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内障讨论】多焦点晶体植入的适应证

 最爱九尾狐 2016-09-02

白内障的类型与检查方法

入门必备:常见眼科疾病医嘱

现在的人工晶体种类比较多,有单焦点、多焦点及可调节人工晶体,每种晶体的适应人群并不同,单焦点人工晶体的术后疗效确切,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人工晶体,但晶体本身没有调节力,因此术后需要眼睛来弥补视远或视近功能的不足;可调节人工晶体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睫状肌功能良好,年龄合适(一般选择20-65岁无晶体眼患者),都可以使用,且应该可以获得视远视近均好的效果,但实际临床效果观察并不如人意,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视物功能会出现改变;对于多焦点人工晶体,我们现在临床上用的不多,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多焦点晶体就像以前使用的一种老花镜,由于将屈光轴分散势必会引起视物的不适,可能需要比普通晶体更长时间的适应期,且眩光等不良反应可能会显得更为严重。

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

由于所有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都是将光线能量分别分配到远近焦点,远近物体的清晰度势必较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清晰度低。所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不是适合所有人群的晶状体,在选制病人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适应如下:

1.迫切要求减少对眼镜依赖的患者;

2.相对健康的眼;

3.手术前不超过1D的角膜散光,,预计术后散光小于1D;

4.预计术后视力20/25或20/20以上;

相对禁忌证如下:

1.黄斑病变、青光眼(严重视野丧失等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伴随眼疾;

2.一眼已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

3.预计散光大于1D;

4.已经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

5.喜欢带阅读眼镜的患者;

6.生活方式或职业对视觉功能要求过高的患者;

7.从事精细阅读工作或近距离作业者;

8.职业或经常夜间驾车者;

9.术前有畏光症状者;

10.过分挑剔及对术后视力有不现实期望的患者;

11.手术过程中出现前囊撕裂、不能囊袋内植入的患者。

早期的患者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进行选择,会给医生带来更多信心,尤其是符合上述条件的远视眼患者,对术后效果回非常满意,可以作为首选。而高度近视患者,假如无黄斑病变,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对象,因其术前通常处于欠矫状态,术后终于摘掉多年挥之不去的眼镜,亦会非常满意于术后效果。积累了较多经验后,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