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即将进入“刷脸”时代

 nizijun 2016-08-31

2016年6月30日,浙江杭州举行“人脸识别大赛”,“最强大脑”的水哥要和人工智能“蚂可”比拼如何看照片后识别美女

坐车验票、出入门禁、购物支付……诸多类似场景,如今可能只需“刷”一下自己的脸,就能全部搞定。近年来,源于安防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正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只是专业人士指出,“刷脸”要普及,还得再过几道关。

“刷脸”技术能否分辨双胞胎?

面部识别解锁功能已成为平板电脑的“卖点”,智能相册也可通过识别人脸进行照片分类,一些“美颜”类APP更是能自动识别人脸,并为其“化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都宣称,自己已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但真正大规模使用的机构似乎尚未出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正如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多年的专家戴宇荣所说,早前出现的百度“脸优”手机软件,用摄像头拍一张自己脸部照片,就可以来一次“变脸”的把戏——把自己的脸“变成”比尔·盖茨、赫本等知名人物的脸,这些技术多数只属于“底层视觉技术”,真正的“高层视觉技术”,才是目前最为人所知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显然,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许多应用领域还只是充当辅助角色——有它挺好,没它也无妨——主要原因就是人脸识别的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有业内人士指出,人们用肉眼能分辨出来的双胞胎、一般化妆或整容的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能分辨;但目前人不能用肉眼分辨出来的,机器人似乎也很难。人脸识别技术的关键,也是通过不同脸部图像上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脸颊轮廓等特征关键点和面部表情网,来找出彼此之间的关联,最终判定这些图像是否为同一个人。但人脸是变化的,不同角度、不同妆容都能影响特征关键点的抓取。

不久前,蚂蚁金服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MARK(蚂可),与号称“最强大脑”的“水哥”王昱珩进行了一场人脸识别比拼,最终人类以3:2获胜。蚂可研发团队负责人、蚂蚁金服安全智能部总监陈继东说:“从理论值来说,人脸识别机器人的精度已达到99.6%,而人类识别的准确率是97.53%。虽然机器的理论值更高,但机器的确还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一些极端状况下。”

最担心“刷脸”支付的安全性

人脸识别技术让人们对即将进入的“刷脸时代”充满期待,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刷脸”支付。但有不少人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仍存在顾虑。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国内涌现出许多专注于人脸识别的创业团队,他们研究的人脸识别技术,已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崭露头角——远程开户、人证比对等工作,均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比如旷视科技于2012年推出“face++”人脸识别云平台;商汤科技与银联合作,推动人脸识别等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融合,致力未来向银行、第三方提供人脸等生物特征认证服务。

“刷脸”技术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已越来越多。但陈继东表示,生物识别智能进入商用,尤其是金融领域,有必要运用多种生物特征交叉比对验证,即除了人脸识别,还要综合运用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眼纹识别等多因子生物特征,才能更安全地服务用户。“只是人像识别的活体采集还存在一些难点。活体采集不仅仅是算法自身的问题,需要从硬件、算法、交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但多位专家仍认为,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会非常广泛,“人脸就是安全密码,就是你的身份”。商汤科技CEO徐立认为,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就是“制造大脑”,深度学习是“制造”的过程,因此真正让机器深度学习、制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尤为关键。这当然也是未来保证“刷脸”安全的关键所在。

这些都并不意味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普及依然遥远。戴宇荣称:“以计算机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它笨重、巨大,使用复杂。然而,仅仅20年,计算机就已成了家庭标配。”所以我们相信,“刷脸”支付的时代很快将会到来。

或许有一天,当你付钱时,支付平台就会跳出这样一条信息:“对不起,你的脸已透支。”

(张璇 周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