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注重古体诗的写作

 杏坛归客 2016-09-01

一、多写一些古体诗
现代人写旧体诗词,多数集中在七律,七绝,词三种上。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写古体诗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词了。从今年春节前后写的诗词来看,七绝七律占百分之九十多,词占一小部分,古体诗只有两首(不完全准确),这充分说明对诗形式的运用不夠多样化。从诗词要与时俱进,要面向人民大众,面向现实,力求通俗化的要求,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的。诗词作品的形式是很丰富的,既要有格律要求严格的近体诗,也有格律要求较宽的古体诗,还有一些别体新裁的作品。
比如:组诗,是一种很高雅的一种形式。在同一题目下,三句,四句,五句各为一组,或多句一组,连续若干组,可长可短,此之谓组诗。如沈从文的<双溪大雪>。如陈毅的<赣南游击队>、<梅玲三章>,这些是很好的组诗,是旧体诗。这种形式有利于向民歌靠近,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一首诗的句数不一定限于四句,八句,或长调三种,三句,六句,十句,十二句都有,只举一个六句的例子。
六句为一首的诗,古代多有,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毋手中线,游孑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又如李白的(题目记不清了)"风吹柳花满店香,吳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孑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不一定必须是四句或八句,六句也很优美,通畅,完整。
五言绝句或五言古诗,这种形式现在写的人很少。其实这种形式有利于迅速捕捉眼前景物,作准确而慨括的速写,抒发诗人当时的感触,往往不事雕琢,便自然天趣。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哓",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等,都是这类的珍品。杜少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一声绝唱,千年不衰。古诗十九首被刘彦和称为"五言之冠冕"。这类诗词千百年传诵不衰,可以说人人皆知。
四言诗的形式也很好,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样苍涼、寥阔、雄浑的气概,让人震撼,郭沫若,杜甫,陈毅等诗词大家都写过四言诗。记得前年夏季郑福年老师在内蒙古诗词的"某会议上"讲解诗词时,重点讲了多写"古体诗"。他也是用心良苦,期待更多的古诗形式出现。
每个人写诗都有特长,我看过≤董必武诗选>,那就是以近体诗为主,还有康有为的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各占一半。谢觉哉写诗早年是古体诗为主,后来以近体诗为主,郭沫若写诗早期以现代诗为主,中期以古体诗为主,晚年也写一些近体诗,但数量很少。因人因好而异,并不可一概而论。
古人写出那么多经典绝句,我们现代人,信息通畅,资料齐全,阅历丰富,多写一些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百性,为人民鼓与呼的好诗词来,也热切期待好诗词出现。少一些陈旧辞章的重复,喜欢近体诗的老师也可做一些突破性尝试。
内蒙古大作家田斌老师的诗,有些古体诗内容很"时代",也有少量经典句,他的古体诗与民歌形式靠的很近,可以借鉴。
二、诗以何为贵?
1、内容健康,古人能写诗者皆大文人也。咬文嚼字,舞文弄墨,之乎者也。由于身份不同,自诩清高,所以写出的垃圾内容很少。在南宋末期和清末时期曾出现颓废文人,这些颓废文人确有垃圾诗出现,如刘留<夜宿柳湾营>等。已不齿于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