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桂枝、防风、羌活、藁本、细辛的功效和配伍

 我爱一副美丽图 2016-09-02

本文摘自www.网


麻黄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络电话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功效特点】发汗平喘利水之力较强,因其辛温大热,适用于表里寒邪较重及水肿实证兼有表寒的风水证、寒凝肌肤经络唯大热不能溶散者,非麻黄不可

【功效作用】

      1.发汗解表:用于恶寒发热的表实寒证,常与桂枝、杏仁等配用,如麻黄汤。
     2.平喘:用于风寒闭肺的咳喘证,可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初期、百日咳等,通常与杏仁配用。若属热邪壅肺喘咳者,可与石膏配用。
    3.消水肿:用于水肿实证有表症者,属阳水,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可与解表行水药同用。
    4.散寒通痹:用于风寒湿痹,症见恶寒肢冷,关节肿痛者,可与祛风利湿药同用

【鉴别应用】

      1.麻黄发汗之力大小,以桂枝配伍为转移。麻黄用量大于桂枝则发汗力峻,二者等量则发汗之力缓,桂枝用量大于麻黄则发汗之力微。
     2.用于发汗则用生麻黄,若要取大汗则去节即净麻黄,用于平喘则用蜜炙麻黄,其发汗之力缓而平喘之力大。

【配伍应用】
      1.配桂枝:用于风寒表实证及寒气入里寒痹证。麻黄泄营卫之邪,桂枝调营卫之气,二者合而正不伤。
     2.配杏仁:能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用于感受风寒肺气闭塞,即上呼吸道感染。
     3.配白术:白术健脾燥湿,以土制水,助运中焦,输布水湿。二者合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用于湿家身烦疼,即寒湿性关节炎。
    4.配石膏:石膏大寒,麻黄大热,两药配伍,重用石膏,轻用麻黄,寒热对消,麻黄只用其辛,不用其热,合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适用于发热咳喘重者,即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之类。

【应用注意事项】
     1.麻黄辛,大热,发汗之力峻,体虚自汗肺虚咳喘忌用。
     2.麻黄含麻黄碱,具收缩血管及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一般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入煎剂,宜先煎去水面浮沫,或入丸散。外用亦可。



桂枝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阳。

【功效特点】本品发汗之力缓和,能调营卫之气,多适用于表虚感冒。温经通阳较强,配黄芪温经通阳以助气化

【功效作用】

      1.发汗解肌:用于表虚感冒,可与白芍同用,如桂枝汤。

      2.温经通脉:用于宫寒闭经及寒凝血脉引起的肢麻身冷血痹症,可与黄芪、附子、白术、桂枝同用。

      3.温阳化气:用于慢性浮肿病人。此类病人皆痰饮水湿为患,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上中下三焦道路壅塞,营卫运行不畅,膀胱气化失司,蒸化无权,水不化气,滞而为水,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皆为阴邪,得阳则化,故用桂枝辛温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助三焦之阳,为痰饮水湿必用之品。
    4.温经除痹:痹乃为风寒湿三气合而为之,即相当现在风湿性关节炎。因本品温通经络,外可辛散祛风胜湿,内可温通散寒止痛,更能领祛风湿诸药直达病所,收一举三得之效。
     5.温通胸阳:胸为上焦,内藏心肺,为阳气升发之地,肺主气,心主血脉,气血运行赖以阳气推动,胸阳不振,则气血无力推动而成心廊痹阻,即现在的冠心病之类。桂枝辛可通行,温能助阳,为温通胸阳之佳品。

【鉴别应用】

      1.桂枝解肌散寒发表力专,炒桂枝温里去寒化湿力胜,蜜炙桂枝温中补虚润燥力强。
      2.肉桂与桂枝,同源于桂树,一为厚皮,一为嫩枝,均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之功。然肉桂辛大热,守而不走,长于温里止痛,人下焦补肾阳,可引火归原;桂枝辛甘温,走而不守,长于发汗解表,入上焦补心阳,能止心动悸。

【配伍应用】
       1.配芍药:桂枝辛甘温,走表则辛温发散,入里则甘温补虚;芍药苦酸微寒,苦酸清热,酸寒敛阴。桂芍相合,一辛温发越阳气,一酸寒收敛营阴,一刚一柔,一阳一阴,一散一收,相互为用。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2.配麻黄:麻黄偏于肺经气分,辛开苦泄,遍彻皮毛,专发汗而散寒邪;桂枝偏入心经血分,辛甘温煦,透达营卫,能解肌而去风邪。两者配伍,既入卫,又入营,解肌发表,温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发汗而解。
     3.配甘草:甘草甘平,补脾缓中,益阴生阻,调和诸药。桂枝配甘草,专行营分而走里,辛甘发散为阳,辛从甘化,阳中有阴,补营气,益心气,通心阳,善治心悸、脉结代诸症。
    4.配大黄:大黄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走而不守,号称将军,又有通瘀行血之功。二者相配,寒热并用各得其妙。
    5.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大毒,纯阳燥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有回阳救逆、峻补元阳、散寒之功,彻内彻外,果有真寒,无所不治。二药相伍,两阳相加,温经脉、通关节、散沉寒,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烦疼,不能转侧,屈伸不利,又可温通血脉,治阳虚阴凝,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之证。用于阳虚水肿,可通阳化气;阳虚感寒,可助阳发表,无大汗亡阳之虞。

【应用注意事项】本药辛燥助阳动血,故湿热病及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3~10克,入煎剂。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可用至30克。



防风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胜湿。

【功效特点】本品为风中之润剂,风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又因其性善升浮走表,为祛风胜湿之要药,临证与荆芥同用,荆脊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相须为用,加强祛风胜湿疗效。

【功效作用】
      1.发散风寒本品辛甘微温,甘缓不峻,能疏散风邪,用于各种感冒。
      2.祛风胜湿:本品辛可行散祛风,温可祛寒胜湿,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背痛项强,有祛风胜湿之功。
     3.祛风解痉:本品味辛祛风胜湿,甘可缓急,故可祛风解痉,用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临证常与全蝎相须而用。

【鉴别应用】荆芥与防风,均有散风解表作用,其药力缓和,微温而不燥,发散而不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用之。但防风祛风力强,又能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用于风湿痹痛的效果较荆芥好,而荆芥发汗力强,又能散邪消疮,治疮疡初起而有表证之功较防风强,解表发汗,两者常同用,荆芥炒炭又可止血。

【配伍应用】
       1.配荆芥:祛风解表,止泻止血。荆芥辛温,功善祛风解表止痉,二药合用,其祛风解表之力增强,二者性均平和,故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为患的外感,可祛风、散寒、胜湿。二者烧用皆可止血、止泻。荆芥偏人血分,防风偏入气分,气血同治,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故亦可用于风寒湿痹证。
      2.配羌活:祛风胜湿止痛。羌活辛温雄烈,散肌表之风邪,利周身关节之痛,其气厚味薄,善行气分之邪;防风可通行一身,防御外风,功善祛风胜湿。二者同用,能上达于周身,有疏风胜湿止痛之效,善治风湿在表在上、偏正头痛、身重关节疼痛偏于游走性者。
      3.配防己:祛风、胜湿、止痛。防己利水止痛,为治湿痹之药;防风为风药主药,性温且能胜湿。二者配伍,既能祛风胜湿,又能利水止痛,一散一利,相得益彰,用治风湿热痹,全身关节疼痛。
      4.配全蝎:祛风止痉。全蝎祛风镇痉,通经止痛,引药达病所;防风善主一切风病。全蝎得防风,其祛风之力增强;防风得全蝎,则可达病所。二者合用,甘缓止疼之力倍增,故用于中风口。惊痫抽搐、破伤风等。

【应用注意事项】
1.本品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畏萆薜。
2.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6~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羌活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

【功效】散寒解肌,祛风化湿,通痹止痛。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芳香,能散风化湿,透四肢关节头目,凡感冒头痛、全身关节痛皆宜。其上行发散之功较强,善治头及上肢关节疼。
【功效作用】
       1.散寒解表用于风寒、风湿在表的感冒及一切风疹未透者。
     2.祛风胜湿:用于风寒湿痹、项强筋急、肝风头眩目赤、风水浮肿、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等证。
     3.散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故有祛风止痛之功,用于风湿所致之关节痛及风火上攻之牙痛。
【鉴别应用】
      1.羌活与独活,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又各有所长。危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作用较强,擅长解表;独活性味较淡而和缓,除湿作用较强;羌活偏行上,独活偏行下,常同用。
      2.羌活与防风,皆为祛风药,但羌活散风之力比防风强。
【配伍应用】
     1.配川芎:羌活长于祛风胜湿而止痛,川芎善祛风活血而止痛。二药相伍,祛风湿,通瘀滞,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临床用治风寒湿邪侵袭肌表或血中风寒湿凝阻所致的偏头痛,痛时昏胀沉重牵连项部,或一身肢节疼痛重着酸困之证,如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以治头面及上半身最痛,尤为奏效。
     2.配苍术:羌活苦辛气清属阳,羌行气分,能搜风除湿,通痹止痛,长于治疗风湿作祟之头顶脊背及上肢诸痛。若湿气偏盛,每与苍术配伍同用,疗效更著。苍术苦温燥烈,辛香发散,为治湿佳品,入里能燥脾湿,统治上中下三焦湿邪;走外可散风湿,以除留滞经络肢体之风湿。苍术得羌活之引,羌行太阳之表;羌活得苍术之助,则胜湿力大增,为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之品。其性偏温,证情偏寒者最宜;偏热者虽也可选用,但宜与寒凉药配伍。
      3.配防风:羌活与防风同为太阳经风药,功用相仿,味以辛苦为主,均有较佳的止痛作用。防风以治风为长,羌活偏于胜湿。二药相须为用,既可祛风散寒,又善胜湿止痛,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及风湿痹痛等均可选用。对于痛偏脑后的所谓“太阳头痛”奏效尤著。
      4.配麻黄:羌活为手足太阳本经风药,行气分而解表邪,有散风寒、祛风湿、止痹痛之功。麻黄性味与羌活同,能人肺而开毛窍、通腠理,发汗解表力强。二药相伍,同气相求,羌活助麻黄开泄腠理、发汗解表,麻黄协羌活达肌表、走经络以祛风湿、止痛。二者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效,是治疗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的常用对药。
      5.配独活:羌活善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证;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治伏风头痛、腰腿膝足湿痹等证。二药伍用,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阳膀胱,共奏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之功。治风痹为患,周身串痛,项背挛急疼痛等证。
        6.配蒲公英、板蓝根羌活有解表之功,蒲公英、板蓝根能清热解毒,相伍为用,一散一清,内外同迸,散邪而解毒,用于退高热最效。

     羌活:其温性与发汗解表之力均强于独活。本品主太阳而兼少阴经,气味雄烈,长于发汗解表而祛“游风”,故病邪在上、在表、新病者宜之。善治上半身的风寒湿痹疼痛,以及头痛、风火牙痛等证。

    羌活气雄,故雄者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非此不能除。

【应用注意事项】1.血虚痹痛忌服,因止风药也能燥血伤气。

2.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

内服:10~15克,入煎剂,治疗感冒用量宜轻,治疗风湿病用量稍大,一般剂量均不宜过多。

  

独活的功效作用   

        独活其性平和,发汗解表之力弱于羌活。因本品主少阴而兼太阳经,气味较缓和,长于祛除里邪而祛“伏风”,故病邪在下、在里、久病者宜之。

    独活气细,细者治足少阴头风头痛,两足湿痹不能动止者,非此不能治,而不治太阳之证。

       羌活\独活二药合用,祛风解表除湿之力尤宏,主治风痹为患,周身串痛,项背挛急疼痛;以及外感风寒,以致发热恶寒,项背拘急,疼痛,头痛.

          

          藁本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入膀胱经。

【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升散,善达头巅,长于治疗太阳头痛、巅顶剧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等。
【功效作用】
      1.
散风寒湿邪:本品辛温,辛能散能横行,温能通,对感冒风寒、寒湿腹痛、寒湿泄泻均有较好作用。
      2.
祛风止痛:本品辛温升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痛、风湿头痛及风湿痹痛。
【鉴别应用】藁本与羌活,二药功效近似,但羌活治头痛肢节痛,偏于上半身;而藁本偏治太阳风犯巅顶,为巅顶疼痛必用之药。
【配伍应用】
    1.
配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陡风止痛,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为头痛之要药,与藁本相配伍,治风寒之邪侵犯厥阴肝经引起的巅顶头痛、呕吐、四肢瞅冷效果最佳。
     2.
白芷  白芷芳香上达,能散风寒,止头痛,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与藁本配伍,二药均为辛温散寒止痛之剂,是治风寒性头痛要药。
     3.
配羌活:羌活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作用,常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合适,与藁本相伍,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和风湿性头痛效果最好。
     4.
苍术:苍术芳香燥烈,有较强的燥湿健脾、祛风胜湿作用,与藁本相配,外感表证、风寒湿邪偏盛、肢体酸痛均可消除。
     5.
配肉豆蔻: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益气助阳,行气开胃;藁本温中散寒,祛湿化浊,调理脾胃,和中止痛。二药配伍,治疗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虚寒气滞、脘腹疼痛、湿盛飧泄者,均有较好疗效。
【应用注意事项】本品性温,对温热病忌用。血虚头痛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6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水煎外洗,或研末调敷。 

 

 

细辛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人心、肺、肾经
【功效】发表散寒,温肺祛痰,祛风止痛。
【功效特点】本品性温香窜,通窍散寒,善于散少阴经寒邪,既能解表,又能温里,对寒性或寒湿头痛、关节痛有特效。
【临证应用】
      1.
辛温解表:用治感受风寒,寒邪偏盛,头痛身痛较重者,常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属阳虚感冒,症见恶寒、发热、脉反沉者,可配麻黄、附子以助阳解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
散寒止痛:本品辛温,能疗诸风寒湿头痛,特别对风冷头痛及风寒牙痛有特效。
     3.
辛香通窍:本品芳香浓烈,善开结气,宣泄瘀滞,通利耳目,通达孔窍,治疗鼻塞、鼻渊脓涕、耳聋失听等证。
     4.
宣肺化饮:细辛入肺经,既能辛温解表,又能温肺化饮,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配伍,治疗寒饮咳喘。
【鉴别应用】
      1.
生用温散力强,发表散寒,蜜炙温散力弱,润肺止咳。
      2.
细辛与白芷,皆芳香辛温,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齿痛,风湿痹痛,鼻渊鼻塞等症。然细辛为少阴经引经药,又有温通经脉、温肺化饮之效,善治咳喘;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且具消肿排脓之功,善治痈疽。
【配伍应用】
      1.
配防风:防风甘辛性温,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祛风胜湿通用之品。二药相合发散力胜,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及风寒湿痹、关节酸痛。
     2.
配麻黄:麻黄辛苦性温,辛散苦降温通,善能开宣肺气。肺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又能通调水道,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为肺经专药。二药合用,细辛助麻黄发散太阳在表之寒,舳肺平喘,宣肺利水。
     3.
配白芷: 白芷辛可散风,温燥除湿,芳香上达,有通窍、除风、散寒、止痛之效,更兼活血通经,消肿排脓之功,二药配伍,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齿痛、风湿痹痛及鼻渊等。
      4.
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为纯阳燥烈之品,其性走而不守,峻补下焦之元阳,攻逐在里之寒湿,外达皮毛,内温脏腑,回阳复脉,补肾壮阳,散寒止疼,功效卓著。二者配伍,细辛助附子温在里之寒,驱邪外达,治疗阳虚感寒及风湿痹痛效尤佳。又细辛宣肺,附子温肾,肺气宣则肾气降,肾得温则水气行,故为治阳虚水肿之佳对。
     5.
配羌活:羌活辛苦性温,辛能上升发散,苦能降泄燥湿,温能散寒通利,有气雄而散之说,二药合用,发散力强,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脊强、一身尽痛及风湿痹痛,上半部及头面风寒湿邪尤宜。 
     6.
配五味子: 五味子酸温,五味俱备,唯酸独胜,虽日性温,然温而能润,上Z能收敛肺气而止咳喘,下能滋肾水而固涩下焦,内能益气生津,宁心止烦,外能收敛止汗。二药合用,一酸一辛,一开一合,一升一降,调节肺气升降开合,且均具温肺散寒之用,故用于外寒内饮,寒痰咳喘。
      7.
石膏: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止渴除烦,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表之热,为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二药合用,一寒一热,生石膏大清胃火,细辛散寒止痛,用于胃火牙痛,相得益彰。
     8.
当归: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行气止痛;细辛辛温,舣寒通阳。二药相合,一补血,一散寒,用于血虚感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9.
配丁香:丁香辛温纯阳,能温暖脾胃,壮阳泻肺,除上逆之气,为治呃逆要药。二药合用,用于虚寒呕恶,饮食不下。
      10.
配川芎:川芎辛温,辛散温通,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二药相伍,辛温升散一七行头目,外达皮肤,用于内寒头痛、风寒痹痛。 
【应用注意事项】
     
 1.凡病内热及火性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者忌用。
      2.
味厚性烈,有小毒,老年体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36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外敷,研细吹鼻,或煎水含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