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袁呆 2016-08-31

    吕彦直〔1894~1929〕,字仲宜,别号古愚,安徽滁县(今安徽滁州)人。这位以设计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碑、广州中山纪念堂而闻名于世却又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建筑设计师,最为人所瞩目的是其在建筑设计上的卓越才华,而关于他的身世,特别是他与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一家,以及他与事业伙伴黄檀甫之间的数段旷世情缘,却不大为世人所熟知。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网络上仅能搜集到两张吕彦直照片

 

    某人起初也只是在搜集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碑、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背景资料时逐渐对其主要设计人吕彦直产生兴趣。而随着阅读资料的增多,特别是看到了专门研究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广东学者卢洁峰女士的一系列介绍文章后,对于吕彦直的生平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深为其与严复之间的隔代之情、与严复次女严璆之间的儿女之情、与事业伙伴黄檀甫之间的挚友之情所感动,也就萌生了将搜集到的资料细加梳理,试图完整呈现吕彦直不凡生平和旧事轶闻的念头,于是也便有了以下的一长段资料性文字介绍。在此郑重声明,某人只是搬运工,而非生产者。

 

一、 身世背景

    吕彦直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辉煌成就,并非纯靠天资聪颖,与其显赫身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吕彦直的父亲吕增祥,初名吕凤祥,1879年(光绪五年)中举,以知县发直隶,在李鸿章麾下任职,因才识卓越深受李鸿章器重,成为其得力干将之一。1880年,严复从福建调往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两人相识相知,从此结下深厚友谊,此后更是结为儿女亲家。
    1885年前后,吕增祥被派往日本担任中国驻日使馆参赞。1890年前后奉调回国,仍于李鸿章麾下任职。在此期间,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天津的法租界紫竹林内建宅安家,与严复比邻而居,辅助严复翻译西方著作,并与当时的一些维新派人士往来密切。1897年冬季,为便于商榷和修改《天演论》译本,严复干脆请吕增祥住到了自己的家中来,二人日夜相守,早晚切磋。此外,吕增祥还受严复之托,将《天演论》的译稿抄本推荐给吴汝纶、梁启超等众多知识分子精英,使《天演论》成为1898年戊戌变法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正是在此期间,严复与吕增祥两人的友谊和交往开始延伸到了儿女一辈:吕增祥的二女儿吕静宜许配给严复长子严璩;三女儿许配给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同班同学罗稷臣的长子罗仪韩;严复的侄女严琦许配给吕凤翔的长子吕彦深。虽然没有关于严复的二女儿严璆与吕增祥的次子吕彦直在此期间曾订有婚约的文字记载,但以后两人曾举行过订婚仪式,却是千真万确之事。

 

二、隔代之情

    1900年冬,吕增祥受命担任山东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县)知州,1901年5月,在处理一宗民事案件时,不幸被刺身亡,年仅50岁出头。
    吕增祥去世后,严复视吕增祥的儿女如己出,主动安排吕家年幼的孩子读书学习和生活。其中,特别安排未满8岁的吕彦直随其长子严璩前往巴黎读书。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严复头像

 

    6年后,吕彦直随严璩回国,经严复安排,先是到北京五城学堂师从严复同乡、大翻译家林纾(《茶花女》的翻译者)读书,后又报考刚刚开办的清华学堂(即日后的清华大学)。1911年吕彦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亦称预科),1913年由北京政府公派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先入电子系研修,后攻读建筑工程,师从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Henry·K·Murphy),以其品学兼优深受导师器重。1918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进入纽约的墨菲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曾协助墨菲完成北京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大学的建筑工程设计,在采用中国传统风格设计现代建筑方面初显才华。1921年回国,1925年在上海独立创办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至1929年,先后设计并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碑、广州中山纪念堂,达到事业巅峰。
    吕彦直早年丧父是不幸的,但他在严复悉心关怀和帮助下,及时接受完备的现代教育,最终成为一代建筑设计宗师,却又是不幸中之大幸。而严复在无意之中造就了一位建筑奇才,也是功不可没。


三、儿女之情

    1911年,清华学堂初设。17岁的吕彦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严复的二女儿严璆(生于1901年,比吕彦直小7岁)羡慕不已,写信给严复,强烈请求到北京读书,思想开明的严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两人的正式来往,应该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吕彦直留美后,两人也一直保持书信来往。而何时举行的订婚仪式,没有相关的年月记载,从年龄方面猜测,应该是吕彦直回国之后的事情了。此后吕彦直专心致力于创业,严璆还在读大学,一直未能完婚。1925年后吕彦直相继接手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建造工程,由于工作太忙,压力过大,婚期一拖再拖。
    1928年初,吕彦直被确诊患有肝癌。面对绝症加身,吕彦直一方面将噩耗告知远在北京的严璆,请她另做打算,不要再等自己;另一方面全情投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规划设计草案的研究与拟定工作之中。
    1929年3月18日凌晨,吕彦直病逝。远在北京的严璆得知吕彦直病逝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久,28岁的严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削发为尼,法名秋妙。1950至1951年间,秋妙经香港辗转去了台湾,终生未嫁,香消海峡彼岸。
    据卢洁峰的文章介绍,她从吕彦直的全权代表、工程师黄檀甫定居海外的后人手中,获得一批吕彦直和黄檀甫的珍贵手稿及照片影像,其中有吕彦直遗留在世的唯一一张童年照片。这张照片是吕彦直1905年在法国巴黎读书时所拍,先是为表感谢送给了最喜欢他的法文老师迈达女士。1929年吕彦直病逝,远在巴黎的迈达女士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她从藏书中捡出了当年吕彦直送给她的照片,寄到上海彦记建筑事务所。黄檀甫代收后,奉为珍品,迅即题签吕彦直的生卒日期于上,以作纪念。此后,黄檀甫辗转约见到削发为尼的严二小姐秋妙,将吕彦直收藏的二人之间的往来书信交还于她,并奉上迈达女士寄来的照片。秋妙见物思人,潸然泪下,当场在照片上题识:“此古愚十二岁在巴黎所映小照也。迈达女士捡出见赠。因为题识,不禁泣然。己巳秋妙应识。”黄檀甫有备而来,请求把这张经秋妙题识的照片合页拍摄下来,以作留念,秋妙应允。由此,这张照片及其合页的影像这才得以保留下来。
    从吕、严二人的儿女悲情来看,吕彦直应该是个注重事业而不大解风情之人,虽英年早逝终生未娶,却得严璆一生相许,其在感情生活上是再也幸运不过的了。


四、挚友之情

    卢洁峰女士在撰写有关吕彦直介绍文章时,经常要提到吕彦直的事业伙伴、忠诚挚友黄檀甫。可以说,要了解吕彦直,就绕不开黄檀甫这个名字。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黄檀甫头像

 

    黄檀甫,出生于1898年3月27日,比吕彦直小4岁。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小江墟土滘村。1911年,黄檀甫13 岁时,跟随本家黄郁秀来到英国利物浦,在一个杂货铺当学徒,后被利兹中学的独身女教师克拉克(Claic.B.Mi lchell)小姐收为义子,进入利兹中学接受正规教育,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直接升入大学部就读。1920年6月大学毕业。192 1年初,黄檀甫在巴黎卢浮宫里与吕彦直邂逅并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3月,吕彦直与黄檀甫在上海共同创办“真裕公司”,吕彦直主内搞设计,黄檀甫跑外承接业务。
    1925年9月20日,中山陵墓图案评奖结果揭晓,获得中山陵墓图案设计第一名的吕彦直,立刻名声大振,遂对外宣布设立彦记建筑事务所。1926年,吕彦直病重,黄檀甫受托代表其出席南京中山陵奠基典礼。1927年9月初,吕彦直再次病倒,无法应邀参加广州中山纪念堂筹备会,为继续自己的未竟之业,决定委托黄檀甫为自己的全权代表。此后几十年,黄檀甫除了主理真裕公司、彦记建筑事务所的日常业务,还参与了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全过程,无一辜负吕彦直的期望和重托。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黄檀甫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工地

 

    在黄檀甫为吕彦直所做的事情中,有几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一是料理吕彦直后事、归还吕彦直遗物;二是为吕彦直树像;三是跟踪拍摄中山陵和纪念堂的建筑过程。
    吕彦直去世后,鉴于他的成就,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6月11日明令全国予以褒奖,并在中山陵园立碑纪念,而根据1929年4月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决定,将在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纪念碑。为此,黄檀甫亲自请雕刻孙中山墓塘卧像的捷克雕刻家高琦,用一块大理石为吕彦直雕刻了一个半身浮雕像,浮雕像下面刻有于右任书写的一段碑文:“总理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决议立石纪念。”此像于抗日战争期间丢失。

    此外,吕彦直与黄檀甫都是经过欧美大学严格训练出来的专业人才,有着十分强烈的记录意识和文档意识。从中山陵开工之日起,他们就希望能把每一道大工序的主要施工过程,用现代照相技术记录下来。然而,直至1929年3月18日吕彦直逝世,吕彦直或黄檀甫都没有条件去实现这个计划和愿望。1929年5月,当黄檀甫正式接掌南京中山陵第二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后,终于下决心请上海有名的“王开照相馆”的摄影师,将中山陵第三部工程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过程,全部拍照记录,以便长期保存。据卢洁峰女士考证,现存于世的两张吕彦直成年后的单人照片、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施工及竣工验收的近200幅照片,都是由黄檀甫出资聘请王开照相馆摄影,并提供给各报社和政府各部门使用的。正是凭据这套实地拍摄的照片,今人才得以看见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过程的真相,给保护这两大国家级文物,预备了最关键的文献式的实拍照片。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1934年12月,黄檀甫与黄开甲(曾任清末洋务大臣盛宣怀秘书、轮船招商局经理、电报局总办)的孙女、燕京大学金钥匙获奖者黄振球成婚。家庭生活安定下来后,黄檀甫就着手安排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大量图书资料的长期收藏和保管问题。为了确保这批图纸资料的安全,黄檀甫决定以成家建宅的名义,在上海郊区购地建宅,在安家的前提下,给图纸资料建筑一个永久的收藏处所。此后,黄檀甫利用经营地产业务的便利,在吕彦直曾经长期居住过的虹桥疗养院附近,买下一块面积为26亩的土地,并在其中兴建住宅。在这所大宅院里,黄檀甫专门辟出大房间,存放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图纸、照片和吕彦直的图书资料。据黄檀甫后人介绍,图纸都是用大洋松木箱封装保存的,这些大洋松箱子,4只拼起来就相当于一张双人大床。大木箱从地面一直垒高至房间顶部,可见图纸及图书资料的数量之多。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美国领事馆官员看上了黄檀甫的这座中西合璧的住宅,及其隐藏在绿树林荫中的优越环境和地理位置,想用作领事公馆,曾多次前来与黄檀甫洽谈购买事宜,开价从15万美金起节节攀升。黄檀甫不为所动,他对妻子黄振球说:房子的外形是自己专为怀念吕彦直老友而设计的,是无价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卖。
  1945年夏,为了确保图纸的安全,黄檀甫专门雇人在虹桥大宅的假山旁边挖防空洞,把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的图纸资料,藏进坚固的防空洞里隐蔽保存。
  1950年某日,黄家突然接到“上海市军管会”的通知:征用虹桥路1590号黄宅,让给援华苏联军官居住,限黄家在72小时之内搬出。当时,黄檀甫已经离开上海去往香港,接黄振球电报后,黄檀甫即回电妻子,嘱其“必须首先将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等建筑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图书资料等全部搬出,其他东西尽力而为之”。
  1950年夏,虹桥路住宅被无偿征用后,装载有中山陵、纪念堂、纪念碑等建筑图纸、照片,以及吕彦直的图书资料的大木箱,被迫几经搬迁,最后搬到了永福路72弄1号。没有地方存放的图书箱子,只能拼成长方块,铺上被褥当床使用。
  1951年2月,黄檀甫以“隐匿敌产”的莫须有罪名,被关进了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原先被军管会“征用”的虹桥路那座占地26亩的自建房产,也一并被“没收”掉了。吕彦直和黄檀甫辛苦创立的真裕公司,也因黄檀甫的入狱而于1951年2月歇业。
  1953年底,黄檀甫刑满出狱,除每周向派出所报告外,平日就在家看书度日,不时有朋友或以前的下属前来探望。其间,时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的冯少山(前真裕股份公司副经理,中共地下党员)介绍黄到“政协”和“民革”学习。经过“学习”和“思想改造”,1956年,黄檀甫把南京中山陵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南京中山陵奠基典礼上展出的中山陵木模型等一批国宝级的珍贵图纸资料、文物等,无偿地捐献给了政府。
  1959年,黄檀甫在饮早茶闲谈时,谈到了“中苏有矛盾”的问题,因此而获判4年徒刑。为了活命,黄妻开始变卖家里的书籍、物品。黄檀甫收藏的部分图纸,被分次拿到上海五原路废品收购站去变卖,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的图纸就在其中。一日,上海档案馆的一个老馆员路过废品站,发现了这批珍贵的图纸,立即报告馆领导。后来,上海档案馆受广州档案馆的委托,以200元的价钱(当时是笔很大的数目)买下了这批图纸,并寄运到广州。现在,这批近400张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碑建筑设计图纸,为广州档案馆所收藏,几近“镇馆之宝”。
吕彦直·天才建筑设计师的幸与不幸

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图纸

 

  1969年1月20日,黄檀甫感觉身体不适,晚饭时他重提对家人的歉意及未能保住吕彦直遗物的内疚之情,还喃喃地自责:“不知道将来有何面目去见老友?”一种难以言状的愧疚、惶恐,充满了黄檀甫的心头。次日,黄檀甫在家中辞世。
  整整40年间,黄檀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对挚友、同事吕彦直的无比忠诚,真乃旷世罕有。而吕彦直得此知已,实乃平生之第一幸事。

 

五、家族没落

    吕彦直的父亲吕增祥先后娶过两房妻室,生有三女四子。
    大女嫁与伍光建。伍光建(1866~1943),广东新会人,严复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时的学生,后留学英国,1910年与严复同任海军顾问官,并从事翻译工作,与商务印书馆关系密切。伍光建的长子叫伍蠡甫,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和国画家,与其父并称“中国译坛双子星”。

    二女吕静宜嫁与严复长子严璩。生女严绮云、严系云。严璩少时随父亲严复的同学罗稷臣到英国,为大使馆随员,同时在剑桥、伦敦等几所大学选课进修,回国后以“精通洋务”而受到清廷重用,先后当过广东电政监督、驻法参赞。民国成立后,历任长芦盐运使、财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等,同时曾三度担任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次长,又任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总所总办等要职。1934年失业,寄居上海。日军沦陷上海时,日伪要挟严璩出任伪财政部部长,严璩宁死不就,被迫搬到一个亭子间里居住,床铺就设在一个澡盆的上面。1942年,贫病交加,死于上海,终年68岁,由亲友筹资收殓。吕静宜晚年凄凉,1959年死于台湾。
    三女嫁与严复在英国留学时的同班同学罗稷臣(清朝驻德国公使,李鸿章的英文秘书,清朝的外交重臣)的长子罗仪韩,生有三子:长子罗孝华、次子罗孝莘、三子罗孝芋。1949年随丈夫移居台湾。

    长子吕彦深(1891~?),字伯远,早年就读于南京的金陵学校,通5国文字。1913年22岁时即进入民国政府的外交部工作,娶严复的侄女严琦为妻,生育二女一子:长女吕娴娴、次女吕媞媞、三子吕道机。曾先后担任巴拿马和圭亚那领事,1949年以后移居美国,客死他乡。
    次子吕彦直(1894~1929),字古愚。英年早逝,终生未娶。
    三子吕彦红(1896~1966),字叔达,性格孤傲,为人风流倜傥,交际甚广,花钱如流水。曾师从历史学家顾颉刚研究历史。1949年以后,吕彦红没有正式工作,靠在中国图书公司做“特约编辑”,兼职做连环画的文字编辑等为生。后来成为历次政治运动的箭靶,生活无着,终于1966年初,贫困交加,死于南京,无后。
    四子吕季超(1898~1932),中共上海地下党员,用继承自吕彦直的遗产,开设金马书堂和印刷厂,掩护革命。1932年病逝,无后。
    吕氏家族虽然显赫一时,但其家庭成员却天各一方,结局大多悲凉,这也是吕彦直身世不彰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幸有生前挚友黄檀甫悉心保管其身后资料,还有现代广东学者卢洁峰等人孜孜探访其生平事略,才使得今人得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吕彦直的家族身世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不幸中之万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