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230撇捺的复合笔势1

 田牧 2016-09-01

230撇捺的复合笔势1

 

  这个“永”字,红色点画的复合笔势都讲过了。现在只剩下撇捺的复合笔势了,也就是说,我们学笔势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1.撇和撇的组合

  “永”字中有两个撇:掠和啄。掠,是长撇,写起来要两个动作,左-右。啄是短撇,只要一个动手罨(yǎn)。这些以前都讲过了。

  1.1向背势                                                          

  我现在讲撇的组合,不管一撇长还是短都可以。

  两个撇连写,直排也好,横排也好,都称之为向背势。所谓向背,指手心的方向,写这个撇时,手心交替仰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转。普通我们说转了两圈,严格地讲是转了一圈半。有时候,特别是横排的两撇,第二撇可能有明节点。

  

  智永《真草千字文》“聚”字,左下方箭头所指的地方有连续两撇,直排,这就是向背势,第二撇略有反引的牵丝。“欣”字右旁连续两撇,横排,向背势。“色”字头上两撇,横排,箭头所指处有一个明节点,变成了折,但这只是小圈的明暗转换,还是向背势。王羲之《兰亭序》“欣”字,有几个向背势。右边“欠”字上面两撇是向背势。左边'斤’字,起手也是两个撇,所以也是向背势。

  1.2贯鱼势

  连续三撇,两圈半,这是贯鱼势。为什么叫贯鱼?以前去菜场买鱼,是用柳条串着鱼提回来的。现在看不见了,如果这样做会被批评虐待动物。要注意贯鱼势这三撇,也可以横排,也可以前两撇横排、第三撇竖排,这些都是贯鱼势。

    

  王羲之《兰亭序》“形”字,右旁就是贯鱼势。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杉”字,右旁贯鱼势。米芾两个“杉”字,把三撇缩短为点,但它们还是七号位,所以还是贯鱼势。

  智永《真草千字文》“纷”字,中间就是一个贯鱼势。这是“分”的习惯取势,真行草书都可以这样写。

    

  连续三撇经常会用到,你看这个头发的“髮”字,右上方就是连续三撇,一个贯鱼势。见智永《真草千字文》“髮”字,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髮”字。智永《真草千字文》草书“髮”字,贯鱼势前两撇比较直,第三撇画了一个内向圈,顺时针。

  2.撇和捺的组合

  “永”字八法中只有一个捺,磔。我们学过的捺,还有波,就是中间这个平捺。还有反捺,就是右面这个,柳叶势。捺笔还有其他形状,等会介绍。

  2.1交争势。

  撇和捺的组合,叫做交争势。如王羲之《兰亭序》“今”字,上面就是一个人字形的交争势。这个捺笔一波三折,写起来两处要动手腕,形成节点。

 

  这是反捺,王羲之《行穰帖》“人”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论正捺还是反捺,撇捺相交都是交争势。

  《玉堂禁经·啄展异势》说:,此「人」、「入」等法,法以左罨略而迅利,右潜趯而战行,行势尽而微著摘,出而暗收。脱若便拋,下虞流滑,则冥于凡浅。梁庚肩吾《书论》云「将欲放而更留」,谓此。,此名「交争势」,盖行草法也。法以衄锋啄掣,捷速疾进,为势若交急,意存力敌,失之于钝滑,斯可慎也。陈沙门智永常用此法,此名章草之法。法以潜按而微进,轻揭而暗收,趯之欲利,按之欲轻,轻则滑劲而神清,肥乃质滯而俗钝。王濛草善于此法。”

  《玉堂禁经·啄展异势》中,撇捺构成的“人”字举了三个例子。照文意来看,大约就是真书、行草和章草三种写法。但只有第二种行草写法有笔势名称,其他两个都不是专称。“啄展异势”讨论的是笔法不同,笔势撇捺组合是一样的。所以我把“交争势”概念扩大,所有撇捺组成的“人”字形,都称之为交争势。

  交争势不仅是“人”字形,类似组合的形状还有,如“入”字组合也一样,所以也是交争势。其它如“乂、又”字,也属于交争势。

 

  “入”字和“人”字基本一致,仅仅是撇捺长短不同。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还有“乂”字。《说文解字》说:“乂,芟草也”,就是割草。一撇一捺中间交叉,当然也是交争势。注意一撇起笔调锋,有时候会有明节点,如前面两个,看起来好像有小小一横,有点像“又”字。

 

  孙过庭《书谱》这个草字,究竟是“又”还是“乂”呢?不但容易确定,要看上下文才能知道原来他写的是“又”。王羲之草书中“又”,一横下来换笔心用暗节点。行书写“又”就用了明节点。

  我已经讲过,节点的明暗不影响大圈。所以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又”字也当作交争势。

  交争势的位置,有时候会出现在上面,如“舍”字。有时候会出现在下面,如“文”字。也可能和其他笔画重叠,如“春”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改”字,右旁原本是个“攵”(pū,古同“攴”)字,草书中简写为“又”,取交争势来表示。所以这个“改”字,就是奋笔势加交争势。

  2.2斗鹑势

  如果撇捺分开,看起来撇和捺不相交了,这是斗鹑势,八字形。斗鹑势,表面上撇捺分开,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半圈,和交争势没什么两样。

  ②请各位注意中间的捺笔,这是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可以写成“乙脚异势”中的鸟雏势,这还是捺笔,还是算一波三折。

  “鹑”指鹌鹑,雄性的鹌鹑好打斗。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一篇《王成》,就是讲斗鹑的故事。斗鹑在古代是一种赌博游戏,非常流行。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陈居中《斗鹑图》。你看这两人骑马而来,席地而坐,就是在斗鹑。

  

  日本《紫薇字样》也有斗鹑势。他说斗鹑势“其法左鸟啄,右鸟雏”,说法大致正确。但右面用鸟雏势,只是斗鹑势的一种,并非所有的斗鹑势右面都是鸟雏势的。王羲之《兰亭序》两个“其”字,左边这一个最后两点,是羊角势;右面这一个就是斗鹑势。有些书把“其”字下面两点都称之为“其脚势”,未免笼统了一点。,

  褚遂良《阴符经》有七个“其”字,下脚全部都是羊角势;而元代出现的《倪宽赞》有三个“其”字,全用斗鹑势。由此可以判断,这两件作品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习惯不同。

  斗鹑势=啄+鸟雏势,可以看下面四个“空”字,中间的斗鹑势都是这样写的。

  2.3凤翅势

  跟斗鹑势有点相近的是凤翅势,不过左边的撇比较长,或者用反引势。右边的鸟雏势改为虿毒势,最后有趯。这样的组合结果,就是一个“几”字形。举例来说,“风”字的外面框架,就是凤翅势。

 

  日本《紫薇字样》把“几”字形称之为飞人势。可见他们也是把“几”字右边的“乙”当作捺笔看待的。一撇加上一个“乙”,就等于一撇加上一个捺。这样一来,看形状是“几”,但撇捺组合也可以当作“人”,所以称之为“飞人势”。

  元代李溥光《雪庵字要·捽襟永字八法歌》谈到写大字的经验时说:“凤凰展翅”巨撇捺。“凤凰展翅”是笔势,这里的捺有多种理解。普通的撇捺,《玉堂禁经》已经规定为交争势;一撇加上虿毒势这样的捺,可以定为凤翅势。

 

  《紫薇字样》又有一个“光脚势”,意思是“光”字下面的脚。其实这也是“几”字形,应该归入凤翅势。你注意他所举的几个字例“尧、见、兄、元、光”,这些字的下面都用到了“几”字形,都是凤翅势。

  简言之:

  交争势:撇捺有相交,“人”字形。

  斗鹑势:撇捺不相交,“八”字形。

  凤翅势:撇捺不相交,“几”字形。

  要注意的是,捺笔的形状今天增加了“乙”字形。如一撇右面加“乙”字形鸟雏势就是斗鹑势。斗鹑势就是两个鹌鹑相斗的样子,像个“八”字。一撇右面加“乙”字形虿毒势就是凤翅势。凤翅势是一个鸟展翅飞翔,所以像个“几”字。

 

  比如王羲之《兰亭序》“九”字,它是一撇加一个虿毒势,所以整个字就是一个凤翅势。但行草书中有时写得快,像“稽”字右上部的“九”字最后转圈向下了,没有看见有趯,那怎么办呢?这个字左右是相连的,不是分开的,只要是“几”字形,还是归入凤翅势。

  2.4蟹脚势。下图撇和捺这样组合,称之为蟹脚势,取象于大闸蟹的脚。注意和蟹爪势不同。蟹爪势是竖笔下面带有一趯;蟹脚势是一撇加一捺,通常是啄和反捺柳叶势组成,它也是一折,有一个明节点,写法很多。如“女”字起手一折,就是蟹脚势。但也有用转来写的,如张即之这个“女”字,撇和捺之间就用了暗节点,但还是蟹脚势。

  

  以前我给大家介绍过戏蝶势,这是点的组合。其实它是三个蟹脚势缩小,如果拉长一点就是蟹脚势了。

  本节要点:

  撇和撇:向背势,贯鱼势

  撇和捺:交争势,斗鹑势,凤翅势,蟹脚势。

  复习思考:

  智永《真草千字文》“步”字,用了什么笔势?(向背势)

  王羲之草书“多”字,用了哪两个笔势?(贯鱼势+交争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