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

 xcaq 2016-08-3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

发表者:李伟 1631人已访问

 

  

根据“DOQI”指南,慢性肾脏病(CKD) 是指肾脏损伤(肾病理学异常或血液、尿液、影像学的检查异常) 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 60 ml·min - 1·1. 73 m- 2持续3 个月。我们发现有特色的中医药治疗在提高CKD 的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等方面,显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就肾脏病临床中的中医药治疗优势作相关探讨。

  1  辨证论治稳定病情

祖国医学对CKD 主要在“水肿”、“尿血”、“腰痛”、“虚劳”等中论述。在病机上认为主要与肺、脾、肾、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肺主通调,为水之上源,肾为先天、主水,脾主运化精微、水湿,三焦为水液运行通道,若肺、脾、肾、三焦的功能失调,影响水液的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日久可以变生许多病理产物。水湿日久化热形成湿热,湿热蕴酿,可导致痰浊生成,水湿、湿热、痰浊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日久诸邪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可以变生湿毒、浊毒。以上这些病理因素,着而难去,消磨正气,使得病情好好坏坏,频繁发作。所以临证时,应根据辨证不同,给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痰、降浊、解毒,祛除实邪,维持机体处于一种稳态,有利于保存正气,即所谓“祛邪以扶正”,从根本上防止病变反复发作。其中活血化瘀的方法日益受到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CKD 往往有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等异常存在,肾脏病理检查多见系膜增生,小球内微血栓及毛细血管襻坏死、狭窄、塌陷或闭塞、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现象,这些改变类似中医学的“瘀血”。中药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如益母草、丹参、牛膝、泽兰、生山楂、白茅根、丹皮等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减轻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免疫复合物清除及病变组织的修复,阻止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因此,活血化瘀已成为延缓CKD 发展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2  扶正补虚增强免疫

由于CKD 患者病程长,存在本虚———脾肾亏虚的病理基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而表现为贫血、白蛋白合成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肾为先天,主藏精,司开阖,肾

虚精关不固精微物质下泄而表现为大量尿蛋白的排出,以上两方面均可导致正气不足,易感邪气,从而使病情反复发作,加重肾脏损害。中医药在这方面可有以下优势: (1) 减少尿蛋白。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补肾、固精、清利、祛风、通络等方法减少尿蛋白。例如黄芪当归两味药制成合剂,对于减少尿蛋白,提高白蛋白的合成有作用。(2) 提高机体免疫力。CKD 患者大多存在脾胃失运或脾胃虚弱的情况,临床上也发现CKD 从形成、发展过程中,可以表现出一系列脾胃症状,所以通过健脾和胃、补脾益胃等方法,可以改善后天气血生化不足的状态,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多靶点治疗提高疗效

CKD 毕竟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疾病,无论是使疾病好转、基本缓解或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展,均难免需要长期用药,所以对于CKD 的药物治疗,重要的是安全性和疗效。中医药在多层次、多途径联合用药方面是其所长。中医药的多靶点作用体现了中医学治疗上的多层次。无论是单味中药或复方,它们的物质基础是活性物质群,这些活性物质群按一定要求配伍组合作用于多靶点,经多途径的整合而发挥作用,呈现多效性,所以即使单味中药也将有多种药效。

  4  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CKD 在慢长的病程中,多数需要长期运用激素、细胞毒类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有较好、较快的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反应,如感染、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针对这些不

良反应所表现出的证候,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大大减轻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激素使用首量阶段常出现阴虚火旺之症,故宜用滋阴降火之法;减量治疗阶段,常从阴虚向气虚、阳虚转化,故宜补气温阳;维持量阶段,则为防止复发,宜加强补肾健脾;感冒为诱发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可应用玉屏风散。

综上所述,在CKD 的治疗中,中医药治疗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的治疗效果是西医治疗不能达到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发掘。虽然部分中草药的肾毒性近年来引起医药界

的高度关注,但不能因噎废食,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避免中药肾毒性,以期达到缓解或延缓肾功能减退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