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给敏宝宝加辅食

 涂鸦吧 2016-08-31
如何给敏宝宝加辅食
添加辅食是婴儿饮食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和饮食习惯养成。让敏宝宝过渡至

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纯母乳喂养不足以满足婴儿营养需求,除了母乳之外还需要其他食物和液体,这个阶段称为辅食喂养阶段,辅食喂养针对的月龄范围一般是6至24个月。AAP(美国儿科学会)则认为宝宝生长到4-6个月龄就可以开始尝试接受辅食了。添加辅食是婴儿从流质饮食进入半流质、固体饮食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顺利过渡直接影响以后阶段的生长发育和饮食习惯养成,所以各位妈妈不要简单地认为添加辅食就是“管饱就好”。让敏宝宝从母乳的保护过渡至逐渐适应大自然各种食物,辅食的添加更加马虎不得。相信各位妈妈对辅食的添加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体会,今天要说的是敏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敏宝宝”】

●4月龄前确诊对牛奶蛋白质或母乳蛋白质过敏的宝宝

●有典型过敏疾病家族史(如直系亲属:爸爸妈妈或近亲属:哥哥姐姐有典型过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荨麻疹、食物过敏)的宝宝

【什么时候可以加辅食?】

●4-6月龄起可以添加辅食

过去曾有理论认为延迟添加辅食会降低过敏风险,目前经过多国过敏专业的医疗工作者观察认为延迟添加辅食不能降低过敏风险。

●<4月龄或>8月龄添加辅食会增加过敏风险

也就是说,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均不能保护敏宝宝,相反会增加过敏疾病的发生率。

【辅食添加的顺序】

●没有医学证据显示,按照特定的顺序喂辅食对孩子有特殊的好处,不同地区和家庭可以根据宝宝的情况和传统饮食习惯添加辅食。

●敏宝宝的辅食添加顺序可以是:蔬菜水果→不含谷蛋白的谷类→蛋白质类辅食→易敏辅食

【食物分类】

谷蛋白过敏会引起乳糜泻,这是一种遗传、免疫性疾病,表现为无法消化食物中的谷蛋白而产生腹泻、腹胀、呕吐和随之而来的营养不良。

●含有谷蛋白食物:小麦、燕麦、裸麦和大麦等

●不含谷蛋白谷类:米、大豆、玉米和土豆等

●蛋白质类辅食:包括肉类、动物内脏

●易敏辅食:8大易敏食物→牛奶、鸡蛋、坚果类、花生、小麦、海鲜(准确来说指贝壳类动物)、大豆、鱼类

【辅食添加的原则】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辅食,观察期为7天,在确认前一种辅食不过敏后再添加下一种辅食

从少量到多量循序渐进

敏宝宝的少量不是普通宝宝的一小碗、一小杯,而是少到一颗黄豆甚至绿豆大小的“少量”。虽然对于特应性体质的宝宝哪怕极少量的辅食也有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但是对于大部分症状比较轻的敏宝宝来说,少量→多量的进食是对新辅食逐渐适应和耐受的过程。

易敏食物建议在周岁后添加

【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

●购买婴儿辅食(如即食米粉、婴儿零食等)需要阅读食物成分标签,发现含有过敏原成分的需要逃避,有疑问需要联系生产厂家咨询。

●添加辅食尽量选择在上午进行,避开宝宝醒来的第一餐,但又有一整天的时间观察食用后有否过敏症状。

●能煮熟的辅食尽量煮熟后给宝宝食用

在我既往的科普文里有介绍:食物经过加热烹调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免疫系统就认不出变性后的蛋白质,从而不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添加辅食期间尽量不转奶

部分牛奶蛋白质过敏的宝宝一直在服用特殊奶粉(如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建议在添加辅食尤其是易敏辅食期间不要擅自更改特殊奶粉的降阶梯方案,特殊情况必须要转奶的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懂分辨食物过敏还是食物不耐受需求助

轻度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症状非常相似,妈妈们不懂分辨的话建议求助专科医生帮助识别,不要动辄认为是食物过敏而让宝宝错失接受该种食物的机会,过度逃避容易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敏宝宝辅食添加的过程可能非常琐碎繁复让妈妈头疼不已,但是孩子的茁壮成长就是给辛劳的妈妈们最好的回报。了解多一些,焦虑少一些,希望这些小知识能让妈妈们更冷静地应对辅食添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版权及免责声明:

文章科普皆为崔咏望医生工作室的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儿科医生崔咏望·部分观点来源于美国儿科学会·科普不能代替医生诊疗·如家长判断不了请及时就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儿科医生崔咏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广州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小儿过敏免疫力低下风湿病、婴幼儿儿童过敏性疾病及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过敏体质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指导

微信公众号:崔咏望医生工作室

微博@儿科医生崔咏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