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老刘tdrhg 2016-08-31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贾谊(前200——前168),因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也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西汉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汉朝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图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解放西路太平街的贾谊故居。(本文摄影/车吉心)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贾谊不仅少年才俊,文辞高妙,而且韬略纵横,堪称栋梁之材。但他到死也未能得到重用。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贾谊贾谊出生于洛阳,从小才学过人,18岁即闻名于郡里,师从荀况学生张苍。后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做了门客。贾谊22岁时,汉文帝登基,擢升吴公为廷尉,贾谊也因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又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西汉初期,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他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以代替秦政,汉文帝本打算采用他的方案,但是遭到官僚和宗室反对,只得作罢。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提拔他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长沙。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汉文帝七年(前173 年),贾谊被汉文帝召回长安,做了太子梁怀王的太傅。其间,他写了《治安策》《论积贮疏》等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汉文帝进行劝谏,但都未得到重视。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公元前169 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终日哭泣,于第二年忧郁而终,年仅33 岁。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为代表作;辞赋以《吊屈原赋》《鸟赋》最为著名。

贾谊故居——过秦一论显经世之才,无伯乐叹屈原之哀

贾谊故居又名贾太傅故宅、贾太傅祠,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汉武帝时期,由皇帝敕命修缮贾谊故居,从明朝成化元年始,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湖湘人民极重视对故居保护,历代毁建相继,均以贾谊井为中心,原址不变。现贾谊故居为1998年重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