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贾谊论(苏轼)

 一中大语文 2023-04-25 发布于福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恶。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绛侯、周勃,刘邦的功臣,曾与陈平共诛诸吕,迎立文帝,跪献天子。

【注释】①荆:指楚国。②绛侯:周勃,刘邦的功臣,曾与陈平共诛诸吕,迎立文帝,跪献天子玺。 ③灌婴:刘邦的功臣,曾随刘邦转战各地,后与陈平、周勃共同平定吕氏叛乱,迎立文帝。④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浸渍:渐渐渗透。⑤趯然:心情激荡跳跃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B.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C.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D.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古代对有学识的人的尊称,犹后世之"先生"。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的"生"含义不同。

B.汉文:即汉文帝刘恒,历来被认为是明君。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C.豫,高兴。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含义相同。

D.穷,不得志,困厄。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的本意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对贾谊的卓越才华不能为世所用感到惋惜,并认为自古以来很多不世之才不能得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自身。

B.孔子去楚国之前,先后派冉有、子夏去反复沟通;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待了三天,都是期望得到君主的重用。

C.绛侯和灌婴为汉文帝掌握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君臣情分胜过骨肉亲情,贾谊是无法撼动他们来推行自己改革政治的理想的。

D.从贾谊过湘江所作的《吊屈原赋》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非常的忧郁,甚至有退隐之意。他最终自我残害郁郁而终也就不难理解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苏轼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A(“天子不疑”与“大臣不忌”为对称结构,故排除C项和D项。“欲为”作“吾”的谓语,故排除B项。)

2.C(“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是“安乐、安逸”的意思)

3.C(“贾谊是无法撼动他们来推行自己改革政治的理想的”错误,原文说的是要取得皇帝的信任和大臣的支持。)

4.(1) 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勉强”,努力去做;“庶几”,希望;各1分,句意2分)

(2)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赢”担负, “景”同“影”,各1分,句意2分)

5.①自身要有才干。

②能够忍耐并等待时机。

③能得到位高权重者的包容和赏识。

④要懂得爱惜自己。(一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他们才能的万分之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施展才华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离开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到这种程度。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重用,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来决定刘、吕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之间的深厚情分,难道只有父子骨肉兄弟之间才能有吗?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全部弃旧图新,也真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向上取得皇帝的信任,向下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懑,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而亡,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次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