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红豆居士 2016-08-30

牡丹有气质之美,雍容之美,华贵之美,富丽之美,顽强之美,柔韧之美,被人民群众尊为国花。我省国画家张振东先生酷爱牡丹,痴迷牡丹,深深感动于牡丹之美,潜心钻研,勤思苦练,画得一手好牡丹,为牡丹增色添彩,勤奋之美,执著之美,率性之美,本真之美,善意之美,清静之美,拼搏之美,随牡丹一起飘香,出彩。艺术华夏小编应约,近日,专程采访了张振东先生,深度了解这位牡丹老人的艺术人生。

热爱是求知的力量源泉

俗话说,画如其人,观其画,笔者想象中张振东老先生应该是一个体态略胖的人。但当见到张振中老先生时,笔者发现,老人却是一个瘦瘦高高的个头,显得很是精干,略带皱纹的脸上,洒满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执著。这样一位老人,该有多么丰富的思想内涵,才画出了那么雍容华贵的牡丹啊。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正在创作中的张振东先生

老先生很健谈,一见面,便直截了当地说起牡丹来,他说,牡丹被尊为“国花”,国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意义重大。国花里能看出国家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能够显现民族团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人格美德,反映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他痴迷牡丹,酷爱牡丹之美,更热爱牡丹精神。

说起牡丹,老先生满面红光,喜不自禁,如数家珍。他说,中国花文化情结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喜欢花,欣赏花,不仅喜欢、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喜欢、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老先生喜欢画牡丹,自然与他喜欢牡丹花是分不开的。

据老先生介绍,牡丹属于芍药科,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品种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最为珍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老先生喜欢看牡丹,在郑州,无论是大公园,还是小花坛,花卉市场,栽培基地,凡是有牡丹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特别洛阳牡丹城,更是留下了他无处不往的身影。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他看牡丹,不光看花,从牡丹还是一棵小芽时看起,观察它的成长,了解它的习性,研究它的变化,领悟它的个性。对牡丹花,他观察更是仔细,从花骨初出,到盛开怒放,甚至花的败落,他都要观察一遍。

老先生说,通过对牡丹的长期观察,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心中真正的牡丹,那顽强战冰斗雪,不惧严冬的牡丹,那华贵而不娇作、富丽而不傲慢的大家风范的牡丹。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周恩来曾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张振中先生1949年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河南省西华县,是祖国的同龄人,他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壮大,繁荣昌盛。

说起走上绘画之路,老先生笑谈,他喜欢上绘画,是源于他小学时的一位美术老师,他发觉那老师画得非常好,老师画画的动作也深深吸引了他的心,从此,他便迷上了画画。见到纸,拿起笔就画,画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时没有纸笔,他就找根小木棍在地上画,在墙上画,那时,凡是他路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墨宝”。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对画画的强烈的兴趣,使他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哪怕是因为他画得不好,遭到了周围人的嘲笑,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一个人,在艺术的殿堂里行走,他总是孤独的,总是辛苦的。然而,好的成就总是给那些勤学苦练的人。小时候的涂涂画画,为老先生的绘画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老先生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66年,他从中学“特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属于空军院校航空兵。入伍后,他便撂下了画笔,扛起了钢枪,在保家卫国的道路上磨练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军旅生涯,使他的身体更强壮,心志更坚决,视野更开阔了。但他心中的那个梦想,却没有泯灭。就像一棵饱满的种子,只要一有条件,就会茁壮生长。

偶然的一个机会,部队领导发现他会画画,非常高兴,便分配给他一些像板报,宣传栏之类的写写画画的工作,这使他已经沉积多时的绘画冲动一下子又蹦了出来。他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地准备,细心地办好部队的每一个板报,每一次宣传内容。他总是能别出心栽,图文并茂的把内容生动活泼地体现出来,受到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和赞扬。部队领导见他有这方面特长,便把宣传工作交给了他,使他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由于他酷爱绘画,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中,参加了当时宣传工农兵形象的诸多巨幅画作。并参加了工农兵众多画展,并获得诸多奖励,接触了很多当时著名的画家,如:龚柯、曹新林、史正学等,接受了他们的指导,他的绘画提升得很快。

张老先生介绍,真正开启他绘画艺术大门的,是他转业之后开始的。

军旅生涯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复员的时间,两条道路摆在年轻的先生面前,是继续留在部队深造,还是转业到地方上做贡献。1970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先生转业到河南宣传系统的印刷厂,干起了印刷制版的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

老先生动情地告诉笔者,这30多年,可以说是他绘画道路上的重要旅程,也是他从一个画手到画师的转折。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老先生介绍,他走上印刷排版工作后,发现,有很多国内外著名画家的原造画作,都送到他们印刷厂来出画册。这使得老先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画家摄影家的艺术珍品,如马国强、李自强、王少卿、丁中一等名家的作品,这使得他大开眼界,大受启发。因为送过来的画来自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画风,他要根据这些画,一丝一毫的去刻版,等于把这些画家的临摹了一遍,重画了一遍。虽然是刻板,这也使他画画功力大长。随着接触的画越来越多,他对画画的痴迷程度也日见增长。他白天刻板,下班后,他就根据上班时刻板的印象,回家练习,临摹。

然而,无师自学,谈何容易。绘画的很多技法知识他没有,画画的扎实笔力他没有,着色的一些奥妙他没有,失败再所难免。有时画得实在难看,不靠谱,气得他自己摔笔撕纸,发誓不再画画。

但是梦想的力量总是强大的,兴趣总是最有诱惑力的。让他彻底扔下画画,他不甘心,他会遗憾一辈子。不朽的艺术是用辛劳,汗水,甚至是血泪浇灌出来的,他深信这样的道理。他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和苦心。只要努力,就有成攻的希望。他做好了长期苦练的心理准备。

有了这样的决心,人就会处处留心,除了继续钻研这些画作之外,他或借,或买来了很多有关绘画的书籍,虑心请教各位老师,特别是到厂里直接送画的画家们,他逮到机会,便会赖住这些画家不放,问长问短,问这问那,搞得那些画家们应接不暇。但画家们看到他对画画一片赤诚,便也真心给他指点,有些还现场作画示范,讲述绘画技法,还赠画留念,还有些画家邀请他到家里促膝长谈。这使得他受益匪浅,画功突飞猛进,向着艺术殿堂更高更深处顽强挺进。

经过对绘画的长时间练习与摸索,最后,由于他的爱牡丹之心,并经过一些画家的建议,他开始专专攻国画牡丹。并选择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工笔技法为基础,兼写意画风为辅的画法,使画出的牡丹形神两顾,清新高雅。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经过那么多年的苦修苦练,终于有所收获,自成一家。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张振东作品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老先生性格开朗,言语诙谐幽默。他自嘲道,其实他画画是从小喜欢,半路入行,一生苦练,老来痴迷的状态。

但老先生表示,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虽然现在画得有所成就,但他更要孜孜不倦地画下去,画出更好的作品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为绘画艺术做出更多的贡献来。

用心是作品具有生命力的关健

用心,才能传神,传神,绘画才有生命,作品才有力量,艺术才可辉煌。

在谈到绘画创作的感受时,张老这样总结。几十年来的绘画时光,即磨炼了他的绘画功底,又造就了他的艺术素养,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能够时刻保持平静,这从他的作品中可窥见一班。

观张老的画,会觉得始终是思路清晰,疏密有致,用笔准确有力,色彩浓谈适中,叶肥花艳,姿态万芳。匠功中凸显真切,在工笔中,让花开出光彩,透出艺韵来,以达到传神达意之效。分明是浓妆艳抹,富丽华彩,但却又透出无限的清新淡雅,简约大气,更增添了整个画的厚重感,看出了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傲视严寒冰雪后的风骨。立于画前,让人心情舒爽,而又心态平静,似在看一袭真花,隐隐飘起花香来,漫人心肺。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国画家张振东先生近照

当我把这些感受讲给张老听时,他淡然一笑曰:过奖了,过奖了。他说,他觉得一件好的绘画作品,就是能让人清心寡欲,看到世间的美好,分清万物芬芳,能够增强人们内心的善良,让人多做好事,少添是非,尽享自然之美,共浴天地之光。

做到了这些,说明这件作品已经具有了生命力,它能让它的最美的种子,在人们内心生根发芽,缓缓生长,最终在每个人的心中,长出更美好的风景来。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在采访过程中,张老的一句话,始终在笔者心中萦绕,他说:“心中有花,才能笔下有神,纸上有景,画中有宝”。

一辈子对牡丹的痴迷追求,使他心中早已生长了各种各样的牡丹,盛开着千姿百态的鲜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国画家张振东:妙手绘丹青 国花映美景

国画家张振东先生与本文作者合影

张老告诉笔者,其实画画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在未动手之前,作品已经在肚里酝酿了许久了,用专业的术语说叫“打腹稿”,那么多姿态各异的花朵,怎么把她们最美的一面展现到观众的面前,能够进入观众的眼,存到观众的心里呢。画家们可能会思索很久,在心中反复推测,吃饭时在想,走路时在想,甚至有时做梦还在想着这事。说完后,张老也哈哈大笑起来。

一旦这种形象在胸中考验成熟,拿起笔来,刷刷,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当你对作品非常满意的时候,心里就会特别的舒服,像一件伟大的工程竣工了一样。

当然也有一稿不成攻的时候,就会再画第二稿,第三稿,有时甚至多次修改,以求达到更加完美。

在采访结束时,张老也建议广大的网民,现在生活好了,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很多,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把精神生活提高上来,多读读书,看看名家名著,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自己更加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美丽的中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