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文阅读,到底要不要翻译

 Reasongs 2016-09-02

- 晓华亲子英语-

听儿歌·讲故事·读绘本   轻松英语启蒙

在给孩子做英文阅读、日常对话时需要翻译吗?有人说翻译三遍,然后直接英文;有人说压根不用翻译,时间长了就懂了,有人担心不翻译怕孩子听不懂,翻译了怕孩子以二外而非习得的方式学英语。


是不是应该分年龄段,小童不翻译,大童翻译?那以多大为界?


看着这么多问题,大家是不是也头大。究竟要人家怎样嘛。别急,晓华来说说自己的独家经验。


 


翻译vs不翻译,究竟怎么来?


我在给Emma启蒙的时候,查过一些资料,基本上也是两大派:翻译派,不翻译派,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我看来,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也都有局限性。我最后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读了一小段后,用中文进行一定的解释,但不是完全翻译,且要保证中文说得尽量简短。有些能用手势、表情、动作的,就尽量用肢体语言来让孩子意会。


下面我会讲解具体怎么做,先说说我选择中间路线的理由。

 

提倡直接读英文、不加翻译的一派,应该是相信“全浸泡”理论,即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英语,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更适合学校、英语营或课外班,在这些地方即使孩子不适应语言环境也没办法,因为要想融入,甚至生存,就必须使用这门自己还远远没有掌握的外语。


然而,孩子在家里则是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父母应该是最能给孩子安全感的,最不会“难为”自己小孩的。如果不顾孩子的感受,自己在一旁叽里呱啦,孩子除了大声说'我不要听英文,你不要说'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也是很多妈妈会问我的问题,孩子不喜欢听怎么办?一说英文就捂住妈妈的嘴,不让说。亲们,换位思考下,要是你亲近的人,忽然给你来门陌生语言,还急迫地想让你听,听又听不懂,你是什么感受?

 

再看另一种方法,逐句完全翻译故事的方法,也并不可取。只要想想看,我们成人在学习英语的阶段看双语小说的时候,哪一个是看一句英文再看一句中文的?


如果我们有一定英文基础,那肯定会大部分时间看英文,不懂的地方再去找对应的中文;而如果我们英文不好,看着看着看累了,就会直接跳过去看中文了。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地读,很容易把人搞晕,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两个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我的方法是,读一小段英文故事之后,再用中文解释一下。一段的长短,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英文水平,以及适应大段英文的能力,灵活掌握。最好是有了一段完整情节,比如一段对话、一个场景结束后,再来解释。


解释也不是逐句翻译,而是把大致内容告诉孩子,必要的地方可以翻回上页指着画来用英文讲、图文对应,孩子马上就能理解。


我认为理想状态是中文解释不要超过英文。也有的时候,由于英文绘本语言的简洁性以及我个人的啰嗦,想告诉emma更多信息,导致自己经常不能达标。anyway,咱们也不用总掐着算着,轻松自然是第一位的。

 

总的来说,读原版图书,做到下面两点,就事半功倍了:


第一,在讲故事前,把人物和故事梗概介绍一下,让孩子对故事有个大致了解。比如,讲小狗Biscuit的故事前,就可以先告诉孩子,Biscuit是一只puppy,他很调皮,和他的主人-一个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而讲Frogand Toad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孩子,frog和toad是好朋友good friends,住得不远。这些介绍可以用双语来讲,保证孩子明白,人物的英文名字是什么。


第二,在用英文读故事时候,声音要尽量生动、夸张,能使用肢体语言来解读时候一定要用肢体语言。比如,当小女孩对Biscuit说“It’s time for bed”时,不妨用困倦的声音,再把手枕在耳旁,打个哈欠;在说“No Biscuit!”的时候要坚决,加上摇头,表示出小主人的威严。

 

今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记得这两点——简要介绍人物和内容,夸张的表情和手势。这样,能让孩子坚持听较长时间的英文故事,而不厌倦。对了,还有一点,那就是在用中文解释的时候,不要让语气和表情的夸张度超过读英文的时候,平缓解释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