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童话,是纾缓压抑与郁闷的最好方式

 yzy2658 2016-09-01

  ■李辉

  写文化老人多了,不少人谈到我时便有了一个说法:“有老人缘”。这句话,当然认可。

  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其实我与小孩子也颇有缘。大学假期回家,哥哥、妹妹的孩子,两三岁开始,都是我带着玩,哪怕我生气打他们几下,哭一场,一转眼,还是缠住我玩。这些年,外出旅行,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小孩子看到我,总好像亲切得不行,与我挥手打招呼。

  一直喜欢家庭里的和谐气氛,喜欢童年快乐的记忆。将近二十年前,我们夫妇翻译的第一本儿童绘本,是瑞典画家卡尔·拉松的作品。卡尔·拉松被誉为现代瑞典绘画之父,瑞典出版过一套他的作品,分为三册:《我们一家》、《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农场》,是专为儿童而编辑出版的。

  卡尔·拉松喜爱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几乎家里的所有成员,都是他描绘的对象。他充满温情,以一颗纯真的心,与孩子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瑞典带回这三本书的英文版,我们翻译后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以合集形式出版,书名改为《我们一家、我们的房子和农场》。

  最近几年,翻译儿童绘本忽然成为我的一大爱好,花甲之年的我,为何如此喜欢儿童绘本?我想,阅读童话,翻译儿童绘本,对我而言,或许是一种纾缓压抑与郁闷的最好方式。在透亮、天真、温暖的童心里,人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原本应该永远与人伴随一生的状态。有不少朋友常常问我,你知道那么多的悲惨故事,怎么还能那么乐观。我说,永远拥抱童心是最好的方式。

  如今常说“不忘初心”,在我个人看来,人的“初心”就是童心。读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读《骑鹅旅行记》《童年与故乡》,读《窗边的小豆豆》,不同时代的童话与绘本,会让渐渐变老的人重温童年。俗话说“老变小”,就是指童心回归。我很喜欢这种状态,惟有童心,一个人才可以坦然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悲欢离合,不至于被诸多隐痛压倒。

  与海天出版社我也是老朋友了。以出版人文著作为主的他们,开始涉足儿童作品,率先出版的是《冬天的破手套》,作者佘悦杭是一位十岁小女孩。

  未想到,读十岁佘悦杭,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她写童话,写个人成长与家庭趣事,写阅读体会,总能于不知不觉处呈现童心的丰富性。说童心透亮、天真,并不意味着没有丰富性。这种丰富性,在于小孩用她不一样的目光,打量周边一切,用一份纯真,体味与成人不一样的世界。我把《冬天的破手套》看作一个整体,佘悦杭在童话里飞来飞去,在生活里与家人、动物滚成一团,在阅读里看文学作品带给她无穷快乐……

  《冬天的破手套》是一篇童话,以此为书名颇为恰当。从爷爷的一双破手套写起,左手套与右手套的“拌嘴”、分开、寻找、重逢……佘悦杭构思巧妙,以拟人化的方式叙述两只手套的失散而重新合为一体,寄寓儿童对友谊的珍爱、对小伙伴的不离不弃。童话很短,却环环相扣,右手套失踪,左手套出去寻找,狗、小白兔、熊弟弟、鹿姐姐,寻找的场景漫溢温情。十岁小女孩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让人刮目相看。

  在二〇一五年第七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中,这篇童话获得小学组唯一特等奖获奖作品。喜欢下面对这篇童话的点评:“这篇童话,让人看到孩子心中的纯净善良,行文可见深厚的阅读功底,浑然天成,立意极高。每一颗美好的心灵,都长着一对洁白无瑕的翅膀,尤其是童心。”

  动物从来就是孩子们所爱。在动物身上,孩子们得到最多快乐。佘悦杭的童话篇和成长篇,当然少不了动物。《当一只从来没见过老鼠的猫遇见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猫的老鼠》《小兔子的梦》《淘气包小黑》《紫色的小熊》……有趣的是,所谓老鼠与猫,在佘悦杭笔下其实猫是一颗棉花糖,老鼠是一颗巧克力仓鼠,文章中,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淘气玩耍。仅仅几百字,却写得趣味盎然。

  结尾一段,干净利落:“它们还没来得及躲,我就进了门,正好看见这一幕,天哪,真是猫不像猫,老鼠不像老鼠啊!你们相信这是真的吗?”读这样的句子,我仿佛看到小悦杭写作时那种幽默、顽皮、天真的样子。

  读这样的作品,怎能不笑呢?

  童心让人快乐。童心抚慰历史伤痛。这正是我喜欢读童话与翻译儿童绘本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