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耽其标,务求其本——补中益气汤治疗痔疮验案2则

 三耳图书室 2016-09-02

痔疮是西医学中的疾病名称,而笔者认为,痔疮只是结果、是标,治疗还需要找到其本质,即中医的辨证,笔者一般将痔疮分为2个证型:一是湿热证,一是气陷证。

大多数新病的痔疮患者,都是湿热下注到下焦引起的。对于湿热证的痔疮患者,笔者有一个经验方:赤芍、生地、地榆、丹皮、丹参、茜草、槐花、荆芥、白芷,有时也用原南阳氏的“乙字汤”。对于长期以湿热为重的肛裂出血或痔疮破裂出血,这个经验方效果很不错。
 
但是,若清湿热的药物用得太多,过犹不及,就会损伤脾阳,导致气陷了。此时,就要用补脾阳的药物了。当然,补脾阳,源头是要补肾阳,因此,用补中益气汤补脾的时候,笔者总是会加适量补肾药。
 
注意,补中益气汤毕竟是升提药,如果肾虚得厉害的患者服用之后会“拔肾根”,导致气喘、气短、头晕目眩。门纯德老前辈用此汤,喜加附子;廖厚泽老前辈用此汤,好加熟地。而笔者认为,有升就得有降,需“升降相宜”,因而会加鸡矢藤或枳壳降一降,以防升提太过。
 

黄芪用量可达到60 g,主要是凭脉的力量来判断的。且此前笔者用过45 g,发现效果并不那么理想,还上火,但是用到60 g后,反而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以下是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痔疮的具体案例2则,分享给读者,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验案2则】

案例1:补中益气汤治疗痔核脱垂

 
2015年9月,一位成年女性到笔者处就诊,主诉为痔核脱垂伴疼痛。其肤黑、体稍胖,两手心发热,舌淡胖、嫩、水滑欲滴,奇怪的是舌面满是裂纹,脉沉弦。同时,患者有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基础疾病。(注:关于裂纹舌,教材上只提到阴虚裂纹。但是笔者认为,阳虚患者也可能有裂纹舌,犹如冰川上会出现裂纹。)

 
患者虽然以痔疮(痔核脱垂伴疼痛)为主诉,但是,笔者当时抓住的关键是手心热以及甲状腺结节,对这样的患者笔者常常用升阳散火汤为主方治疗,手心发热能很快缓解,并且,升阳散火汤有升提作用,正好针对痔核脱垂。
 
处方:柴胡15 g,防风10 g,葛根10 g,升麻10 g,羌活10 g,独活10 g,太子参15 g,白芍15 g,炙甘草3 g,生甘草3 g,地榆15 g,槐花15 g,鸡矢藤15 g。7剂。
 
患者服用7剂后,只有手心发热稍有缓解。大便虽然成形,但是肛门疼痛剧烈,每天排便犹如受刑,脱出的痔核,还得用手回纳。另外,患者头皮上还长了疖疹。
 
这时候,笔者突然想起了2014年7月的1个病例,患者有放射性肠炎,以腹泻为主诉,排便结束的那一刻,肛门也是剧烈疼痛。最后用的是补中益气汤治愈,至今回访无事。
 
因此,把那个病例的治疗思路用到这个患者身上,处方:黄芪60 g,白术45 g,党参15 g,当归10 g,升麻15 g,柴胡6 g,陈皮3 g,炙甘草3 g,猫爪草15 g,黑附片6 g,枳壳6 g。5剂。
 
患者用完药后,自诉“大便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排便后,痔疮也能自己缩回去了,也不痛了。而且,近期吃煎炸食品也不上火了(以前一吃即上火)”。
 
后来守方7剂,回访至今痔疮未发作。


 
 
案例2:补中益气汤+针刺治愈痔疮

一位男性成年患者,长期吃素,2015年12月到笔者处就诊。患者有痔疮史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刻诊:患者面色白光白,腰凉,口干却不苦。大便每天1次,性状正常,痔核下坠、痛,咽部发红,舌淡红、有齿痕,苔白厚,舌底有暗红脉络。脉右寸关稍高,尺沉,左寸关弦细,尺沉,总体脉偏缓。
 
笔者直接引用上述病例的经验,处方:黄芪60 g,生白术45 g,党参25 g,当归10 g,柴胡6 g,升麻10 g,陈皮6 g,炙甘草6 g,鸡矢藤10 g,枳壳15 g。7剂。
 
其次,笔者引用了曾玉珊老师的思路,在带脉与督脉的交汇处方圆3 cm,寻找反射点,用三棱针挑破放血,放出约5~10 mL的暗红色血。(若有兴趣,读者可以“曾玉珊”“挑痔疗法”为关键词搜索文献进一步学习该疗法。)
 
另外,笔者在李柏松先生撰写的《中国针灸——八字治疗法》一书中学习到治疗痔疮的一个非常高效的反应点——天突穴。天突穴与气管离得非常近,由于怕误刺到气管,因此笔者折中取了胸骨柄切迹为治疗点,刺激骨膜,随后拔罐放血5~10 mL。
 
经过上述治疗大约7 d后,患者告知痔疮基本痊愈。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仁恒中医馆 范怨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