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打车市场老大, 滴滴死敌, 却败在了1000万上!

 clfhyr 2016-08-30

文 | 邦妹

来源丨米龙谷

前段时间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铺天盖地,一时间风光无限,但,有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掌声的就有站在角落里黯然失色的。

今天,无数人的手机里装着滴滴、Uber的App,但也一定有人装过其它打车软件,其中就包括“摇摇招车”。要知道:作为国内最早推出的打车软件,它曾上线三周下载就突破1万,一个月时间内有30多家风投踏破门槛。

俱往矣。常人也许看惯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但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受得到。这个辉煌一时,滴滴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摇摇招车”到底为何走向了灭亡?

曾是无可争议的市场第一

关于摇摇招车,我们先了解下基本情况:

2011年底创立,国内最早的打车软件App之一;

在辉煌时期,每天五万出租车司机同时在线服务,早晚高峰期订单成功率85%;

北京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当时在市场上对标的是易到,滴滴还不是摇摇的对手,而摇摇却是滴滴进军北京最大的阻碍;

点击加载图片

(摇摇招车创始人 王炜建)

摇摇技术团队是在百度楼下举牌挖过来的,整体技术实力都不差;

徐小平投天使轮,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350万美元A轮融资,此时滴滴、快的都还没拿到天使投资;

创始人王炜建出身于传统行业,具有留学背景,连续创业者,有过4次创业经历,做过乳业公司,汽车租赁,广告公司,摇摇招车,具有很强发现细小需求的能力;

摇摇电召平台得到了北京交通部门的支持,是业界唯一实现电召平台与APP应用实现无缝对接的公司,与交委等相关政府职能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政策打压,被迫转型,错失良机

摇摇最早做的产品并不是打车App,而是类似神州的“商务租车”模式,运营车辆全部来自于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租赁公司,汽车也是合法合规。但王炜建一直想做的是中国的uber,于是运营车辆渐渐从租赁公司向私家车倾斜。

风生水起之日,不幸降临。面向出租车司机的窗口三个月后就被迫敞开:摇摇招车的自有租赁车辆远远跟不上持续增长的租车需求,而私家车在平台上接单又会触到“黑车”的红线。摇摇在首都机场等地遭遇了钓鱼执法。

公司创始人之一张涛回忆,当时自己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去首都机场附近的“天竺交警大队”交罚款、捞人。

摇摇遭遇到了与今天市场封杀专车产品一样的窘境,最终被迫向转型,将更多的出租车融入到产品中,并逐渐淘汰不认可的“黑车”。

点击加载图片

(“摇摇招车”遭到封杀)

曾经接触过摇摇的天使投资人王京表示:“那个时期的摇摇经不起政策的敲打,哪天政府出个文,随时都可能倒掉。”

相比同时期的易到则更明智一些,易到选择独立出“打车小秘”事业部与易到品牌并行,最后结果虽然是打车小秘事业部消亡,但易到还在。

摇摇虽然过了最艰难的政策趋严时期,但因为被迫向出租车市场转型,原有业务被剥落的一干二净,优势早已不在。

更大的不幸也是摇摇万万没有想到的。

整个2012年,在叫车应用市场只有摇摇与嘀嘀这两款产品。但2013起,大量打车App在获得A轮融资后开始进入线下厮杀战,大家都在抢司机。

张涛后来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当时颇为凶猛的“地推之战”:

“天天开会。策略总在不停的变更,而最终的结果总是在对手来临时摇摇选择撤退,加之有限的投入市场份额很快开始被蚕食。在广州甚至出现了线下地推人员拳脚相加的情况,一些活动也因为各路对手的阻碍很难做下去。这时一些员工开始选择离开,因为疲惫...”

“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市场声音并不大,最终的补贴彻底破坏了这种气氛。”

传统行业出身,缺乏互联网思维

摇摇曾经的得力干将张涛说:“如果当时我们向市场投入1000万,或许今天最终站在台上的就是摇摇”。

如果投了,我想结果有可能出现张涛所说那样,从天使轮就有徐小平支持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350万美元的A轮融资。可以说摇摇招车的资本背景并不屌丝,但是摇摇对于市场和用户的投入在初期的时候少之又少,一直坚持保守的打法,不肯烧钱培养市场和用户。

这个跟创始人王炜建传统行业出生有很大关系,不具备互联网思维。金沙江创始合伙人朱啸虎刚开始也想投摇摇招车,后来看到出身传统行业的王炜建转投滴滴。

点击加载图片

摇摇初期也没有向市场投任何一分钱广告,公司也没有公关,而他却不知竞争对手在北京西站、北京站等出租车聚集地悄然发力,进行大力推广。地推之战来的凶猛是摇摇没有想到的,当时团队天天开会策略却不停变更,而最终的结果总是在对手来临时摇摇选择撤退,加之有限的市场份额很快开始被蚕食。

王炜建说:“最后是我们自己不想做了,因为无论我们推出怎样的市场策略最终和对手拼的都是谁钱多。”而他不知道的是互联网拼的就是速度,烧钱补贴也是一种获取用户的方式,滴滴如果当初没有大力补贴用户培养用户习惯也走不到今天,但很显然滴滴成功了!

过度重视产品,舍本求末

互联网行业迭代速度比任何行业都要快,甚至可以说是以速度取胜,而王炜建本人却极其重视产品,甚至产品手稿都要自己设计,对于摇摇当时的产品可谓吹毛求疵,这大大拖延了产品的迭代进度。

线下不发力,没有用户进来产品再完美也没用,作为创始人一定要衡量好产品和用户数量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行业也不可能做到100分的产品。行业时刻在变,最终比拼的便是创业者在产品与市场间的权衡。

摇摇在原有私家车队伍的运营中,账户需要充值,甚至赠送千元智能机,繁琐的程序不仅给司机带来不便,还给摇摇自身带来运营上的负担。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正当打车App风头正劲时,腾讯和中信曾向摇摇招车伸出了橄榄枝。但王炜建却拒绝了这次“关键”的融资机会。

据一位摇摇前员工透露,腾讯与中信在与滴滴达成投资意向之前,首先接触了在北京市场仍处于第一的摇摇,但是王炜建拒绝了这一“关键”的资本要约。当时王炜建的逻辑是,独立发展是公司存在的前提。显然,他并没有意识到腾讯和阿里涉足这一市场背后的意义。

之后天平便开始向滴滴、快的倾斜,滴滴拿到了腾讯的投资,快的背靠阿里,他们拿出十亿级的资本砸给这两家,两家又用这笔天赐巨款补贴给用户,用户毫不犹豫地被钱吸引过去。

点击加载图片

最后红杉资本出于对市场的判断与摇摇签了“对赌”,资本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说摇摇的转型还与其投资方有关,红杉资本提供的“弹药”不足,要求摇摇每个月在市场上投入的资金相对固定,不能适应互联网巨头疯狂烧钱的玩法,以致最后出局。

有团队、有资金、有政府支持.....可以说当时的摇摇招车是天之骄子,而当时的滴滴还是一枚屌丝,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最后却让滴滴逆袭,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而如今的摇摇招车已经停止相关业务,所有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创始人也已加入一家O2O公司负责市场工作。

前一天仿佛还沉浸在虚假的繁华盛夏,突然资本、市场的大山就浩荡而至,在犹豫与徘徊之间的当儿,秋天就来了,一夜之前还是绿郁景象,一夜之后全都变了模样。

却道天凉好个秋,好一个措手不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