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会拉大提琴的美女把北京折起来了!

 鹤蔭 2016-08-30

最近,讲的妹纸故事比较多,她们要么美丽,要么聪明,要么美丽又聪明,总之就是吊打男人的节奏。


看后台的留言和消息,有不少男性小盆友对此有意见了。


所以,波叔决定——


继续讲又牛又漂亮的妹纸的故事!


没办法,今天就像是妇女节一样。上午,波叔正看着郎平带着一大票大长腿排球美女再夺金牌,看得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还没消化好这一幕,又听到一个消息——


在美国堪萨斯举行的2016年世界科幻大会(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上,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



郝景芳领取雨果奖。别忽视旁边那位卖萌小帅哥,他叫刘宇昆,也是雨果奖得主,大刘和小郝的作品都靠他翻译为英文才能获奖


吓死人了!


雨果奖和星云奖是科幻小说的两大最高奖


去年夏天这个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家拿到了全球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当时他是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


所以,郝景芳就是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女人


正好波叔认识郝景芳,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才女。今天时间很赶,波叔简单说说,以后有机会再细讲。反正大家记住,“郝景芳”这名字接下来会越来越多出现在你眼前。


这姑娘可不得了。她的经历简直就是一个开挂的人生


郝景芳生于1984年,所以她今年出了一本新书就叫《生于1984》……和奥威尔的“老大哥”可没关系哦,也不是科幻,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她高中时,就在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你们知道,韩少和小四都是从这个奖起步,走上人生巅峰的。


郝妹纸拿了这个奖,可以免考去读北京大学中文系。


可是她不干。


她要自己考。


所以,她就顺便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天体物理


学天体物理的,你们就认识这一个吧?不要紧,认识这一个就基本上等于认识了所有学天体物理的。



除了郝景芳。


2006年,郝景芳毕业了,然后她又换专业了——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2013年毕业以后,她开始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


这是不折不扣的横跨文理的学霸啊!


郝妹纸目前的正职工作是致力于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公益项目。入职后,她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贫困地区儿童每日营养加餐的社会实验中,这个项目使国务院每年拨款160亿,每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每天3元的补助。


干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啊!


她会讲法语,会拉大提琴,会跳国标舞,会画油画……


“多才多艺、谦虚低调、待人真诚的美女”,她第一本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的策划编辑跟波叔这样夸郝景芳。



不过,郝景芳的科幻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流浪玛厄斯》就差点找不到地方出版


《流浪玛厄斯》的写作始于2007年,半年后,郝景芳就写完了,投稿给《科幻世界》。


退稿。修改。重写。再次完稿。


时间来到了2009年,字数从15万变成了30万,还成了三部曲。


在准备再次叩响《科幻世界》大门的时候,郝景芳认识了一个出版社编辑。


这个编辑读完以后特别喜欢,就马上拿去选题会上申请。但是出版社之前没有涉足过原创科幻小说,作者又是一个只在杂志上发表过作品的新人,免不了经过一番激烈讨论。


选题会好不容易通过了。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版,出版社也考虑很久。一本30万字的书,定价便宜不了,市场能接受吗?


那时候,科幻还没火起来呢,你们之中是不是大部分人还没读过“三体”?


连“三体”都没多少人看过的年代,出版一个新人的书,看上去像是一桩砸钱的买卖。


最后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将情节基本完整的第一部单独出版,后两部稍微缩减合成一册。


接下来封面设计又拖了将近一年。这期间,郝景芳熟悉编辑已经跳槽。


“过程应该说是相当困难,虽然不算是波折,但是蛮长的等待和不确定还是非常不容易。”郝景芳说。


《流浪玛厄斯》刚出版的时候,郝景芳在豆瓣上说,后面那部分能不能出版,取决于《流浪玛厄斯》能不能卖出8000册


有人愤慨地说,中国这么多科幻迷,难道这本书连区区8000本的销量都没有?


请你们看着波叔真诚的双眼,让我告诉你:


这还真是挺悬的!


别看现在科幻好像很火,可也就是火了刘慈欣一个人,别的科幻作家的书卖得都很一般。


希望郝景芳得奖后这种情况能改变吧。


不过第二部《回到卡戎》后来终于在2012年出版了。看来,8000册的目标达到了。



这次她获奖的作品《北京折叠》,波叔可是读过的。去年国内一群科幻爱好者组织了一个评奖,叫“坐标奖”。坐标奖评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的时候,波叔那票就投给了《北京折叠》


你们说波叔有没有眼光啊?


《北京折叠》不像你们看过的大部分科幻小说,没有外星打怪,没有宇宙飞船,读上去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每天的生活一样。


小说创作的灵感,始自郝妹纸读书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实习期间。那时,她每天在北京的国贸上班,跟来自全球的金融才俊用英语谈笑风生。下班时,与众多打工者一样,坐车穿过半个北京城,回到租的房子。她租的房子在北京城乡结合部,周围都是打拼在这个繁花都市的底层人。


一天里,她穿行在高大上的北京平常人的北京底层人的北京


她好奇地发觉,北京搞一些重要活动的日子,会神奇地采取一些措施,然后街道一下子从拥挤变为整洁,“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


所以,她想像出一个日渐拥挤的未来北京,昼夜之间空间翻折,因出身和阶级划分的三个空间的人们一起分摊每个四十八小时,轮流苏醒,交替生活。


这和刘慈欣把太阳系二维化的路数不一样,走的是忧国忧民的路子。不过一样很好看!


要不然,你也读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