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民生金融租赁的经营对比

 Cherrymouse 2016-08-30
以下两篇文章,刚好反映了民生金融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的状态,刚好可用作分析民生的运作状态之用。
抓住爆发式增长的机会

  作为首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之一,民生金融租赁2008年4月18日开业至今,资产规模已达520亿元,累积创利超过10亿元。自2009年民生金融租赁开拓公务机租赁市场后,目前民生金融租赁已拥有35架公务机,规模居国内之首。
  2011年5月18日,民生金融租赁副总裁张博接受记者专访,细解公务机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高端民企客户中拓展公务机市场
  你们如何看待国内飞机租赁市场?
  张博:飞机是天然适合做租赁业务的租赁物,但是国内商用民航线飞机基本上被国外租赁公司控制和垄断,其中有很多方面原因。首先经营环境不同,国外市场在税收、厂商以及设立离岸公司等方面提供相关政策,比较而言,国内租赁公司处于相对弱势的经营环境,很多还没有跟国际市场配套。其次,从经营管理水平来看,国内租赁公司与国际大型专业飞机租赁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全部民航机加起来2000多架,而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GECAS就有1600架飞机。
  数量本身不可怕,国外租赁公司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对行业以及飞机本身专业化的管理,这种经营管理处置的能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非一时之功,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
  你们是2009年进入公务机市场的,背后有何机缘?
  张博:我们很难在传统领域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又不愿意放弃飞机租赁业务。于是选择了新的蓝海市场——公务机。
  我们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研究,2009年正式进入市场,抓住了两个好机遇。一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公务机市场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是长期订单采购,定一架飞机,要先去谈价格签合同付定金,然后等待12个月、18个月甚至24个月才能接到自己的飞机,市场供需关系导致卖方强势的态势。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产生了大量的买方退单,厂商生产经营方面也出现一定压力,当时预期订单出现大幅下滑,所以说我们抓住机遇,获得了好的价格和机位。
  另外一个机遇是,中国公务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公务机主要消费
对象是民营企业,其实高端民营企业对公务机并不陌生,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购买所需的公务机,只局限于零星接到厂商的信息,但厂商信息总是在自己的立场上推荐飞机,难以将整个公务机市场的机型做一个明确的比较。
  当时民生金融租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民生银行高端客户的基础,迅速形成第一批首发客户进入市场。第一个订单下单采购6架飞机,后来陆续都是以批量采购模式下单。目前已达到35架,预期今年年内公务机可突破50架,公务直升机一二十架,总计可达到70架,我们有可能成为亚洲最大公务机和公务直升机金融租赁公司。
提供全流程服务
  目前,其他银行系、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都开始在公务机市场上开拓业务,你们如何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
  张博:在以融资租赁为基础业务之上,我们建立了一套从采购、使用、经营管理到退出的全流程服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如购买飞机时,我们会帮助客户以正确的价格购买正确的机型,在飞机引进和执管公司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工作。在客户飞机运营中提供管家式服务,帮助客户与执管分司进行日常业务管理的对接和协调。下一步将逐渐建立二手机置换市场,在首发客户使用三年到五年后产生二手机更换需求时,帮助客户搭建退出通道,转售二手机或更换新机型。
  我们正在运作和筹划建立自己可以控制的执管能力,包括在全国建立飞行基地,期望将来能为客户提供完整全程跟踪式公务机配套服务。
  我们今年也开始了一些新的开拓。如从产品领域上来看,希望从高端的公务机向私人飞机多元化发展,从公务机发展到公务机与公务机直升机并举的局面。目前我们公务机定位在4座以上的喷气式,未来可能拓展到私人飞机、准入门槛更低的飞机如单发螺旋桨、双发螺旋桨飞机,以消费娱乐型为主要需求的飞机也将成为我们服务的对象。
  此外,我们准备搭建公司自己的专业化和实体化服务并增强管理能力,如参与一些通航公司,发展由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通航公司,包括机场公司,在中国建3个到4个大型公务机基地,环渤海、华东、华南、中西部地区形成网状的公务机基地,希望下一步在这方面有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我国金融租赁业资产总额4年增25倍
  ■关注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
  资产总额大增25倍,实现净利润猛增39倍——2007年至今仅仅4年时间,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增势迅猛。
  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25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介绍,近年来我国金融租赁公司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3月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640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倍。
  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金融租赁公司实现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的稳步提升。蔡鄂生介绍,截至3月末,17家金融租赁公司实现净利润13.2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9倍;实现营业收入33.4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7倍。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则分别达到1.56%、10.07%,比年初提高0.06个百分点和1.4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与股东方建立了风险隔离机制,较好地防范了租赁业务与银行业务之间风险的相互传导。截至2011年3月末,全行业不良资产率为0.49%,拨备覆盖率为322%,表现出良好的资产质量状况,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且与前两年相比,租赁资产的分布领域不断增加,行业配比更加均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3月末,金融租赁公司在飞机、船舶、专用设备领域的投资余额分别达到381亿元、337亿元和1924亿元,并在航空、航运、电力、机械、医疗、印刷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
  然而在上述一连串辉煌的数据背后,租赁行业仍存在着制约其深层次发展的因素。
  “目前租赁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产品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与银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各家公司对租赁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蔡鄂生坦言,种种因素一方面使得租赁公司与银行信贷之间、租赁公司与租赁公司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使租赁公司对资金来源的数量和成本较为敏感。
  “走专业化、特色化的经营之路,将是金融租赁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性问题,也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蔡鄂生对金融租赁公司提出如此期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