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推崇蔡锷?

 茂林之家 2016-09-01

蔡锷从小聪明,好学,早年在长沙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教导下,加之自曾国藩那时起,湖南在晚清革命气氛浓烈,所以在蔡锷青少年时思想觉悟肯定靠前。

后来留学日本,学到不少近代先进的军事知识,蔡锷所学知识很扎实,又懂灵活运用,回国后受到清末地方政府的重用,先后在湖南,广西,最后在云南培训清末新军,之所以各个地方请他培训,因为清政府历经太平军冲击,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后,深感军事必须改革,而当时缺这样的人才,蔡锷办事果断,能力很强,军事理论超前,人格魅力强悍,讲学带兵有一套,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只称。这等优秀人才自然到处发光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推崇蔡锷?


云南的兵的觉悟肯定比北方强,但在南方各省中,并不是特别高(不如湖南,湖北),但也靠前,因为清末有个云南讲武堂,那时候在全国来说,这个军事学校还是办的可以滴,蔡锷也利用了这个平台。在云南讲武堂讲学带兵的蔡锷,自然是实力派,号召力最强,在辛亥革命影响下,顺应历史潮流带领下来了个重九起义,云南都督自然非他莫属。

二次革命后,蔡锷从大局出发,为了不让国家持续陷入内战,就打算辅助袁世凯实行民主改革,军事改革,就去北京了,把云南都督的位置留给了他的亲信加学生唐继尧同学。

但到了北京后,袁世凯不是完全相信蔡锷,北洋系将领也担心袁世凯重用蔡锷,到处排斥蔡锷,很多政策,要么袁世凯不采纳,要么北洋将领不配合,蔡锷才华严重施展不开!最重要的是袁世凯还想称帝,这违反了蔡锷来京的初衷,切底伤了蔡锷的心!于是偷偷跑回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

至于为什么蔡锷跑回云南时候是唐继尧当都督,那是蔡锷的一招棋,因为小唐童鞋是蔡锷的学生,他本人也很敬佩蔡锷同志,谁当都督都是蔡锷说了算,蔡锷看唐的云南人,自己是湖南人,要充分发挥战斗最前线的云南兵的积极性,还得云南人挂帅才行,蔡锷很懂人的心理,所以当唐继尧想把都督还给蔡锷的时候,蔡锷硬逼着唐继尧当都督。

为什么说是逼呢?因为小唐同学胆小比较小,虽然他很喜欢当都督,也看不惯袁世凯,但他内心是不敢反对袁世凯的,毕竟袁世凯实力强大,北方不说,孙大炮二次革命失败后,长江中下游都是袁的势力范围,起兵反袁 ?小唐童鞋实在是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实力,更没这个号召力!搞不成会死的很难看,其实当时其他各省都督一样的相法

所以这个时候不想当这个都督,也不想带头,因为云南中下层军官都是蔡锷的人,自己没太多实权,起义成功,就没他唐继尧的事,蔡锷必然是头功(事实证明也是这样)! 假如输了,蔡锷得死,他必给蔡锷垫背,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出来,蔡锷不但军事水平厉害,权术水平也了得,人才啊!

前面说看,之所以云南先起兵,并不是云南兵觉悟太高,而是因为二次革命的时候,云南的蔡锷是中立的,既没有帮孙中山,也没有帮袁世凯,所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时,没有理由出兵云南,其他省份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为了镇压“叛军”顺利成章的把北洋军注入南方各省,唯独不好派兵去云南,因为他没参加反对袁的二次革命!所以云南当时没有北洋势力接入,起兵就容易多了!

2:

至于蔡锷不死 会是什么人物,我的想法很大胆:中国辛亥革命后的绝对领袖,华盛顿似的人物,理由如下:

袁死后,假如蔡锷没死的话,我相信蔡锷有能力极短时间内结束北洋军的自残和后来的军阀混战局面,更没有国共内战的份,自然日本也无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极有可能提前进入民主国家! 因为蔡锷有胆识,有魄力,还年轻,号召力,凝聚力极强,而且会审时度势。在没有切底失望前不反袁!比如二次革命;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时候敢反袁,比如护国起兵。

在护国后,未离开中国前,蔡锷有了之前没有的全国号召力(从第一国葬待遇可以看出),堪比当时的孙大炮;而蔡锷此时的军事实力比护国前更强大,势力范围更大,这个是孙大炮没有的。

比较下当时其他人物,黄兴有实力 但二次革命后,实力受损,且太忠于孙,号召力尚可,但黄也死的早啊;东北张作霖实力够强,但其本人受教育水平低,觉悟不是很高,也没有蔡锷人格魅力,更何况还有日本强压着他;山西阎锡山实力也有,但私心不是一般的重;西北冯玉祥志大才疏,而且有点出尔反尔,也不行。 放眼当时的国内,就只有蔡锷具备这条件!可惜的是 蔡锷自己病夸了。。。 天妒英才啊!

3.孙挂后,国民党内的廖仲恺太左,胡汉民太右,他俩矛盾太多,汪精卫太娘,这三人的资历,职位虽然都高于蒋介石,但没带兵,自身有那么多缺点压不住啊,掌握黄埔军校的蒋介石,是实力派,紧抓军事,通过北伐树立威信,经过军阀混战,排除异己,自然成为国民党领导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