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267期 一颗3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改变了地球的进化方式,近日一篇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上的论文指出,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小行星遗迹,即便在距今已经有30亿年的时间。这次撞击所带来的影响非常之巨大,超出人类所经历的任何一次大灾难。这个撞击坑就位于现在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小行星撞击产生的蒸发材料形成大量的微小颗粒,分布在那个年代的地层中。澳大利亚天体物理学博士吉格斯发现,这次撞击引发的地震远远超过了地球板块碰撞产生的地震,引发了海啸,使悬崖崩裂,瓦解为一堆砾石。 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在30亿年前的地球,就已经拥有海洋,据现代地质学调查,地球在40亿年前就已经有海洋了。而这次撞击产生的物质散布到了世界各地,这颗小行星也是人类已经撞击地球小行星中排名第二古老,也是历史上撞击地球的最大小行星。直径估计在30公里以上,撞击留下了一个数百公里直径撞击坑。大约在30亿年前,数不清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形成了坑坑洼洼的表面,月球也因此遭殃。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深度钻探发现30亿年左右的微小颗粒物,这是所知最古老的沉积物之一。目前也仅仅能够通过这个途径发现史前撞击痕迹,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地球表面留下的撞击坑都在火山活动和地球的构造运动下化为乌有。沉积物层起初位于海床中,分布于两层火山岩严密地将其保存起来,这使我们可以精确地推断出它诞生的时间段。 Glikson博士寻找古代冲击遗迹已经有20年多年的时间,当见到钻井探头发现的微小球状颗粒时他十分敏锐,立即怀疑并推测它是一次小行星撞击产生的。 实验室分析结果发现,其含有大量的铂、镍、铬元素,可以确定此物质来自小行星。科学家认为我们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地球上已经发现大约17处25亿年前的撞击坑,诸如此类的痕迹还有成千上百处。这些痕迹向我们展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状态,导致巨大的构造变化以及岩浆流产生,这些对地球的进化都有显著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