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你能‘’爱"吗?

 聪明的傻哥 2016-08-30
  靳女士平时睡眠不好,身体虚弱,朋友说做做艾灸吧,现在艾灸可流行了,朋友就教她艾灸,结果适得其反,艾灸以后,睡眠比以前更差,所以来找我治疗并咨询。那我们就说说这个大家都很熟悉,而且还很常用,其实还并不太明白的艾。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味苦、辛,性温,入脾、肝、肾。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艾叶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大家可能知道,中医治疗要辨证论治。辨证辨的是什么证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寒热虚实。人体生病就是出现了寒热虚实的偏向,通过药物寒热补泻的偏向来调整人体的寒热虚实偏向,叫做以药性之偏以纠正人体之偏。中药治病的基础是性味,性温热的药物针对的是寒性疾病,性寒凉的药物针对的是热性疾病。艾叶性温,味辛苦,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寒性疾病,如脾胃虚寒的胃痛、腹痛、腹泻、妇女的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全身或关节的寒性疼痛等。如果有手足心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质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数等阴虚的症状;或者有口苦、口干、口粘,尿频尿急尿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等湿热的症状;或者有发烧、大汗、便秘、腹部胀满疼痛、尿黄尿少、各种化脓性感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里热炽盛症状,就不适合艾灸。大家记住,阴虚、湿热、热毒炽盛,是艾灸的禁忌。

  回到最开始说的靳女士,她就是阴虚导致的失眠,就是有手足心热,心烦,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的表现,所以艾灸会加重病情。

  治病不能简单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会适合于所有的人。现在的许多中医的科普为了迎合人们不愿意去医院,希望有简单的方法,自己在家就能治疗的愿望,将很多药物和治疗方法说成人人可用,甚至包治百病,这就违背了医学的基本规律,会误导大众,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轻信一些热心的、但不太懂中医的科普人士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