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大须量大 其才方自用——读苏轼的《贾谊论》

 川雪898 2015-12-05

 

                                                       志大须量大  其才方自用

                                                      ——读苏轼的《贾谊论》

       川    

      人才问题,是古今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前人对此有着许多论述。近读苏轼的《贾谊论》颇有启示。文中一开始就提出“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成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最难的事,能自己凭借才能,很好地使用才能,才实在是难。接着以贾谊为例说:“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强调贾谊不能“自用其才”的悲剧,引人深思。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2岁时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掌文献典籍,一年之内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的主张,如要求削弱诸侯和限制豪强商贾的非法活动,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主张更完善地建立以等级制为中心的封建礼制,以巩固封建统治。这些主张适应汉初统一后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得到文帝的赏识。朝廷上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廷大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贾谊辞别京城后来到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在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相比,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虽痛逝者,实为自悼。后来汉文帝又召贾谊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此时文帝虽仍赞赏贾谊的博学,但对他多次上疏陈述的政治主张并不采纳。后来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作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一年后,由于伤感过度,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对于贾谊的英年早逝,前人多有论及。司马迁对他的被贬表示了深深的惋惜。唐代李商隐也对他的政治主张不被文帝采纳而痛惜,他在诗中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讽刺了汉文帝在与贾谊深夜交谈时只问鬼神“不问苍生”的行径。

    而苏轼对贾谊之死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论贾谊》中指出,贾谊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但虽遭逢被称为圣明的汉文帝,却仍不能施展抱负,竟至失意夭折。苏轼认为,造成悲剧的主观原因,是由于贾谊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才能,未能以深交去影响大臣,逐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因操之过急而一蹶不振。他在文中说: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   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   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以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   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兴天下而唯   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   ,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周勃、灌婴等开国大将掌握着朝廷的兵权、政权,而这些大臣与文帝父子的情分比父子兄弟还要亲。而贾谊是一个新来的青年人,想要使文帝在极短时间内,完全抛开他的旧臣,而跟新臣谋议,这是非常困难的。苏轼接着指出,如果贾谊往上能取得君主的信任,在下能与周勃、灌婴这些大臣深交,逐渐影响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改革政治的理想。苏轼最后叹惜道:贾谊想在立谈之间纠正时弊,操之过急;而被贬之后又心情郁闷愁苦,以后又因梁怀王之死而自伤哭泣,短命而死,这是在仕途上不得志时很不善于处置的行为!贾谊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智有余而见识不足啊。

 苏轼在这里提出了人才自身所必须具有的品质:要有博大的气量,即有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也要有能对持不同意见的人的容忍谦让,还要有面对逆境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苏轼本人就是一个很有气量的人。他一生经历极为坎坷,当时党争激烈,他因反对新党变法的某些措施而遭到陷害,身陷囹圄,后被贬黄州,但他并不悲伤,“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而当旧党掌权,他又因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的做法而遭到排挤、打击、冷落,但他在地方官任上,宽平爱民,政绩卓著,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再如清朝的林则徐,鸦片战争失败后,遭人陷害被贬新疆,他并不沮丧,而是勤于政事,兴修水利,为当地百姓造福。他们这种坦然面对逆境的气量,确实值得称道。

 当今社会,是人才辈出、大显身手的时代,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才能否施展才华的必要条件。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而作为立志献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识之士,也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勇于面对困难、能忍辱负重、经受各种压力和考验的胸怀和气量,做到能“自用其才”,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


附:                   贾    谊    论

                                     苏    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