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教序》笔法解析(第1-8讲)

 鸿墨轩3dec 2016-08-30

《圣教序》笔法解析(第1-8讲)

作者:黄文新-

《圣教序》虽是集字而成,但字字经典。每个字都值得深入分析。

若以武学来作比喻的话,圣教序更接近少林拳,书学正宗。

没有九阴真经的犀利,不及太极的柔中带刚。

圣教序,平正中暗含险绝。

被历代书法名家奉为行书祖师。

《圣教序》的版本选择也很重要,

在书写过程中,笔者曾仔细观察过,

最适合学习的版本,应为“刘铁云本”。

此拓本,保留了圣教序的细节,也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第二讲太、宗、文、皇、帝、制


 


 


: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整个字,由一笔组成。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最左边的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细节动作(如图)。“王”字最后一笔的收笔地方,原碑有向上扬的痕迹,可不必较真,因为在行书的笔画里,极少会有这样的动作。


:帝字的书写,应该有一种打太极拳的感觉,松动中仍然带有力度。上半部分极为松动,行云流水,用笔不必过猛。而下半部分,则变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后的竖笔。整个的“帝”字,在转折中完成。严格来说,整个字,只用了两笔。第一笔,从点直接写到了“巾”的横折钩,第二笔,就是最后的竖。


:“轻松”是整个“制”字的基调,放慢速度,去掉火气,轻松地书写。注意,下方的“衣”,要搭在“刂”的下面,而并非正中间,所以整个字,有一种往左倒的趋势,快摔倒了,还没摔倒,因为被最后的捺划给拉住了。

第三讲弘、福、寺、沙、门、怀、仁、集


 


 


:弘字,一定要记住“弓”的写法,极为经典,应用性很强。“弓”上松下紧。注意每个线条的长短。右边的“口”距离左边较远,要注意“口”字内的留白,呈三角状。




 



 

:福字,左侧非常硬朗、挺拔,所以在书写时,一定要干脆利落;右侧,要注意几条辅助线的关系(如图所示),另外,难点在于“田”的内侧留白。




 


 


:寺字的笔顺,让人极为纠结。距笔者推测,上面的竖划,应放在最后一笔去写。当然,这个不是重点。“寺”整个字,呈菱形,上面的“土”,转折处很硬朗,都是方笔转折。

下方的“寸”,是整个字的难点,如图所示,从横开始,到钩结束,应该一气呵成,横连接竖,有翻笔动作。竖的行进过程中,笔锋应当在线条的左侧,有点拧的感觉,顺势出钩,这个笔划,需训练多次。




 


:沙字最大的特点是左高右低,极为明显。整个字的书写,应非常轻盈,不拖泥带水。




 


:门字在书写应用中也很多。书写“门”时,应让毛笔放松,让毛笔和纸面约成60°角。侧锋完成整个字。毛笔太正,就容易写得刻板。




 


怀:怀字,左边的“忄”,注意竖的位置,靠在左点的一侧,竖划,是从右边的点画连上去的,在书写过程中,略带弧度,结尾处迅捷地切笔上挑。右边部分,整个地向右上倾斜,而且斜的很厉害,好像依靠在左边身上,但是被最后的大点拉回来了。




 

:仁字,要记住“亻”的写法,应用会很多。书写“仁”字,一定要把中间空出来。




 


:在书写“集”字时,要注意5条横划的关系及其位置,有疏也有密。5条横都在向右上倾斜,整个字都要往左倒了。但是中间的竖,向右下倾斜;最后一个点划非常靠右,两个笔划,就把整个要摔倒的字拽回来了。

第四讲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晋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左疏右密,重心偏右。在书写的时候,注意第一个点画的书写位置,离上面的横距离很远。中间的3个笔画,注意向右上倾斜的趋势。长横,左边一定要长,右边不要太长。“日”,注意左圆右方。


:“右”需要注意笔顺,和我们硬笔里的笔顺是不一样的。先写“丿”划,后写横划。而如果遇到“左”字,则是先写横划,再写“丿”划。


:“将”字的结构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右边的“夕”,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笔断意连。两个笔画,不能完全缠绕上,也不能完全没有关系。(书写动作,如图所示)



:在我最早看见这个“军”字的时候,我坚信字帖里面多了一笔横。因为,看上去里面全是横。但经过认真分析,“军”字里面,一笔不多,一笔也不少。(书写步骤,如图所示)。



:在传统的认识里,“王”字的最下面一横非常长,但是在这个字里,要注意,最靠左边的笔画,是中间的横。而非最后一横。



羲之:“羲之”在这里算为一个字来分析。这个字,分为两部分来写,上部分为:“羲+点(之的第一笔)”,下部分为:横折横(之字的第二笔)。“羲”字和“之”字的第一笔,要笔断意连,甚至可以不断笔。



:“书”字的笔顺,也是学习行书非常纠结的一个字。在这个字里,注意几条横的起笔露锋状态和他们的斜度。他们都在往右上倾斜,那中间的“竖”划是向右下方行笔,如此一来,整个字的平衡感就找到了。这个字另外的难点,在于下方“日”字的来回翻笔,需细细体会。

第五讲盖、闻、二、仪、有、像


:盖字,属于一个极为险绝的字,中间的“王”,不循规蹈矩,第一横平,第二横斜,第三横更斜,写到这里,完全一副要摔倒在左边的趋势,此时,“皿”的一个横折,跨度很大,直接将上方拽了回来,从而让整个字险绝中仍显平正。




 

:闻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笔竖。写过褚遂良楷书的朋友,都能清楚的知道落笔动作(如图所示)。整个字从第一笔落笔的那一刹那,就造就了强烈的跳跃感,整个字,用侧锋取势,轻松书写。“门”整个偏旁,在创作的应用中会非常广泛。



:二字,两条横划,要干脆利落,用侧锋书写,注意两笔的长短(如图所示)。



:仪的动感很强,很硬朗,很挺拔。所以,在线条的行进中,要保证线条的速度,不能太慢、拖泥带水。笔划的停顿,一定是在转折处,在笔划的行进中,不能犹豫不前,不能停下思考,这样会影响线条的质量。另外,要注意,左高右低的取势。



:有的第一笔是“撇横折”,这一笔书写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如图,3个停顿的地方。如此一来,在书写时,这个笔划,就有了关节。线条就不会圆滑无力。另外,整个字呈左疏右密状。



:这个“像”字,和上方的“仪”都有相同的偏旁,但是书写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一个是瘦子,一个是壮汉。我们要记住他们不同的写法,如此一来在应用中方能得心应手。右方的“象”,要注意最右侧的走势,在书写时,最好记住这个字的形态,应用中可以和“家”、“逐”等类似的字相互打通。我们在追求临摹到位的同时,要强调书写性,不能过慢,要体会王羲之书写时的书写状态。

第六讲显、覆、载、以、含、生


:显字,我们更可能地吸收这个字左边的笔法,“丝”一系列的折笔(如图所示),能使字显得格外精神,在日常的创作中,“丝”字可以直接应用,右边“页”的“横撇”笔划,原碑写得稍有牵强,可以不必较真。




 

:覆,在这里将上方的“西”更改为一个类似“丙”字,使用了宝盖头的写法。当然,既然是宝盖,就一定要盖得住下面。所以下面的一系列笔划,基本都被上方的“丙”所覆盖。要熟练掌握右下角“复”的写法,在日常应用中,会常被用到。



:在书法的创作里,“载”是一个高频字,“文以载道”、“厚德载物”等等都会用到此字。在书写时,注意所有的横划,都是右上倾斜,最后用最长的“戈钩”往右下方拽回来。



:可以把“以”字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前两个点,第二组是竖横折。中间空隙距离大。注意所有笔划的起笔,都是在右上方。



含字,需要注意的,都如图了。“人”下面的所有构成,是个典型的三角形。上面的“人”,要注意手笔的位置。



生字不同于楷书里的“生”,是一个典型的“头大脚小”的字,第一横是最长的横。最下面的横,反而不长。这样写,反而让整个字显得活泼、生动。另外,注意竖划,有稍稍的弧度,有“左括号”弧度的感觉,不能写直了,那样就呆板了。

第七讲四、时、无、形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四”的行书写法,通常是把框内两笔写为两个短竖、或两个点。而在这里,将“四”字字形楷法化,将里面写成了一撇和一个竖弯。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撇笔,侧锋切入,果断书写。



:这个“时”字的书写,实用价值极高,“时”“诗”等都是创作的高频字。要牢记右侧“寺”的写法,注意三横的疏密,注意两个竖划的方向。



:“无”字几条横的转折处,全是方转,另外,注意几个横的距离,以及连接几条横的牵丝,他们弧度是有区别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字的笔顺(如图所示)。



:“形”,难写的笔划,在于第二笔的“横转丿”,书写时,横取斜势,蓄力向左上方挑出,然后由轻到重向左下方出撇(如图所示)。另外,注意这个字的中空。牢记“彡”的写法,用途会非常的广。如“影”“彩”“彰等等。”

第八讲潜、寒、暑、以、化、物


更多往期内容,请订阅“书法道”公众账号查看。



:这个字,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用笔。其一,基本都是露锋取势;其二,在于几个转折处的方转,行笔要快,转折要利落。另外,如图所示,注意空的地方。


:寒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字“楷书化”。一笔一划,一板一眼。字法可以楷化;但是,笔法不可以楷化。起笔、收笔,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不能画字,要找到书写感。



 

:暑字,脑袋小,身子宽,腿脚小。注意上面的“日”,不封口,留出空间,给予一种松快的感觉。中间的长横,一定要写出斜度。撇划,要写出弧度。另外,上方的“日”靠左侧,下方的“日”靠右侧。


:以字,在书写时,要放松笔法。写出毛笔的弹跳性。整个字用了两笔,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中间留出大量空白。


:化字,左侧的“亻”,和上几讲有所不同,这又是一种写法,完全侧锋铺毫。另外,把最后一笔的“竖弯钩”,写成了“竖弯折”。弱化了右侧的撇划,强调了“竖弯折”的转折(如图所示,一圆一方)。


:物字,整个字,用了两笔完成。从“牛”到右侧的“撇横折钩”,一气呵成,书写时,毛笔一直在翻转。“物”字在创作中,是一个高频字,需要牢记书写方法。


编辑:书法道

作者:黄文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