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丨吊炸天!华阳人发明的这个东西要申遗了....

 掌染草2012 2016-09-02


要说咱们华阳

是很有历史底蕴的

但是有历史底蕴到这种要申遗的地步

阳阳真心是觉得牛掰大了



你猜到了吗?


丁桥织机是华阳地区流传下来的一种原始的多棕多蹑织机,古称“绫机”,是我国最古老的棕片提花织机。



网络配图


2015年6月始,在华阳街道城市营销办指导下,丁桥织机古蜀锦传承人刘先进等人着手开展华阳传统丁桥织机修复创新及织锦文化传承工作。




2016年8月25日,为期一年时间,华阳丁桥织机织造技艺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根据传统丁桥织机制作原理,创新研制一百二十棕、一蹑提多棕大型古蜀经织机;


二是利用丁桥织机多棕多蹑经线提花的织造技艺,上新机成功试织新疆丝绸之路出土文物——人物禽兽汉锦(部分),由1200余根经线构成,精美绝伦;




三是1978年发现华阳丁桥织机的蜀锦专家王君平亲到现场,专业论证试织汉锦产品,由此证明古蜀锦织造技术得以传承,蜀锦修复创新指日可待,这将为中国丝绸发展史打开新篇章。


现华阳丁桥织机及经线提花织造技艺正在申遗过程中。



网络配图




新闻
加点料


丁桥织机是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流传下来的一种原始的多综多蹑织机。因为这种织机的脚踏板上布满了竹钉,状如农村河面上依次排列的过河石墩“丁桥”,所以这种织机在当地被称为“丁桥织机”。这种织机在近代仍用于生产花绫、花锦、花边等织品。


丁桥织机(即多综多蹑织机),古称“绫机”,是我国最古老的综片提花织机,源于先秦战国时期,流行于汉唐时代,是古代四川织锦艺人用来织造古蜀锦(彩条经锦)的专用提花丝织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早已失传的极为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1978年,蜀锦专家王君平先生及其课题组在成都双流县华阳镇发现了这种举世罕见的“丁桥织机”。当时村民广泛用来织造一种叫做“花边”的彩条经线提花的丝织品,经有关考古与文物研究证明,在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多次出土的汉唐时代的蜀锦(彩条经锦)就是运用这种多综多蹑的提花工艺织造的。在日本正仓院等处收藏的国宝级文物,隋唐时代的日本皇室御用过的“蜀江锦”,其织物结构与工艺条件与这种丁桥织机的上机工艺相吻合。同时也证实了《三国志》有关当时广泛使用的“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的多综多蹑织机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丁桥织机全用竹木制作,看似简陋,但功能已相当完善,它具有完整结实的机架和开口提花,引纬打纬以及送经卷取等功能。提花用的综片(花综),织地组织用的综片(素综)与脚蹑(俗称脚踏板)是一一对应的,织机有多少片综,就有多少个蹑。


织工用脚踩踏脚蹑来控制综片与经线的升降,以形成梭口,便于抛梭引纬,编织产品,在织物上显现出各种花纹图案。丁桥织机上,花踪的数量就是一个花纹循环中所包含的纬线的根数,即脚数,踩多少脚即织成一个花纹循环单位。


牛不牛?

服气不

为大华阳能有这样的申遗项目点赞吧

同时阳阳也祝愿

丁桥织机和织造技艺能申遗成功

加油~


综合来源:天府新区官网、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