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边谈诗018 · 无律的劣诗不是古体诗?读完让你恍然大悟

 WENxinHANmo 2017-02-10


友情忠告

本文内容有可能引起你不适,身体免疫力差的谨慎阅读,最好关闭。

若认为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顺口溜三大部分的人可以关闭不读了,因为你的见解显然比我高,读下去是浪费时间。

还有废话

读完赞成我观点的请帮助转发,先谢。不赞成的请留言,不敢留言的就算了

本文摘自西风钱塘和我合编的《诗词入门读本》,虽叫“入门”但其实该书适合低、中、高各级水准的诗词爱好者阅读,因为约80%的内容是其他书上没有的,或者说是你所没听说过的,有意预订该书的朋友请留言(估价该书低于30元,一包香烟钱)。

还是担心你不适,先给你一贴膏药吧*_^

古体诗有格律吗?

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什么问题,所谓“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个概念,而“近体诗”即“格律诗”,因此,所谓“古体诗”就是不讲究格律的一种诗体形式。但是,到了网络时代这个问题就成了问题,很多人为了强调学诗必须从格律诗开始,故意将古体诗弄得神乎其神,难乎其难,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大肆宣传“古体诗的学习要远比近体诗更难”,而为什么更难?一个说法就是“古风也有古风的格律,而且这个格律远比近体诗更难把握”。

正因为如此,我们搜索网络就可以看到,即便是回答不讲平仄格律的诗就是古体诗吗”这个问题时,也会看到首先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不是”,尽管后面的所有解答全是“是”。而在具体阐述的时候,更有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古风规则”来,例如,中华诗教学会会长陈永正先生在“当代诗词文学讲习所”的讲课中就有一讲题为“古体诗格律”的内容。这种观点是非常奇怪的,也是荒谬的,其根源就是他们其实根本不知“古体诗”究竟为何物。

我们前面说了,所谓“古体”是相对于唐人提出的“近体”或者“今体”而来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的讨论,应该首先着眼于先唐作品,例如《古诗十九首》,例如《孔雀东南飞》,甚至例如《诗经》,而妄议古体是有格律的人,往往撇开这一点,所给出的例子常常用唐人甚至唐以后的作品来进行例证。那么我们如果以先唐作品来研究,就会发现古体诗完全没有任何一点格律上的要求:平仄上毫无规则、韵脚上可以随意转换、对仗上也可以随心所欲、粘对的概念也不存在。而所谓的“格律”,无非就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如果全部没有讲究的话,则格律从何而来?


探讨古体为何要用先唐作品?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探讨古体诗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唐人或唐以后的作品为例呢?这有两个原因:其一,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诗人也会在古体的创作中无意识地采用近体的一些手法,例如李颀的《送王昌龄》,虽然整个作品中并没有遵循近体的格律,但是其诗中每一句的第二个字却正好采用了粘对的规则。这种“合律”本身并非是诗人主观上有意为之的,但是就今天来看,就似乎成了一种“律”。其二,与之相反,因为唐以后的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由于诗人本身已经深受格律诗的浸润,所以潜意识中会有一种刻意的规避,即故意用拗句、用三平尾、用孤平句,以凸显其“古”,凸显其不律。这种刻意在后人来看,就以为是规则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情况存在,民国有一些学者在其著作中就曾经列举古体诗的“格律特点”,其中有本书中这些规则有十条之多(参见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但是,这些所谓的律,验之于古体诗实际,则往往是一些个别情况,是无法形成一种放之古体而皆准的对应。这些观点最早或源自王士禛的《古诗平仄论》,但是我们用先唐作品验证,就无法说得通了。比如前面说的《送王昌龄》中的粘对,就被陈永正先生拿来当做一条“律”讲授了,但是恰恰这个粘对,我们如果放在古诗十九首中,只有“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和“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这样八句才勉强算是吻合的,其余没有一个地方显出这样的规律来,试问,这样只能偶尔在某一首或者某几首诗中的某几处才有点情况,能叫“律”吗?


逻辑上的分析

这些朋友之所有会产生这样的观念,是因为他们在逻辑上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我们将他们的逻辑三段论理出来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错误了:他们的逻辑认为,古体诗都是优秀的作品,没有蹩脚的作品。所以当一首很拙劣的诗出现的时候,他首先否定的不是这首诗的质量,而是这首诗不属于古体。而大家知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可能是一律的,都会有优有劣,古体诗也不例外,之所以我们现在没有看到很低劣的古体诗,仅仅是因为在长期的历史淘汰下,那些劣作都被踢出局了。因为这样的一个误区,所以才会有“凡是人都是穿衣服的,张三没有穿衣服,所以张三不是人”这样的荒谬结论。

古体诗是没有格律的,这一点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认可,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再来回答“不讲平仄格律的诗就是古体诗吗”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作出一个很肯定的回答了,也就是说,就算它写得再差,只要是没有格律的,那就是古体,就像一首完全符合格律的蹩脚诗,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是近体诗,这个承认只是承认它的外在的形式,并不是说承认它是近体诗就等于承认近体诗可以写得如此蹩脚,这完全是两码事。很多人害怕承认“不讲平仄格律的诗就是古体诗”,就是怕以为这等于承认古体诗就可以这么烂的,这在逻辑上是很荒谬的,因为一个是形式范畴的问题,一个是内容范畴的问题,两者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概念。仍以穿衣为例作比方,就可以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如果认为只有穿着衣冠楚楚的才算穿了,而叫花子破衣烂衫就等于没穿,这样的观点,相信你一定知道是很荒谬的。理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