御,这是杭州城自诞生二百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筑。

钱镠也许对杭州城真正倾注了感情和心血,在修筑夹城过程中,甚至“亲劳役徒,自运一甓”。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五月,基本上在杭州城占稳了脚跟的钱镠决定第二次修筑杭州城。

杭州城第二次修筑的规模和影响力显然要远远大于第一次,钱镠亲自率领杭州十三都的将士,并征民夫二十万,开始修筑杭州的罗城(外城),对整个杭州城进行大规模的拓展和扩建。

新的罗城自夹城东亘江干,泊西湖、霍山、范浦,总长七十余里。

用现在的杭州地名来清晰的解释这条罗城的范围应该是:

从现在的杭州鼓楼开始,东北沿淳祐桥、菜市桥西侧,至艮山门,然而又折向西达到武林门外,再曲折向南到过昭庆寺后的霍山。

这次扩建,是对原杭州城东北区域进行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包围,把原来旧城东门的盐桥门、炭桥新门以及北门钱塘门都包围在内,成为名符其实的罗城(外城)。

新的罗城包括朝天门、龙山门、竹车门、新门、南土门、北土门、盐桥门、西关门、北关门、保德门等十座城门,便构成了整个杭州的罗城(外城)。

在这些城门的附近钱镠又分别屯置了六座兵营,分别称之为白壁营、宝剑营、青字营、福州营、马家营、大路营。

在自己的根据地里还搞军营,钱镠似乎有些多此一举、谨慎小心了吧?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钱镠的这种多举和谨小,这些军营将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

杭州城的二次修筑规模庞大,施工质量相当过硬,建筑也各有特点。

整个城墙坚固异常,城墙上十步便是一座城楼,御敌于城外,固若金汤也,而各城门的修建也很有特色。

比如朝天门,这座城门“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东西阅门对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许。武台左右北转,登石级两曲,达达于楼上。楼之高,六仞有四尺,连基而会,十有一仞。贮鼓钟以司漏刻,”其雄伟壮观可见一斑。

此时的钱镠似乎已经完全沉浸于修筑杭州新城的幸福和快乐之中了,但还是要反复重复我之前讲过的那句话,在唐朝末年的那段乱世之中,和平永远只是个稀有宝贵的奢侈品,具体的奢侈程度主要表现为,时间短,范围小!

刚刚结束孙儒之害的钱镠很快便将面临新的战乱烽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