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高峰:不应过分强调能源安全和资源禀赋约束,而忘记了“最大买家”的身份

 ixhixh 2016-08-31

欲知详情请猛戳“阅读原文”


- 导语 -


我国能源战略固有的思维是,过分强调占有资源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约束,而不善于利用变化中的市场。当前,买方市场时代来临,思维导向应及时调整。



在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买主,中国似乎从未体验过消费者的快感。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量成倍增加,油气等产品的对外依存度陡然上升,尤其是在经历了国际能源供应相对偏紧的时期之后,我国的能源战略偏向于强调对资源的占有,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表现在对外投资上,往往将赌注压在对资源类产品的收购上。



这种战略思维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总担心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产品而在谈判中处于被动,而这些产品若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的时候,这种担心就会更甚,这就导致我们付出同样的价格,得到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少而差,而对方恰恰又抓住了这种心态,让我们的损失更加变本加厉。


不信看看下面这组数据:中国每年从中东国家进口约2亿吨原油,可中东国家卖给中国的价格,比卖给欧美国家每桶高出1-2美元,即所谓的“亚洲议溢价,仅此一项,我国每年就多支付几十亿美元。再看看铁矿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每年有近10亿吨铁矿石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巨头手中发往中国码头,但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买家,中国在议价方面竟然丝毫没有话语权,对方开出的价格,我们只能全盘接受,这是何等可悲!


是该改变的时候了!(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战略思维不改,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将会继续被虐,尽管外表上看已经成为身强体壮的成年人,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心理上,我们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学生。


过去的很多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一度被控制在少数国家手中,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石油危机,这为我国强调占有资源的战略思维提供了借口。然而,目前全球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范围内资源不再短缺,之前制约中国发展的因素很多都发生了改变,卖方市场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成了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意味着,谁拥有消费者,谁拥有广大的消费市场,谁就理应掌握主动。毫无疑问,14亿之多的消费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底牌。


是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世界“最大买家”这个身份!


只是,我们似乎还未做好准备。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以来,正值全球经济下行,似乎一夜之前石油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变成了过剩产品。国际油价也由100美元的高位一落千丈,目前长期徘徊在50美元下方,毫无疑问,国际市场上,原油将长期处于买方市场格局,中国作为最大买家之一,需求上稍有风吹草动,国际油价就会应声下落。


但截至目前,“最大买家”的身份似乎并未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因为我们还未完全适应这一新角色。


再看看卖家,中国目前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石油购买者,油价大跌已经让这个国家损失惨重,中国的购买力稍有下降,沙特都将深受影响;再看俄罗斯,油价下跌以来,卢布大幅贬值,油价若持续低迷,这个国家可能存在经济崩溃的风险;还有南美国家委内瑞拉,低油价已让这个国家民不聊生,很多人吃饭都成了问题,这个时候,谁能够多买点、再多买点他们的石油,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扶贫!


这是几十年来多么难得的市场格局,这种格局对我国而言又是多么的主动,我国为何还以石油是“战略产品”来自我束缚,不能在受到别人压制的时候,将文件甩上一地,大声喊上一句:“去你的,老子是买家!” 


我们总是担心“买不到”而引起国内问题,这是弱者心态最完美的体现。


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任何能源,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都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而日本很少讨论类似石油安全、马六甲困局这样的话题,因为以贸易立国的日本早已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买不到的商品,哪怕是这种商品相对短缺的时候。


事实上,在当今环境下,资源国对市场国的依赖,完全超出了市场国对资源国的依赖。时间和主动权完全在市场国一方。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利用市场国强势的身份刻意打压别人,趁火打劫,但摆脱弱者心态非常必要。因为在国际交往中,若不再过分强调对资源的占有,而是充分利用“最大买家”的市场身份,就会在国际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作者为《能源》杂志副总编辑)


版权声明|稿件为能源杂志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