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雲泉 2016-08-29

我从小就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苍茫,尤其雪后的晴天,盖住了世界上所有的肮脏,那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通透,由此而给我带来的欢欣,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惜,随着时代的推移,天气越发的干燥,也就再难见到那铺天盖地茫茫的大雪了。但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对未来的希望与企盼,盼着下雪是我无数企盼中的一个,尤其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那种不期而至带来的惊喜,确实能让自己的心情好上几天,可惜,北京的初雪大多只是零零星星地飘下几片,像是示意性的宣告。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碧天银树

然而癸巳年开春不久,意外下了一场大雪,清早见地上积雪已逾十公分。窗外的美景顿时让我的心智又穿越回童年,我突然有了上山踏雪寻梅的冲动,于是翻了翻待访名录,看看北京待访名录中,哪些未访前贤遗迹在附近山上,果真让我如愿,孙承泽的遗迹之一就在北京西山的樱桃沟。这是一个好去处,于是我打着寻访孙承泽遗迹的名义,前往樱桃沟退谷踏雪。

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藏书家,他本是明崇祯四年的进士,当官当到了刑部给事中。1644年,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孙承泽觉得自己应当守名节,于是他在玉凫堂后面的书架后自缢,然而却被人解救了下来,但孙承泽要殉明的决心很坚定,于是他又让长子跟自己一同跳井,但还是被人救了上来,这让孙承泽感到,活下来才是天意。于是,他就在李自成所建的大顺政府里担任了防御使,后来又改任谏议。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洁净的世界

此后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迅速地把大顺军赶出了北京,并在此建立了大清王朝。就在建成的当年,孙承泽被聘为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等官职,这两个官职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即国防部副部长。由这些经历可见,孙承泽经历了明朝、大顺政权及清朝三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得到重用,可见,他是一位能吏。也许是厌倦了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孙承泽在顺治十年,辞职回家了,自此,中国少了一位能干的官员,然而却增加了一位名气很大的收藏家。

孙承泽退休之后,就隐居北京西山樱桃沟的退谷别墅,他在此闭门著述,一生所著有《五经翼》、《尚书集解》、《畿辅人物志》、《四朝人物略》及《两朝典故编年考》、《天府广记》等等,而最为人所知者,我觉得应该是《春明梦余录》和《庚子销夏记》。这其中的《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是重要的北京地方史料,孙承泽在退出政坛之前,他就利用宫内的文史档案来收集资料,因此这两书所录极其详实,是后世常引用之书。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书牌

孙承泽虽然在明朝做官,但他还是想把一些真实的史实记录下来,比如他还写过一部《崇祯事迹》,因为这个书涉及到了清初的一些情况,因此,孙承泽写完此书后,只是珍藏起来,并不敢拿给别人看,但是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到北京时,某天去拜访曹秋壑,曹给谈看到孙承泽所写的这部《崇祯事迹》,谈迁把这件事记录在了《北游录》中:“侍郎辑《崇祯事迹》若干卷,不轻示人。”

谈迁的《北游录》流传稀见,民国时,大藏书家邓之诚曾经传抄过一部,邓之诚的这部抄本后来被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而邓的这部底本最后为我所得,这也算我跟孙承泽能够间接地扯上关系者之一。《北游录》中还记录了谈迁看望吴伟业的史实,谈迁称吴伟业为太史:“太史同年侍郎孙北海撰《四朝人物传》,其帙繁,秘甚。太史恳年余,始借若干首,戒勿泄。”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卷首

由这些记录可知,孙承泽在秘密地收集前代的史料,以便记录下来一些真实的历史,我觉得他是想以此来表明,他虽然身仕新朝,但是仍然怀念着前代。孙承泽撰写《天府广记》时,已经是一位80岁的老人,但是他搜集这些史料的时间,却是他在朝中任职的阶段。紫禁城内所存的历史典籍,有一些是宋朝的原本,在宋宣和年间,被金人抢走了一大批,而后元灭金,这些史料又归了元朝。当年明朝的大将徐达打下北京时,有意地保留下这些文献。进入清代,孙承泽在宫里为官,他利用这些典籍,把重要的史实勾勒出来,就形成了这部《天府广记》,即此可知,孙承泽天生就具备藏书家的素养,无论他的境遇如何,他都以保留典籍为己任。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依此上行

因为先后担任朱明、大顺、满清三朝官职,孙承泽被人戏称“三朝元老”,《清史列传》中将他列入《贰臣传》,但他虽为贰臣,家中仍然高朋满座,再加上其学识与收藏皆称冠一时,吸引着大批文人雅士,成为其座上之宾。友人王崇简曾记其人:“平生无声色之好,尝贮古器及名人书画,与客谈经史之余,出以为娱。”明初海内藏书最富的,首推江都葛氏和章氏李氏,两家藏书散出后,尽被宗室朱睦楔所得,朱睦楔在开封建起万卷堂藏书楼,尽贮其中。

明朝末年,孙承泽至开封任职时,朱睦楔已故,孙承泽与朱家孙辈往还颇密,因此得以尽观其书,并从中抄出许多秘籍,携归京师。崇祯十五年(1642),黄河决堤,朱睦楔万卷堂藏书全部被河水冲走。孙承泽记此事称:“壬午河决,王孙之书尽沉洪流中,赖予家犹存其什一。”又记自家藏书始末:“至甲申之变,予家玉凫堂积书七万余卷,一时星散,无复片纸存者。是岁秋冬,僵卧城东鱼藻池上,书贾荷书来售,多予家故本,封识宛然,泫焉欲涕。又中秘故藏狼藉于市间,质衣物收之。病废之余,独取诸书有裨经学者,或录序跋,或录论说,久之成帙,朝焉夕焉,饥当食,寒当衣,孤当友,病当药石者,惟此是赖。”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院门

孙承泽的藏书处有研山斋、万卷楼、玉凫堂、墨缘居等,他的住处在北京有多地,他在宣武门外和金鱼池都建有藏书楼,宣武门外的那一处,就是现在的前后孙公园胡同。这处院落所建万卷楼为两层楼房,上下共14间,那里应当是他的主要藏书之所,而万卷楼对面有一个大厅,名字就是“研山斋”,这里本是孙承泽写作和会客的地方。在研山斋前面,本来还有一个大戏楼,而今这个戏楼的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大约的痕迹。

顺治十一年,他在西山樱桃沟构建别墅,并将此起名为“退谷”,致仕后隐居退谷,退谷中又有岁寒堂、党山亭及退谷亭等。退谷虽然是其隐居之地,但经营退谷,却早在甲申之年(1644)就已经开始,《春明梦余录》与《天府广记》这两部书,就是在退谷别墅中完成。友人梁清标曾有《退谷先生云廿年闭户唯送贞庵相国及余始一出耳感而赋此》一诗,记其隐居生活:“拥书万卷掩柴扉,廿载唯看送两生”。朱彝尊亦有《题退谷》一诗,记其隐居生涯:“退翁爱退谷,未老先抽簪。行药乱峰路,筑亭双树林。闲中春酒榼,静里山泉音。满目市朝贵,何人期此心。”寒斋藏有《曹景完碑》旧拓,后有孙承泽跋语两纸,详述颠末,其落款为“顺治十五年戊戌仲冬上澣退谷逸叟记”,钤有“退谷”白方,正是其晚年隐居时笔墨。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孙承泽撰《五经翼》书牌

樱桃沟的退谷因孙承泽而逐渐名声大振,不断吸引着文人雅士前来,到了乾隆年间,曹雪芹慕其名来到樱桃沟,并在此写下著名的《红楼梦》。到了嘉道年间,孙氏后人逐渐式微,退谷也一度荒废,至民国年间,时任古物陈列所所长的周肇祥也看了退谷这清幽之地,在此建起鹿岩精舍及石桧书巢。

飞雪迎春,似乎一切都是好的兆头,想想这些年为忙于俗务,几乎没有参与过任何风雅之事,不免有些惭愧。今天踏雪出门,如果能够遇到寒梅怒放,到也应了古人“踏雪寻梅”的逸事。樱桃沟位于北京植物园内,去年为寻访梁启超墓和曹雪芹故居,已经来过一回,当时为什么没有寻访退谷遗迹,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也许就是为了留到今天让我来观赏雪景吧。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孙承泽撰《五经翼》序言

从地图上看,退谷在植物园的最北端,步行往返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我查到景区管理处电话,致电问其买票后可否将车开进去,结果被接电话者严辞拒绝。于是只好重新细看地图,看到植物园的西北方向还有一个入口,从那里入园似乎离退谷比较近,于是开车上了北五环,从38号出口下道,总计行驶二十余公里,沿香山路拐上另一条无名小路,路极窄,两边停满了车,小路的尽头就是植物园的西北门,快要开到门口时,我仍然没有找到可以停车的地方,只好跟着前面几辆车慢慢向门口开去。

孙承泽退谷:庚子销夏,春明梦余(上)

找到了所在

门口有保安盘查着我前面的几辆车,坐在最前面一辆车中的人似乎向保安说了些什么,保安用对讲机通话后,挥手给这几辆车放行了,我突然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立即驱车跟上,到了门口保安将我拦下,还未等我解释,保安就问:“你们是一起的?”我立即肯定而严肃地回答:“是!”他挥挥手让我开了进去,这么顺利地开进了公园内,令我长呼一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