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体诗用不用平仄

 杏坛归客 2017-07-14

     古代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近体诗要讲究格律,平仄和押韵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众所周知,平仄规律是在唐代才逐渐完善,继而形成了“近体诗”格律,并被广泛应用的。平仄格律的完备,一是进一步提升了诗歌的韵律之美,也让很难有标准来衡量的诗歌艺术,有了可供衡量的格式标准,这一点对于科考评判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标尺。

在平仄格律完备之前的朝代,当然也有诗歌,而且不乏名篇佳作。例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再如魏晋时期曹丕所写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既然游戏规则都还没建立,那些时代,大家写诗当然不讲平仄,有韵就对了。而且长诗还可以转韵,平声仄声都能作韵脚。与“近体诗”相对,这类诗歌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


但是在格律诗出现之后,古体诗也并没有被淘汰。而是与格律诗并存。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大量的古体诗。诸如《将进酒》、《蜀道难》、“三吏三别”、《琵琶行》、《长恨歌》……甚至还有张若虚号称“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从表面上看,古体诗不计平仄,用韵更为自由,好像写起来更简单。事实却非如此。盖因古体诗更讲究谋篇立意,更注重气韵流畅。所以,千年以来,能写好格律诗的诗人车载斗量,但能写好古体诗的诗人却是寥若晨星。

现在有一种很可笑的现象,就是把自己随意而写的半文半白似通不通的文字叫作古风。殊不觉自己古文功底的苍白与单薄,更遑论立意与气韵。这种文字在内行看来,哪里是什么古风?分明只是在”装疯”罢了。真正的传统诗人大多对古体诗都是心存敬畏的。要写出真正的高古之意,难度更胜于格律诗。要想真正的写好古体诗,还得多从汉晋文学以及《玉台新咏》等诗集中去认真的汲取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