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崆峒山(下)

 宛平2008 2016-08-31

    从崆峒山皇城和子孙宫往西,开始登香山。

崆峒山(下)
    道旁这座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砂岩。

崆峒山(下)
    在皇城西南笄头山山巅,有座净乐宫。明代这里就有笄头胜概、六角亭等,后恢复重建面东大殿三楹,奉祀彩塑圣父圣母。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这种赤壁丹崖在崆峒山广泛发育,形成一系列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

崆峒山(下)
    爬上一段石阶,终于登上崆峒山最高峰——香山。道旁的树上,依稀可见尚未消融的残雪。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香山是崆峒山群山之一,位于崆峒山之西,也叫翠屏山。山顶,是一处开阔的平地,主要建筑有香山寺和混元楼。
    香山寺也叫香山观,四周有围墙,长100多米,高5—7米。穿过这座穿堂洞阶式山门楼,就进入香山寺。

崆峒山(下)
    香山寺建于宋代或更早,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焚,后恢复面东大殿三楹。殿内彩塑十六臂观音坐于莲台,左右彩塑文殊、普贤坐青狮、白象像。下图后两张是网络图片。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香山寺后方,有复修的关圣殿。

崆峒山(下)
    与香山寺相对的,是混元楼。

崆峒山(下)
    混元楼位于香山之南的最高处,这里唐初就曾建有混元阁,后毁。清乾隆年间又建皇帝殿及天仙宫,又遭兵火。

崆峒山(下)
    现在看到的混元楼是历经九年于2012年重建而成的,高30米,为门券翘脚四边带小歇山的明清古式建筑。

崆峒山(下)
    混元楼外形三层塔式结构,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剔透玲珑。内设五层,加设地宫,共为七层,远眺似塔,近观为楼,宏伟典雅。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混元楼负一层为崆峒山地质博物馆,分序厅、认识地球展区、生命进化展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展区、崆峒山动植物展区、人文展区、平凉矿产资源展区、影视厅和接待休息厅9个部分,是一个集收藏、科研、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崆峒山(下)
    馆内这张崆峒山主峰全景很是漂亮。

崆峒山(下)
    从香山可乘车下到崆峒山西门,但因为我们的车还停在索道处,只能从香山原路返回。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下到皇城,皇城右侧另有一条下山游道,通往马鬃山的第二大景区——雷声峰景区。
    雷声峰与马鬃山南面相连,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峰长两百米,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通道由岩石凿成,险要处开凿石洞或用铁索连接,供游客攀援通过。

崆峒山(下)
    雷声峰两面为深渊,只要天空中雷声一响,峡谷就把雷声扩大好几倍,震得如山崩地裂一样,让人心灵打颤,雷声峰也因此而得名。
    雷声峰建筑群,顺应山势,取法自然,山高庙险,延绵崔嵬。特别是那些悬崖峭壁之上的建筑,随山脊的起伏变化,其险峻陡峭的取势,横空驰骋的韵律,堪称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崆峒山(下)
    这条下山道上,主要建筑有三官殿、三星殿、九光殿、棋盘岭、四海龙君殿等。

崆峒山(下)
    三官殿又叫三元殿,三官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道教奉尧帝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舜帝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禹帝为“水官大帝解厄神”。

崆峒山(下)
    站在三官殿,可北望十二元帅殿和揽云亭。

崆峒山(下)
    玉皇楼,明代建,供奉玉皇大帝。

崆峒山(下)
    这里可俯瞰中台塔院和南台弹筝湖。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三星殿,又称福、禄、寿三仙殿,奉祀彩塑福、禄、寿三仙像各一尊,左右分祀彩塑八仙。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往下是救苦天尊火灵圣母殿,殿门面东不开启,殿后西墙两侧各设一门,内建两神龛,前祀彩塑火灵圣母,后祀彩塑太乙循声救苦天尊,金童玉女分侍两侧。

崆峒山(下)
    这是明代雷祖殿,或称九光殿,1981年修葺。奉祀彩塑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壁间浮塑雷部诸神行云降雨、化雹伏魔降妖图。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殿前竖明万历癸丑年(1613)的浮雕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石坊门,是崆峒山目前现存明代建筑物中保存完整的石雕建筑。

崆峒山(下)

    石坊采用黄沙岩雕成,仿木榫卯结构,四柱三开间。瓦楞顶盖,斗拱方梁。下为浮雕人物花板,正中为明代平凉第十一世韩王朱璮瘠题写的“九光殿”匾额及“神霄玉府”题刻,匾侧浮雕八仙,下为双龙穿花和丹凤朝阳图案。左侧花板雕神仙故事,右侧为风雨雷电四神,花板下均为龙凤。中间二柱上圆雕二龙戏珠,造型逼真动人;柱下抱鼓石、石狮、石羊,全用整石雕刻,刀法刚劲,图案精致,互相对称,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姿态栩栩如生,确是崆峒山古建筑中的精品力作。

崆峒山(下)
    下得一段石阶,就是棋盘岭。

崆峒山(下)

    棋盘岭又称为铁棋坪,是一个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平台,三面峭壁,下临绝涧,前望泾水,是崆峒山景区著名景观之一。相传广成子和赤松子两位大仙在此对弈而得名,原台上有铁棋盘和玉棋子,今已不存。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岭上有眼光殿,亦称三圣殿,面西殿内彩塑九天圣母坐于龛台像三尊,面东殿内彩塑孙膑、赵匡胤、陈抟坐于龛台像各一尊。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这是四海龙君殿,始建于清代,殿内奉祀彩塑四海龙王。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游道再往下,就到了黄帝问道处。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下到中台,我们顺着月石峡下山。崆峒山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源之一。在山上没看到相关遗迹,只在中台看到金庸先生的这款题词。

崆峒山(下)
    中台西南下方这座紫霄宫,明永乐十四年(1416)创建,面东大殿奉祀彩塑紫元君,面南大殿三楹,奉祀玄天真武帝君,面北殿奉祀王灵官,历经修葺至今。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月石峡,为前山登山通道,因饮月石而得名。山道曲折,步移景异。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这是正在维修的茶庵寺。

崆峒山(下)
    这是崆峒山南台。南台也叫做南峰,在崆峒山五台中,南台地势最低,它三面是悬壁千丈,只有北面沿着山梁小径,经过紫霄宫,可通往中台。它的南侧绝壁下是川流不息的泾河水,月石峡就在它的西侧悬壁之下。

崆峒山(下)
    由于已是淡季,月石峡里,不见一个游人,显得特别幽静。峡谷林木众多,如果早些时候来此,或许漫山红遍。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这是正在修建的观音阁。

崆峒山(下)
    观音阁下方,是王母宫。王母宫原址在月石峡道北侧,创建于唐代。1987年在今址重建仿清三转五大殿,奉祀彩塑西王母塑像一尊、玉女像两尊。

崆峒山(下)
    王母宫下面,就是崆峒山南门了,这里前临弹筝湖。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顺着临湖公路往东大约2.5公里,就是从南台山脚走到东台山脚。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东台山脚下,就是黄帝问道崆峒山时的歇脚处——问道宫。据介绍,问道宫“唐已有之”,屡废屡兴,现在也正在修缮。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问道宫前临弹筝湖,弹筝湖是在泾水上筑坝蓄水而成,原来泾水湍急,水流激石,淙淙如琴,故得名弹筝。拦河成湖之后,筝声不再,唯见平湖如镜,水波淼淼。
崆峒山(下)
崆峒山(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