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科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竟还要知晓以下内容?!

 板桥胡同37号 2016-08-31


关于青霉素类药物,你知道的远远不够。


作者:李沐梓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典型不良反应


常见过敏反应、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氨苄西林所致者最常见,发生率可达10%以上),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二重感染表现为真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如口腔、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


常见的不良反应:


1、变态反应:较常见,发生无一定的规律,与剂量无关。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样反应、药疹、药物热、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


青霉素治疗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以及由过敏性血管炎所致的颅内压增髙,但均罕见。其导致的过敏反应有3种:


①立即反应出现在给药后30分钟内。轻者为掌腋或全身发痒、皮肤发红、荨麻疹、咳嗽、打喷嚏、呕吐、不安,严重者可有突然发热、呕吐、腹泻、腹痛、广泛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舌或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心律不齐、心搏骤停等反应;


②快速反应:发生于注射后1-72小时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荨麻疹、皮肤潮红、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哮喘等症状;


③延迟反应:多表现于注射 72小时后,可有血清病样反应、面部及四肢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炎、皮肤过敏、剥脱性皮炎、肾炎等。


2、毒性反应:较少见,鞘内注射和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疼挛、抽搐、昏迷等精神与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青霉素偶可引起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的个别患者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等。臀部肌内注射青霉素有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或苄星青霉素在个别患者可出现截瘫。


大剂量青霉素(一日4000万U或在尿毒症患者一日1000万U)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干扰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和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增加,因而导致凝血障碍。青霉素钾盐肌内注射后局部疼痛明显,由于其钾离子含量较高,不宜作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3、吉海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等疾病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又称为赫氏反应。此反应一般发生于青霉素初始治疗后6-8小时,于12-24小时内消失。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咽痛、心跳加快等,同时现有梅毒病变可有加重现象,如二期梅毒皮疹再现等。


赫氏反应在早期梅毒可无不良后果,在晚期心血管或神经梅毒可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赫氏反应可能为螺旋体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的结果,或与螺旋体释放非内毒素致热原有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使吉海反应减轻。


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主要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5、局部刺激反应:青霉素水溶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肌内注射时可产生局部疼痛、 硬结,钾盐的局部反应尤重。如注射时误将药液注于神经组织附近,可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甚至肢体瘫痪。鞘内注射如用量过大(超过2万U),可产生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肌肉震颤、惊厥、弛缓性瘫痪等,甚至可致死,故鞘内注射已少用。


6、代谢系统:大剂量静脉滴注青霉素钾盐,可发生高钾血症,甚至影响心肌的兴奋性,有心脏停搏的危险;大剂量静脉滴注钠盐,可出现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血钠症和心衰。


注意事项


1、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2、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并有少量随乳汁分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需权衡利弊。


3、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稳定,与其他药物混合易产生浑浊,应单独使用,并临用临配,其溶液放置时间越长,分解越多,且致敏物质不断增加。


4、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与氨基糖苷类在体外有协同作用,但不可以同瓶滴注。


5、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


6、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类可减少本品自肾脏排泄。


2、可加强华法林、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


3、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为快速抑菌剂,当服用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4、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时,可使PH>8,青霉素失去活性。


5、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会发生分解,疗效下降,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6、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7、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酰胺环水解,使青霉素降效。


8.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氯苯那敏、苯妥英钠、氯丙嗪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浑浊、变色,忌混合静滴。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特点的比较


大多数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药动学特点相似,对酸和酶的耐受及抗菌谱和抗菌活性的不同时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间的主要差别。


类别

代表药物

作用特点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

易透过革兰阳性菌的黏肽层,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的脂质外膜,不耐酸,不耐酶

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

耐酸,不耐酶

耐酶青霉素

氟氯西林、苯唑西林

耐青霉素酶

广谱青霉素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可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黏肽层及革兰阴性菌的脂质外膜,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活性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磺苄西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

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活性,具抗假单胞菌作用

青霉素复方制剂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氨苄西林/丙磺舒

抗菌谱及药动学特点优化


参考文献:

1.朱依谆,殷明.药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孙淑娟,龚燕.抗菌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朱燕,肖永红.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8):543-5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