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织锦往事,传锦作文化

 昵称35641324 2018-02-11

        秉承汉代以来古老的传统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丝线装造,到挽花、纺织,其织造过程繁复精巧、耗时费力,采用了当时最为精湛的织造技艺为丝织品中最为精致、绚丽的珍品得之不易,故有寸锦寸金之说

蜀锦产品

        那么锦这种复杂的织物是怎么织造出来的呢?古人怎么会突发奇想,用纺织的方法将这种结构复杂的织物织出来的呢?

通常在织物上增加花纹的方法有绣花、印花、染花等,绣花非常费时,手工绣花通常要数月甚至要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而局限于当时的技术和工艺印花和染花尚不能做出精美的作品。因此古人就想到一个办法:利用彩色丝线在织造丝织品的同时形成纹样,出有花纹的锦!不过,这需要能进行花纹编排的织机和技艺,成都的蜀锦织造者在汉代率先完成了这一纺织技术的大飞跃。

        在织机上进行花纹编排,又称为“挑花结本”。打个比方,就像是在动手织锦前预先在织机上编制好程序,这样就可以用比普通纺织稍复杂一些的工序,源源不断的织出有美丽花纹的织物了。据文献记载,最早的蜀锦织机,为多综多蹑织机。这种织机,是用一个脚踏(即称为“)控制一个综片提花,织普通的织物就要五十综五十蹑,复杂的织物更要一百二十蹑以上,它尽管装造工序异常复杂,但一旦完成纹样程序的编排与装造,织起来却很快,六十天即成一匹(按汉尺一尺约为21cm,十尺为一丈,四丈为一匹,一匹大约为8.4),匹值万金。因此谁掌握了整套织造工艺,基本上就可以独步天下,蜀锦的第一次辉煌即来源于此。


丁桥织机模型

        多综多蹑织机在两千多年后都还有存世姐妹——“丁桥织机在民间使用取名丁桥织机是因为织机脚踏板上用于选综的脚蹑是由一个个小竹片做成就像小河上冒出的石墩,川话俗语称之丁桥丁桥织机由此得名,至今在成都华阳仍有流传。不过,当时民间的织机可能与官办工坊的织机有所不同。

丁桥织机结构图

        有个成语叫错综复杂,综越多越复杂,而装好后,多综多蹑织机还容易出现穿梭困难,造成图案织造错误。古人一定会为这些复杂的工序头疼死啦! 2012年在成都北郊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表明西汉时期我们成都已经发明了有一种特别的勾综式提花织机织机,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这种织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提综,这个在多综多蹑织机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利用曲臂连杆的原理,将综片提升的高度进行了提升,让穿梭的过程更加流畅。

勾综式提花织机复原模型

        到了三国时期,魏国人马均对多综多蹑织机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束综式提花织机,这是后来的花楼织机的雏形。这种改造,大大减少了综片的数量,让挑花结本的难度降低了很多。而发展到后来花楼织机的时候,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艺,从隋唐一直沿用至清末。

蜀锦花楼织机

        

蜀锦织造工序繁琐复杂,共有十多个工种,五六十道工序,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其中最主要工艺由四部分组成:纹制工艺、练染工艺、装造工艺和织造工艺。从程序上说,织造蜀锦需经历设计、定稿、装机、织造等环节。蜀锦的第二次辉煌,小花楼织机的使用密不可分

纹制工艺:最重要的就是挑花结本。蜀锦小花楼织机要织出结构严谨、多彩复杂的纹样,需要一个能够控制经丝升降,并按照程序织入纹样需要的多色纬线的提花控制装置的花本,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制作花本技艺挑花结本。这个等同于编程工艺,由资深的蜀锦设计师,将花纹的程序预先编制出来,通过挑花结本两道工序,将花纹转换为织机能读懂的语言,然后再由数量的织工织造出来。


挑花

结本

        练染工艺:汉唐时期,成都的锦工把处理后染成的丝线与其他丝织产品放在城南流江中洗濯,就地挂晒。据此,流江古称濯锦江锦江。最得天独厚的是,濯锦江的上游之水来自高山雪水,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能使蜀锦丝线色泽更加牢固、艳丽。

绞丝练染

        蜀地种植和应用天然色素植物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自成特色的染织工艺体系,且色素与色谱齐全,特别是染红色,最为著名。因此,蜀锦又被称为蜀红锦绯红天下重的美誉。蜀地染的蜀红锦,色彩鲜艳、经久不褪,许多著名的蜀锦流传到日本,传承至今。

蜀锦红丝线

        装造工艺:就是把整理好的经线装造到织机上。经线需要一根根的穿过综片,同时还需要穿入“筘”中,这叫“丝丝入扣”,这样才能准确的将花纹整齐紧密的织出来。

        织造工艺:装造穿筘蜀锦手工织造使用的是小花楼木织机,操作时需要两人配合,上下两层中,居上者为“挽花工”,按规定顺序接线提经,下位者为“投梭工”,在下面引线打纬,两位工匠密切配合,同时进行。

蜀锦织造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不理解?没关系,我们有办法!为了让古老的织锦织造工艺及文化得到良好的发扬与传承,我们特别推出了“丽锦巧作”之巧织锦饰——织机织锦体验活动。

        1月13日下午,第一次活动顺利举行,首批小小织锦师在织锦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他们人生第一次织锦工艺体验。

        为了让小小织锦师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织锦文化,在体验之前先由成都博物馆的讲解员姐姐们先带领他们来到《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展厅了解我国各类著名织锦及纹样的历史文化,认识历史上繁简各异的织机。在接触过织锦的文化背景之后,两位来自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蜀江锦院)的老师带领着小织锦师们正式开启了织锦体验之行。缤纷多彩的线条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缠绕到织机模型上,然后开始操作经线与纬线的交织,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领悟中,绚丽灿烂的织锦纹样开始初现。孩子们认真织造的模样和织机工作时发出的声响,让现场仿佛回到了一个古时织锦工坊。

        织锦体验完成以后,一块块色彩斑斓的织锦纹样展现着孩子们无限的创意与智慧。小小织锦师们圆满完成了首次织锦织机体验,通过织机织锦体验活动拉近了孩子们与古老的中国织锦文化的距离,期待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小小织锦师的体验者哦!


更多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