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什么是瑜伽(7)

 願隨身 2016-09-02

[转载]什么是瑜伽(7)

  (2012-09-04 00:03:29)
原文地址:什么是瑜伽(7)作者:NyanaMetta

[转载]什么是瑜伽(7)

第七节:九门之城

 

人的身体,是一座有九个门的大城,九门是:双眼、双耳、双鼻孔、口、排泄孔、生殖孔

天清晨醒来,一只白色的天鹅飞出这个九门之城,每天晚上,一只黑色的天鹅飞回这个九门之城。

天鹅是我们的心,由白变黑,是从九个门出去,随着执着、躁动,被污染着色,带着积累的烦恼回到身体。

这叫做“漏”——烦恼的漏入、侵蚀。

 

九个门应该有最好的卫士——Pratyahara,感官收摄。

感官收摄不仅仅是练习“不听、不看”,而是借由感官收摄的练习,看到感官外散的经验,是如何发生的。

一旦能看到,就有了内在的眼——明了清楚的懂得了自己的外散是如何运作的,这是自我控制的开始。

 

一无所知的只是闭上眼,捂上耳朵,但丝毫不清楚感官接触与内在发生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就不能算是完整的感官收摄。

 

感官收摄与Bhogah正好相反,它建立在清楚的了解感官之门的内在活动,以及有效的自律、控制的基础之上。这是对由内向外波动的最好洞悉与管理。

 

它帮助形成向内的觉察,以及向内的力。

人们在向外波动了一天之后,然后要坐下来集中冥想,想要获得三摩地,这是不可能的。三摩地是养成习惯的心力——向内之力的强大集合。

一颗波动外散了一整天的心,怎么可能靠坐下来那1、2个小时,就获得三摩地?

 

而24小时都时刻向内觉察与内收,这自然的会形成内向的力,而不是外流的力,这自然会给予三摩地的恩赐。

三摩地是向内之流的恩赐,当它成为习惯和强大时候。

 

[转载]什么是瑜伽(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