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乘月而去,落梅而归的游子姜夔

 sfq1 2016-08-31

  ◆◆ ◆
  词解
  在这首小词的前面,姜夔写了这么一段话,交待了这首词的由来: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意思是说,自己从小跟随做官的父亲去到了汉阳,姐姐也嫁在了这里,自己却一直在外漂泊,刚刚回到了故地,又受人邀请要离开了,心中依依不舍,才写了这首小词以示纪念。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开篇就是一篇萧瑟景象,近处的草,远处的烟,都做了愁容,夕阳下乌鸦乱飞,平野上风沙回旋地吹着。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诗人用金鞭拂去积雪,当然这里说的金鞭肯定不是金子做的马鞭,不过是常用的一种美化修辞而已,就算是皇帝,也不一定肯用金子来做马鞭,更何况当时还是平民的姜夔。与之相对应的是还戴着抵御寒冷的茸帽,就这样在冬日的平野里想起当年一起策马游玩的日子。章台是典故,原本指的是楚国的故宫,诗人站的地方,正好也是当年楚国的领土。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诗人想起自己即时间飘零在外,只收获一些难以言传的游子情怀,半点功名没有。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千岩老人”萧德藻,正是他从外地赶来邀请姜夔一起去外地求官,古人相逢,自然说不完的话。也可能是指将来回到故里,想象着和当地故人一起共叙旧情。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转入下阙,诗人开始回忆当年出去游览的情形,由长恨离多会少的感慨起头,想起当年到扬州竹西亭游览,不由得老泪纵横。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一个写山,一个写水,山上雁群已散,水中渔舟也去,自己也已经老了,山虽然依然和年轻时一样还在离乡远游,但寻不回那颗少年心了。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尽管处境和心境都已经衰老,可是偏偏这苕溪明月,又要照着我东下的扁舟。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对于这次远游后归来的场景诗人也想象过了,可能就在一个梅花零落的春夜,一叶载满乡愁的小舟又随水而归。
  忧愁满腹的姜夔,用这首精雕细琢,字字生香的小词,留下了千载的风流文雅。
  细细品味吧,平凡苦闷的生活需要这种精致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