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油暴跌真相:阴谋论 VS 常识

 汕头能率 2014-12-01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供求关系当然是第一位的。

  最近一周,石油价暴跌,WTI原油一度跌破66美元/桶,如果不考虑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的短期效应,已经是2006年底以来新低。于是,各种阴谋论乍起,主要有三种:

关注大宗商品与化工原材料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大宗商品与化工原材料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商品”,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第一种,美国、沙特阴谋论。认为是美国联合沙特在操纵石油价格,目的是为了打击“俄罗斯-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为轴心的反美集团;这种方式确实在1985年出现过,里根政府和沙特政府借机严重打击了前苏联。

  第二种,俄罗斯、沙特阴谋论。认为是沙特和俄罗斯及OPEC主要国家串通,通过大幅降价打击美国日益蓬勃发展的页岩油、页岩气产业,逼迫其退出市场竞争;这种事情确实在1973年出现过,OPEC的同步行动主宰了全球石油价格。

  第三种,中国、OPEC阴谋论。认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种方式可以严重打击美元信用,首先让贸易结算人民币化,让石油人民币替代掉石油美元;这种事情还从未发生过,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的顺势而为。

  我们认为,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判定这些说法是否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我们也相信,世界上的事情,阳谋才是主要运行方式,阴谋不足以轻易采信。反倒有一些基本事实,容易被广泛忽略,而且与这些阴谋论相抵触,值得澄清。

  笨蛋,供求关系才是根本!

  诚然,石油价格在过去的半年多中下降了30%以上,但是,这是问题的全部吗?如果你看一看煤炭、铁矿石、铜、黄金的价格呢?Globalcoal 全球煤炭价格指数下降了近40%;伦铜指数三年来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铁矿石更是惨烈,不但跌至5年新低,而且年内暴跌就近50%!就算是一直人们用来保值的黄金,两年来跌幅也达到40%!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供求关系当然是第一位的。中国消耗了全球大部分的进口铁矿石、铜等金属,早就导致这些商品的大幅下跌;同时,反腐效应,也让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黄金消费日渐见顶;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严重放缓(特别是重工业的大幅减缓),加上中国汽车销量增速下跌到个位数、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大幅加码,自然让石油需求的成长性成疑。同期,铁矿石、铜和石油产量计划则是按照中国过去的增长速度来规划投产的。

  以石油为例,目前OPEC的产能冗余大约为300-400万桶/日,超过10%的产能;2013,美国在一年新增了大约140万桶/日产能,这种趋势还在持续。2013年OECD的石油需求量约为4600万桶/日,较上一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北美上升约30万桶/日,其它地区都是负增长!而中国去年新增需求约42万桶/日,是全球新增需求的近三分之一,也是主要的驱动力,中国今年的新增石油需求预计不超过25万桶/日,已经大幅缩减,而且趋势也在持续!在供求两方面的夹击下,全球供需能不失衡?

  石油、铁矿石、铜都是贸易主导的商品,对供求失衡极为敏感。比如,1986年到2006年期间的20年,石油价格长期徘徊在20-40美元的箱体,是中国为主的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其价格短期内翻了三翻以上,现在大幅下跌亦属正常。

  如果说中国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增速下降是新常态的话,那么,美国能源自给化就是回到1970年代以前自给自足的新常态,中美经济和供、求变化决定了全球油价。

  普京们的理智与情感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称之为阳谋,全球经济、包括大宗商品也将进入“新常态”,企业也好、国家也好当然要顺势调整。

  比如,这种新常态下,铁矿石三巨头都在硬撑,为的是撑死那些小的矿石厂商,而且据传瑞士巨头嘉能可正在谋求收购力拓,这看起来是感情用事,其实是真正的理性。那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俄罗斯能怎么办?OPEC决定不减产同样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用事,更不像是阴谋论——况且,大多数阴谋论的观点都缺乏实证、甚至存在明显错误。

  首先,沙特是理智的。一方面,美国正在迅速退出中东纠纷,沙特再和美国联手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沙特深知,如果现在限产报价,只能让美国的页岩气和其它非OPEC国家的产量进一步提高,丧失市场份额,最终其受害程度未必就低。

(图为沙特阿拉伯夜景)

  其次,俄罗斯是理智的。俄罗斯严重依赖于原油出口来保障经济增长,特别是财政平衡,但是,俄罗斯本身既不是原油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也不是原油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政府负债水平也比较低,它还不是OPEC成员,主动限产显然是下下之选。

  第三,伊朗、委内瑞拉等高成本国家也是理智的,当然,也是无奈的。作为OPEC里的小角色,它们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这时候如果脱离OPEC则进一步丧失话语权,所以就算一万头草泥马在心头,也只能硬抗。

  换句话来说,过去10年的石油大涨价给它们带来的好处,都要忍受重新吐回去相当一部分的事实,这就是最理智的选择,而不能情感用事。

  那么,沙特、俄罗斯的目的能实现吗?原油价格真的可以在2015年上半年重回80美元这样一个博弈平衡点吗?

  我们认为,能,也不能。

  我们认为能,是相信价格会回到80美金甚至以上。但是,我们与主流观点的看法大不相同,大部分观点把眼睛盯在美国的页岩油上,认为OPEC的举措会让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缩减,甚至退出角逐。实际上,这种观点有很大的缺陷:页岩油的开采确实成本巨大,主要是你很难预先判断哪块地区是高产油、产气区,投资风险很大;但是,一旦投资稳定后,主要的生产商的成本甚至可以压低到40美金一线,所以,页岩油产能大幅退出非常困难。

  我们反倒认为,真正退出的是非美国、非OPEC的很多产油国!比如,欧洲的石油开采成本普遍高于60美金,中国的海洋石油开采成本也高于60美金,陆上高于50美金,超过400万桶/日的海上石油受到明显挤压!当然,还有不少小国家的陆上开采成本也较高,它们无疑会先行退出角逐,如委内瑞拉、苏丹等压力巨大。就像中国今年大幅进口国外低价煤炭、国内煤炭产量压缩一样,石油也面临同样格局。

  我们认为,回不去的理由更明显,是因为全球能源的地缘格局已经失衡了,美国重新把能源权束掌控在自己手里,而中国的高成本导致必须进一步依赖中东,OPEC失去了部分美国的利益相关方地位,而获得了中国部分利益相关方地位。因此,中国的“一路一带”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能源有关,与地缘政治的变迁有关,新能源政策大跃进亦如是。

  所以,我们回到常识来看待油价,可以补足几个必要的认识:

  第一,供求关系是第一位的,中、美新常态是油价变动的核心力量,未必是阴谋;

  第二,OPEC和俄罗斯的选择是理智的,它们要在中美新常态下重塑财政平衡;

  第三,终究有些国家、企业要退出,但是,未必是美国的页岩气,而是非OPEC成员、特别是海上油田等高价油田;

  第四,中国的若干政策、美国的若干政策调整导致的地缘政治重组还远未结束——资源输出国是受害者,制造业国是受益者,美国是最大受益者;而欧洲也许是最纠结的,作为能源进口国它降低了成本,但是,作为美国的经济竞争者,美国化工等制造业将会对其造成更大的置换效应。

  当然,常识之外,我们从不否认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阴谋论仍然可能有一定可能。(柳叶刀/21世纪明天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