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廷瑶(中医大师儿科泰斗) 小儿阳虚高热案(肺炎)

 清茶清清 2016-08-31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中医大儿科泰斗董廷瑶

 

董廷瑶(1903—2000),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等职。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小儿阳虚高热案

验案赏析

周×,男,1个半月。

主诉:初生即发高热,已持续四十余天,体温高达40.9(肛表),西医诊断为肺炎。近日透视肺部正常,然高热不退。

诊查:体渐仍在39.7,无咳嗽气促,能食神静,便下不化,小溲清长,舌淡汗出,发育似无影响,症情颇感特殊。

辨证:细审之下,乃气阳不足也。

治法:予全真一气汤加减,扶阳益阴,以观后产儿。

处方:移山参6g(另炖) 黑附子3g 麦冬6g 五味子2.4g 熟地12g 焦白术6g 生甘草2.4g 2帖

二诊:药后高热初和,今体温37.8,形神亦安,大便如常,小溲仍长,纳可腹软,舌淡苔薄。气阳初苏,仍须培本,调燮阴阳。原方加谷芽9g 川石斛6g 2帖

三诊:昨今体温略有升高,曾达39。便调溲长,但腹胀矢气多,审其舌转淡红,苔中呈腻。病中哺食过多,形成食复也。以消补兼施为治。

处方:移山参4.5g(另炖) 白术6g 茯苓9g 青皮、陈皮(各)4.5g 甘草2.4 木香1.8g 青蒿9g 淡竹叶6g 荷叶9g 炒山楂肉6g

四诊:二剂后热势已缓,体温38上下。形神安静,便下通调,腹部柔软,舌苔已化,其质淡红。病得稍安,健脾清热以冀收功。

处方:太子参6g 白术6g 茯苓9g 清甘草1.8g 白芍6g 扁豆衣9g 青蒿9g 淡竹叶6g 谷芽9g 花粉9g 2帖。此后热退便畅,继以调理而愈。

按:本例为初生幼婴,症见高热持久不退,但查无异常,颇属特殊。在新生弱质尤须细察。张景岳谓:“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之生变矣;多虚者,急在正气,培之不旱,临期无济也。”初诊察审,患婴一派虚象,乃本元亏弱,阳气外越之虚热,故亟投全真一气汤,阴阳并治,深思熟虑,法至稳当,症势渐缓;迨三诊时察见食复之热,故予调中行滞,消补结合,其热始平,终获痊安。故同一发热,前后病机不同,则全赖细心洞察,随机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