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论画百则

 逸心茶舍 2016-08-31
[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


恺之“迁想妙得”一语,为中国绘画理论上最初有力之发示。足开谢赫六法之先河。其想不迁,其得决不妙。

水墨渲染,造化自然。右丞一呼,中国绘画之基立矣。

绘画原为胸中之事耳,故宏图可,小景亦可。看画则为感应之事也,必以林泉之心临之。

吾国画人,狂称“仿古”。道济谨严其义曰:“识之具也”。而化在“我”。夫“我”,任人而有,任人而不知。是以畅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只有古就“我”,而“我”必须卓然入画。则此画面始有“我”,始有生命。西哲画人之言“自我”,即此义也。

米友仁因子云而以“画之为说亦心画也”。道济则具体论之。六如则以为气韵之所从自。

清王概《学画浅说》云:“然欲无法,必先有法。欲易先难,欲练笔简净,必入手繁缛。”此论极是!可钦可敬!余尝谓画道之难,至今极矣!必从最繁而至最简,最似而至不似。

凡初学作画,不得随体而似也。然不可谓画之极境。渐进而似矣!又渐进而不似矣。此不似,实似也。窃以如下图:

不似—似—不似

入手—经过—最后

士人作家,全以本人分其泾渭,人品崇高,胸襟开拓,虽工亦不板细;人品低下,胸襟狭隘,虽妙亦含死气。

一勾一点中,自有烟云,董北苑最称擅长。此俗套之比比皆是也。

精神团聚处,即近人所谓画面重心也。

自然一大画本也。观者万千,而悟者不一二,至于“妙”悟,非物我两忘离形去智不办。修养之义大矣!

第一须绝去一切杂欲。

天才学力,均应并有。所谓因其性之所悟,求其学之所资。

多读书自有“文”。

渔山为清六家之冠。观其遗作,笔笔雄浑,其意境之高可想。……盖艺术完全为有妙觉而后发妙兴,而后有妙作。屈子《离骚》,彦和亦谓:“其江山之助乎?”

画人求名心急,最是大病,应力事修养泰然。画外一切,所不计及。

画面一切,皆“我”之精神,“我”之生命,“我”之人品不高。欲求画格之高,其可得乎?

每读历代大画人传记,均具独特奇异之行,潇洒出尘之想,绝无尘俗鄙夫而传世者。余欲敬愿凡学中国绘画者,充量摩味此等载籍,保证灵犀豁然,下笔超逸。虽笔墨有所不逮,而决有引人入胜之点。

太史公云:“走尽天下名山大川”,余谓乃为画人说也。

胸中富有丘壑者。确有“意所未设,笔为之开”之妙境。

叔明为赵吴兴外甥,曾一度为泰安知州耳,即罹“未免贪荣附热”之诮。可不慎欤?   

既想古人,当想自己。

千古画人,无一好名货殖之徒。子履于此,特阐明之,亦以世之通病,不能已于言也!

吾人既明,画为“我”之画,则未画之前,“我”仍在也。既画之后,“我”亦在也。“我”之所以移于画面,及画面之所以容受“我”,不能毫无觉动。设无此觉动,画面所容受必非具体,“我”之移于画面,亦必非痛快。故须“意”在笔先,始能具体而益痛快!所谓“意”即“我”之意,即“觉动”也。董宗伯云:“右丞以后,作者各出‘意’造。”

元黄子久云:“松树不见根,喻君子在野,杂树喻小人峥嵘之意。”子久此论,仅见一斑。董宗伯曰:“寄乐于画,自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子久又曰:“画不过意思而已。”中国绘画至此不但完全脱离政治礼教束缚,且进而为纯正艺术,子久之功宏矣!意固可造者也。此亦造意之一法。

造意固未易言,若一味狂乱,诩言寄托深远,可乎?

“有动于中”,意在笔先矣。麓台虽名曰“仿大痴”,而犹云:“以余之笔,写余之意”,是麓台之大痴也。

浦山论画,多出创见,能道人之所不敢道。只要有“意”,青绿亦可,水墨亦可。若无“意”,虽如倪迂之高简,大痴之苍穆,亦是俗品。故于有清一代,独骂王石谷,直是大大卓识,大大胆量。

石谷清丽,而泰破碎,吾信此论。

画须造“意”,尤须造得“无意”,又进一着矣。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曰:“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此论虽为人物而发,然全谓作画必须处处顾到,不可在偏僻处敷衍。例如作人物者,面目稍稍用心,衣衫陪衬,则草率不堪;作山水者,主峰主树,稍稍用心,屋木桥梁,则草率不堪。一毫之失,神气即变。

元四大家为黄公望子久、王蒙叔明、倪瓒云林、吴镇仲圭,皆在野文人。赵松雪以宋宗室而仕元,其节已不高,安得厕四大家之列?

看树之法,此即运用主观也。“传神者,必以形。”“以”字大要注意,所谓“转工转远”也!

焦墨用于最后,切勿初画时便用之。

气韵非云烟雾霭,固也。然孔石村以为笔致缥缈,通幅皆有灵气。所谓天地真气,亦托笔墨以见。

余谓“墨中气韵”本易做到,但不可即此而止,盖初学所必经之过程也。

气韵必具骨法,骨法者,即前人所云“格法”也,即现今所谓轮廓也。

俗病论者众矣,如郭熙所云,自是显而易见者。但最大而难救者,莫如“心胸有尘俗之气”。

作画钩写初稿,自昔以柳枝晒干烧朽,因便以拍脱,不着痕迹。余常病柳炭之费事而易断裂,乃以草纸搓成纸笔,愈紧愈妙,然后以火烧之,俟烧枯约半寸,又速以笔筒逼熄,随即可用,非凡顺手。学者曷一试之?

习气最是大病。

初学画者,切不可好奇务高,以合时好。安古吴昌硕氏,以五六十年写篆之历史,出而为花卉,为蔬果,其迹简道而味弥永,曾风漫中国矣!是以稍解执笔者,无不以吴氏画境自居,遂至荒谬绝伦,笑话百出。噫!何昌硕之多邪?徒见其野气满纸而已。殊不知吴氏画,尚有数十年基本功夫。欲学吴,何不先从此入手?故华氏之说,余必知其痛心已久而始发也。

董元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一莫大之真景,“须去其繁章,采其大要”。余以一去一采大非易易!故胸中必先具最高标准,以测自然,合者采之,不合者去之。但此标准不尽人皆有,有亦不尽皆最高。是以首应娴诸景法运诸心胸,然后灵机一动,妙景即生,景外之意,不期而自至也。意外之妙,不期而自生也。

初学作画,不能遗却客体。邹小山所谓:“形之不全,神将安附?”山水之远近曲折,花鸟之修短异同,必须考察精详,然后察其偃仰动静之态,风晴雨雪之变,一一熟谙于胸,则出笔不悖于自然,而能发抒己意。

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云:“皮袋中置描笔。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此初学之初步功夫,究西画者,倡言“写生”,谓此法中国不取,诬矣!子久为元代大师,极力主张“画不过意思而已”者,然此基本练习,犹以为不可废。盖树石最病雕琢,从来画人罔不注力于此。余谓可常携图纸铅笔,随时写作,久之自然生气激发,神韵悠然,只要有恒,裨益当不浅鲜也,西人所云“速写”Sketch与此相仿。

明沈灏云:“一幅中有不紧不要处,特有深致。”释道济亦曰:“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此真大家也。不必论古今矣!”此二则,须有相当境界后,始能得之,若初学即讲“不紧不要”,不用朽炭则殆矣。

江上《画鉴》,为清代论画最理致而又典雅之书,大足为法。

明唐志契曰:“画必须静坐,凝神存想。”伸纸作画时,其造景当如此,所谓“好住手,便住手;不住手,又多一番蛇足。”意外之妙,即依此而得。

“以情造景”,固画人造景之上上乘,但初学者游览既亏,练习复少,“情”尚不知,“景”凭何造?及挥洒日久,各种单元(如树、木、山、石……)均应手可成,古人名本,寓目又多,然后即景生“情”,即情造“景”,非一蹴可几。

行笔布局之间,正画者尽思寄境之时,盖景生于情,托于手,授于纸绢。在此过程中,实态不厌“停笔”而“细商”之。每有因一树、一石、一人、一船、一坡、一桥之迁移加减,而顿使画面奇辟幽深者,设立境而后,即鲁莽挥毫,结果必不如意,慎之,慎之!

宗炳《画山水序》,为吾国最古之透视画法,距今约千五百余年。其“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数语尤合科学,精绝莫京,惜国人不知研究耳。

布置忌用成稿,成稿有限者也,以灵活之笔墨,供有限之束缚,其结果终有山穷水尽之一日。

清方薰曰:“作画起首布局,却似博弈。随势生机,随机应变。”此则虽空言,然其病极著,不可不知也。

近人学米者,大都不用轮廓,纯以水墨渍成,此墨猪也。殊不知,亦有轮廓,亦有勾研,盖中国绘画,崇尚骨法用笔,反是决不成画。

清秦祖永尝云:“作画先从树起,此一定之法。……”余曰,布置亦从树起。

中国绘画,合之得骨法之精神,解之见用笔之情感。试以方形,端若君子;曲线邪笔,便不安定,虽“曲”、“趣”、“叐”、“枉”,而“嵩高”、“方丈”、“太华”、“龙准”之情生焉!

凡作画,须先洗笔。

用墨用笔之说极伙,有个性习惯关系。余以为墨用最上油烟(通曰顶烟)愈老愈妙。笔以羊毫为主,以兼毫为辅。

邹一桂以为泼墨不可学所见甚是,盖初学有笔尚不能如意,况不用笔邪?其言曰:“唐时王洽,性疏野好酒,醺酣后,以墨泼纸素,或吟或啸,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山石云水,倏忽造化,不见墨污。后张僧繇亦工泼墨,尝醉后以发蘸墨涂之。凡画不用笔者,吹云泼墨,水画、火画、绣画,皆非正派,故不足取。”

先蘸水,后蘸墨,此一定之法。

向言“画用焦墨生气韵”,然“焦”非“枯”也,当善察之。

古画多湿笔,从元四家后始用干笔,此吾国画学史一大变迁,至有清而干笔尤盛。清唐岱云:“盖湿笔难工,干笔多好。湿笔易流于薄,干笔易于见厚。湿笔渲染费工,干笔点曳便捷,此所以争趋之也。”此语恰中弊病。余以过湿易甜。甜近于俗,过干易疏,疏邻于枯,折而中之可也。

[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转载]傅抱石 <wbr>| <wbr>论画百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