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鸣:从王世襄先生的两件家具谈断代与辨伪

 读书耕云种月 2016-09-01



文 | 高峰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师,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设计研发所所长



| 引言 |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花梨古旧家具渐成为收藏市场中的“宠儿”,其市场价格以惊人速度快速上涨。面对高昂的价格,究竟应如何看待黄花梨家具的真正价值?古代黄花梨家具历经沧桑,与其所处时代同呼吸,积淀着优秀民族文化和高度艺术。在收藏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真正把握它们的精准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面对高昂的价格,究竟应如何看待黄花梨家具的真正价值?这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有人为收藏家具制定若干种标准,并用来一一对照,以获得一个总分,作为论定其优劣的最终依据。实则说来,这些方法纯属庸人自扰,既不足取,更不科学。看待任何文物的收藏价值,其所涵容的历史、文化、艺术等都不能以几个主观“标准”就能衡定的,且这些价值之间更不可能存在定量的比例关系。每一位老家具的收藏爱好者,仅对它们作自己的认识和研究,自然带有自我的种种标准和价值观,并不能形成定量标准。古代黄花梨家具历经沧桑,与其所处时代同呼吸,积淀着优秀民族文化和高度艺术。在收藏中,我们首需的便是真正把握它们的精准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掌握历史文化气息,区分老家具年代的早晚


黄花梨家具以明式家具为主流,反映的是文人的物质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其制器旨意总落在一个“文”字,是还原其审美意识的载体。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这些老家具、这些文化时,总能深感津津有味,从中得见艺术的真正意义,得见文化的永恒与传承。这是现代仿古家具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本质差别。美国历史地理学家房龙曾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歌声、绘画或建筑方式。不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下过很大功夫),我们抓到过去一代的艺术的神韵的希望是不大的”。故而,把握古老家具斑驳之下留存的气息,才是我们识别民族物质文化,以及掌握历史信息的着眼点。通过对老家具的考察,观其整体品相,测其造型尺度,品其人文内涵,从中解读它留给我们的真正历史价值和信息。



图1:元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在上海博物馆的庄氏捐赠的家具中,左墙一排展台上,同时摆放着两件黄花梨交椅。其标签注明都是明代制器,但它们给人的观感,还是很不同的。第一件交椅(图1) 整体用料细巧,其外观颜色近乎暗淡,已失去光泽莹润的漆色,木质纹理较为顺直。呈弧形的靠背为独板,俗称朝板式,板上浮雕如意纹。交椅上部的圈背和扶手十分平和,由高渐矮、从后向前的变化平缓自如。撑在地上的两腿前后分得很开,使椅子整体显得很稳。交椅腿部上的雕刻,精细传神。踏脚上装铜板,较为厚实,上面装饰的纹样为三朵方胜,铜板较厚,因年久已长满青色的铜锈。(注:此椅在上海博物馆已经过整饰,色泽鲜亮,显然不再是笔者之前见到的木色)



图1:元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呈弧形的靠背为独板,俗称朝板式,板上浮雕如意纹


图1:元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交椅腿部上的雕刻,精细传神



图1:元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踏脚上装铜板,较为厚实,上面装饰的纹样为三朵方胜,铜板较厚,因年久已长满青色的铜锈


第二件交椅(图2):依然华丽闪亮,呈琥珀的金黄色泽。


图2:明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


三段式S型靠背,上面透雕螭龙、如意及麒麟花纹。椅背圈后高前低,急速下滑。撑在地上的两腿前后分得不够开,显得有些缩紧。椅腿上面的雕刻处理颇显简单,只保留了一种外在形式。



图2:明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靠背上面透雕螭龙、如意及麒麟花纹



图2:明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椅腿上面的雕刻处理颇显简单,只保留了一种外在形式



图2:明 | 黄花梨圆后背交椅踏板


两椅相较,可见第一件交椅整体协调好,在迎面上并不显示雕刻,给人素净之感,是早期花梨家具特征。而第二件交椅的时代显然要比第一件晚,有可能是乾隆以来对明式家具形式延用制造而产生的缺憾,形似而气息荡然。在花梨木用材上,两件交椅也显然有所不同,第二件交椅黄花梨木纹理华美,出现的时代显然较晚。此外,通过比较两椅的腿足差异,我们发现第二件交椅的腿不是圆的,而是方腿做圆角,可见这也已是程式化制作。

 


细察材质、雕饰等细节,鉴别老家具的真伪


在黄花梨家具收藏中,不仅要注重对家具是否珍贵的判断,首先更要有真假的判别。目前收藏市场上的古旧黄花梨木家具存在太多的赝品,需有敏锐的眼力加以鉴别:有的黄花梨家具由于部件残缺,是后来补齐的;有的则是商家对家具进行了分拆;还有的完全是现代的仿制家具。对缺乏经验的老家具爱好者来说,这些赝品一般很难甄别,我们需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反复比较才能积累经验。多看真品,感受真品的各种信息,当你再看仿制品时,你总会感到有种不舒服的滋味。现代仿制者多急于求成,因此在现代仿制的家具上缺乏古旧家具手工加工的特殊的温润气息。



图3:明 | 黄花梨有束腰齐牙条炕桌(侧面牙条)


上海博物馆展示的一件炕桌(图3),造型大气,炕桌面的心板边缘镶嵌一条窄木条。当中不乏修补过的痕迹,经仔细观看,会明显感觉到牙板的材质与桌的其他部位不同,板上的雕刻线条也不圆顺、较粗糙、缺乏力度。这虽只是某一部件给我们的表面感受,但在黄花梨木家具收藏中,它就可以诱导我们去进一步仔细观察,来揭示更多历史信息。



图3:明 | 黄花梨有束腰齐牙条炕桌局部(侧面牙条),牙板的材质与桌的其他部位不同,板上的雕刻线条也不圆顺、较粗糙、缺乏力度


在鉴别黄花梨家具的真伪时,仔细观察纹样的雕刻手法和水平,往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与真品摆放在一起,对比之下便更容易看得清楚。如一对黄花梨木椅子的椅背上,都雕刻了一组名为子母螭的纹样,其中有一块是仿制品(图4),另一块是真品(图5)。真假的区别在于真品的雕刻是非常生动的,小龙与母龙在一起的画面活灵活现。仿品则有形无神,其母螭螭爪好像一节木棍,僵硬死板;雕刻的线条也浮躁粗劣,缺泛圆润;还有是仿品小螭的造型很不准确,无一点气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仿品的雕刻值不得推敲,假的就是假的,带有明显的破绽。



图4:仿制品子母螭纹样



图5:真品子母螭纹样


再就三件相同的“明代黄花梨方凳”作为我们鉴定的实例,来分析它们的真伪。一件是刊登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中的甲23,“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罗锅枨方凳”(图6),另一件是刊登在1989年香港三联书店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中的甲22图和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图24 “明黄花梨有束腰带托泥罗锅枨方凳”(图7), 再一件是2010年北京一次拍卖会中的拍品“明黄花梨束腰三弯腿罗锅枨方凳” (图8)。



图6:有束腰三弯腿桥梁档方凳(《明式家具研究》甲23图)



图6:有束腰三弯腿桥梁档方凳局部(《明式家具研究》甲23图),上雕刻精致的卷珠搭叶


王先生书中的两件方凳,第一件(图6)三弯腿足端外翻,上雕刻精致的卷珠搭叶,为北京硬木家具厂藏,视为黄花梨家具真品无误。第二件(7图)为残足,被认为“腿足下端被截短并装上了托泥”,因托泥后配故认为是一件改制品。后者发现作考证在先,前者发现在后,故王氏在介绍文字中又说“待见此对,乃知失察,它们本无托泥而是落地的三弯腿。从这里得到教训,如器物残缺不全,宜存疑待查,不可主观推测下结论,这样可以免犯错误。”



图7:黄花梨有束腰带托泥桥梁档方凳(《明式家具珍赏》图录24)


拍卖会图录中的方凳(图8),介绍中说:“此方凳为明代晚期制作,雕饰繁复,风格华丽,工艺考究。凳面落堂作,硬席心。束腰,大外翻三弯腿,原有托泥,现已丢失。牙板铲地浮雕卷草螭龙纹,肩部浮雕兽面披肩,罗锅枨两端浮雕螭龙纹”。三凳中拍卖会的一件见过实物,另王先生著作中的二件仅见书中刊图,但图片很清晰。通过仔细比较,我们不难看到,这三件方凳的雕刻纹饰,造型神态均有不同,虽差异不大,但却非不同家具纹饰雕刻的差异,而是仿造品与真品之间的差异。其中,表现在它们所作图案的构图与比例上,有着大相径庭的区别,仿品依样画葫芦,但没画得相像,所以其赝品的败露是必然的。故最后一件可能还是依据王先生书中改制品的图片再次仿制的产物。



图8: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桥梁档方凳(拍卖会上见到的方凳)



图8: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桥梁档方凳(拍卖会上见到的方凳)局部,牙板铲地浮雕卷草螭龙纹,肩部浮雕兽面披肩,罗锅枨两端浮雕螭龙纹


总之,黄花梨家具追求典雅精致,特别注重家具形体的权衡、比例和尺度,以合乎理想的审美要求。黄花梨家具的这一设计、意匠、制作、装饰的把握,不仅与当时家具主人的艺术修养直接有关,也与工匠的技艺水平有关,更与一个时代的风格、地域特色、人文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可见收藏也好、鉴定也好,必须以黄花梨家具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