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以前的无锡城|无锡古城与弓河、弦河、箭河(1)

 wzzx老鹰 2018-12-26


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河流湖汊密布,古时县城里也是处处小桥流水,几乎是有路必有桥,有家就临河。其中有一些河的名称比较别致,并且互相关联,如弓河、弦河和箭河。这些河流的名称由来已久,它们是伴随无锡历史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并且与无锡旧城范围的变化紧密相关,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至今均已不存。

无锡的县城,自汉代置无锡县时开始修筑。当时县城的面积小得可怜,城墙周长2里19步,高2丈7尺,以土筑成,其范围大概只有相当于现在的人民路以南, 前西溪以北,中山路以西,解放西路以东这样一小块地方。城西紧靠梁溪,东边城外则是一条南北贯穿而过的人工开凿的河流,古称邗沟,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而开凿,沟通江淮。这条两千多年前的古运河,就在现今的中山路下面。

当时的无锡城还筑有罗城,也即外郭、外城。外城周长11里128步, 高1丈7尺,也是泥墙,并设有4门,东边是熙春门,南边是阳春门,西边是梁溪门,北边是莲蓉门。沿北门经东门而至南门的一段城墙外,还开挖了一道罗城濠,俗称东河,作为保护城郭的防御设施。

到了隋朝,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时,重新把古邗沟进行拓宽,使之与运河接通,成为南北大运河的一部分。这样,当时的大运河就紧靠着无锡内城的东城墙外,自北往南,贯穿而过。这段运河的位置即在今北大街至中山路南端,是与现在的南长街旁的古运河一脉相承,直线连通的。

公元902年,即晚唐末期的天复二年, 吴王杨行密为了防御日益强盛的吴越王钱镠自苏州方向而来的进犯,将原来的无锡罗城(外城)范围向东南面扩大,并加以巩固,同时又开设了3座偏门。在今羊腰湾冷渎港口兴隆桥附近,开设顾桥门,在今定胜桥东,原杜氏宗祠旁开设新塘门,在今东河头巷底开设董家门。这样一个外城的范围,在当时是很大的了。南禅寺、北禅寺的名称都是当时依据外城而定的方位,南禅寺在外城的南端,而北禅寺则在外城的北端。如果按外城算,这南北两寺当时都是算作在无锡城内的,如果按内城算,那么这南北两寺当时又都是城外的了。所以,无锡古代史籍记载有时称它们在城内,有时又称它们在城外,时常让人摸不清头脑,原因其实就是无锡当时存在外城、内城之别。今人如果还是搞不明白,那么打个比方,外城就像现在的新区,内城就像现在的老城区。

宋代的无锡城基本保持旧制,但外城土墙年久失修,形同虚设,所以到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时,无锡竟已无城可守。南宋偏安江南时,无锡作为京城临安(杭州)的北方屏障,曾一度重修外城,并将南边阳春门改名为朝京门。南宋京城临安(杭州)在无锡南面,所以把南门叫做朝京门,意思就是面向京城的城门。

自宋至元,无锡县的内城逐渐有所扩大,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无锡县升格为无锡州。到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重修城墙,这一次造得比较牢固,是用砖砌的。内城环城一周为4 里又37步,其范围大致在现今的连元街以南,学前街以北,中山路以西,解放西路以东这样一块城区,比以前的内城是大了一点,但确实还是一座小小无锡城。虽然城还是不大,但这是无锡古代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升格。时间是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升格为州,叫无锡州,但是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年),无锡州又降格为无锡县了,无锡州前后存在了七十多年。

前几年,南京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明城墙砖头时,发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砖头,其大小和一般的明城墙砖相似,但两侧没有铭文,只在两侧下方和顶部有一个小方框,上面刻写着“无锡州”三个字。这块元代的“无锡州”城砖怎么会出现在南京呢?据专家考证,当年朱元璋大军在扫平江南,占领无锡州之后,拆掉了无锡的一部分城墙,将这些城砖运到南京去“二次使用”,建造明城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