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萬歲通天帖》稀世珍宝| 钩法精妙,锋神毕备!

 笑溜达 2016-08-31


《萬歲通天帖》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武周萬歲通天二年(697),王氏后裔王方庆将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位家属的十通书翰进献。武则天让人用“双钩填廓法”精心临摹后,将真迹归还王方庆,临摹品收藏在内府。此临摹帖人称《万岁通天帖》,又名《唐摹王右军一门书翰》。后来,王氏后人丢失了真品,此临摹帖成为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今传《兰亭序》也是临摹品)。宋代时,遭战乱,流散民间,已经残缺。先后有南宋高宗、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等名人收藏、题跋于上。


























项元汴与《万岁通天帖》

朱彝尊在六十七岁那年写了《论画和宋中丞十二首》诗,第一首即回忆少年时的往事:
  阿侬旧住韭溪北,
  天籁阁中曾数过。
  记得千金纨扇册,
  童时一日几摩挲。
  在诗下自注道:“项氏家藏千金帖有三:一为唐双钩《万岁通天帖》,一为《淳化阁帖》初拓本,一为唐宋人画,纨扇居多。”
  诗中写到的“天籁阁”即是明代嘉兴有名的收藏家项元汴收藏珍品之楼。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等,嘉兴人。工书画,精鉴赏,尤善画竹、梅、兰,富收藏,建“天籁阁”,内多海内秘本及各种书画、雕刻、印章。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写有《嘉兴道中杂咏》十二首,第九首专门写到项元汴:
  槜李桥边忆旧贤,
  子京高致渺溪烟。
  收藏流落人间世,
  賸有雕章内府传。
  项氏的藏品大多在清军攻占嘉兴时毁于战火,有的流散民间,有不少印章、书画被收藏在宫中,乾隆熟谙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对项元汴十分熟悉,而且对项的为人也十分赞赏。朱彝尊的祖姑嫁给项元汴大哥项笃寿(字子长)之孙项声国为妻,所以少年时的朱彝尊多次去项家,见过不少珍品,其中就有书法珍品《万岁通天帖》。
  朱彝尊32岁时(顺治十七年)曾写过《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作霖》一诗。诗先回顾《万岁通天帖》的历史:
  千金购墨妙,
  摹自万岁通天年。
  自从靖康乱,
  人间始睹真迹传。
  百年以来藏项氏,
  年时记得曾开视。
  接着具体写此帖的书法特点,感慨此帖的流失:
  由来神物难久留,
  昨日之日忽我遒。
  留题已入他人室,
  想象空深异代愁。
  当时朱彝尊在绍兴加入秘密抗清组织,结识了不少绍兴名人。从诗的内容看,王作霖当是王羲之后裔,临摹过祖先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他赠送给朱彝尊一幅书法作品,使朱彝尊仿佛看到了青少年时见识过的《万岁通天帖》字迹:
  王郎生长山阴县,
  弱年通籍金闺彦。
  赠我盈盈尺素书,
  君家胜迹重相见。
  出门澒洞风尘多,
  愿置怀中字不磨。
  《万岁通天帖》后来收藏在清代内府,乾隆时乾清宫失火,险些被火烧掉,留下了火残痕迹。清朝灭亡,被赶下台的末代皇帝溥仪将此帖连同其他大量国宝珍品带到了东北长春。1946年,吉林省主席郑洞国任“剿总”司令期间,收藏了此帖。1948年,郑洞国率部长春起义,将包括《万岁通天帖》在内的五件书画珍品交给解放军。现此帖收藏在辽宁博物馆。


感谢大家支持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