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一座山的能量,重启生命系统

 并不hy 2016-09-03









借一座山的能量,重启生命系统

                         龙山书院山林班体验心得                                        




       回到深圳三天了,无比怀念龙山书院一周的山林生活。每天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劳动,呼吸着大山里清新的空气,听着虫鸣鸟叫、山涧泉流,吃的是清淡的红薯粥番薯叶,感受着大自然的宽厚博大,心灵单纯宁静。

        早上五点多大山苏醒了,大家也纷纷起床洗漱,而后老师带着我们晨读和晨练,在经典的熏陶下提升我们的智慧,在劳动中提升体能。远离古圣先贤教诲的我们总是在不停赶路不停寻找,不断往外求,想要的越来越多,令身心不堪重负。晨读名贤集才明白世人往往容易被名利牵着走,贤德之人都有大愿力,追求的是道德的高尚。就如龙山书院的几位老师,住的是上百年的老房子,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干净整洁,用土砖和几块木板自制的书架上摆满了圣贤书和中医书籍,安得住寂寞和贫寒,为中医的普及和传播无私地奉献付出。


     
山林班每天的必修课之一是赤脚在丛林中穿越十五公里以上,和土地零距离接触,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洗礼,土能生万物化万物,每天坚持赤脚行走运动,能将身体内的杂质垃圾全部炼化由汗水排除体外,那些寒湿病邪想待都待不住啊。早晨穿越山林的时候感觉还挺不错,下山时接近中午太阳越来越大,晒得地面热浪一层,赤脚行走在路面烫得直跳脚,看看老师们依然行走得稳稳当当,老师说这是在给五脏六腑做温灸,借着天时将体内的寒气驱逐出去。这么好的机会得珍惜呀,于是又鼓起勇气顶着炎热继续前行。

        穿越归来,帮着大厨摘菜、洗菜、添柴火,山里没有珍馐佳肴,就简单的一盆番薯叶、茄子豆角,劳动了一上午饥肠辘辘的时候闻到这些饭菜的香味,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由不得多想,埋头大口大口往嘴里扒,才懂得其实我们不用往外去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足够的体力劳动后吃任何食物都是人间美味。


       
山林里的铁律是一日不劳动一日不受饭,在大山里只要想做事是有干不完的活的,劈柴、扛柴、种地、锄草、挑水、扫地,采草药识草药,尽力挥洒汗水,收获健康和快乐。在山林里每天过的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生活,处处可见中医的智慧,在一粥一饭中,在一言一行中,在立走坐卧中,也终于明白了中医知识和中医生活不是同一个概念,只有真正将这些中医知识和养生理念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指导着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生命的智慧,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

短短七天时间,这些进山的小孩身体和心性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以前挑食需要催着哄着才能吃几口饭的,现在一碗白米饭加点蔬菜汤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自己洗刷碗筷,收拾桌椅;体力较差容易疲劳的孩子也变得体能强大了,第一天爬观音山的时候几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哭着闹着要父母抱,到第五天穿越二十多公里即较窄又陡峭的山石和杂草丛生的山路时可以不用父母陪伴,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能独立完成整个穿越;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现在躺在床上一两分钟就进入梦乡,一觉睡得深沉直到天亮。



   在石溪穿越途中请教了老师一些问题,我们随意找了一块石头坐下,傍着潺潺溪水声老师开讲了。






   老师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大山里来做中医普及学堂呢?

   中医的根在民间,很多中医的名贤隐居在山林,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孙思邈在太白山著书立说采草药,古代很多医家都是先淡泊名利而后医术大成。所以在山林里有两个好处,一是很清静,周围药草很多,回归了田园生活,二是山林的环境会让人对名利慢慢淡掉,有更多时间放在医学上。





   这几天感触特别深,整个山林的环境会让人的心很宁静,现在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远离自然,心也容易变得浮躁。

   是的,现在城市里很多低头一族,人们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有个成语叫:垂头丧气,一天到晚低头含胸,经脉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得不到舒展,人体气血就会出问题。整日对着手机屏,而手机属金,金克木,肝开窍于目,用眼过度,肝气不条达,所以城市里面抑郁的人特别多,也普遍容易躁动。很多小孩子有多动症,首先就是要坚持每天习劳,习劳不是让他去干苦力,就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在溪水石头上快乐地蹦蹦跳跳,第二点要多吃素,吃地底下的根,红薯、马铃薯这些,还有就是要多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是在心上做功夫,圣贤经典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闪烁无比智慧的光芒。




   其实这里的居住环境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之前以为住的是没有电的百年茅屋,下雨天会漏雨,蚊虫到处飞舞。

对啊,不过没有给你们住,是给龙象班的朋友们住,到时候郭峰老师会带队,像训练特种兵一样,到时候就在这大山里安营扎寨,水电都不通,只有那些心清静下来,一门深入的基础上然后来博览群书。

今后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中医生态村,以养生健康为先导,以带有中医特色服务的行业做支撑,并把中医知识加到孩子的国学经典教育中去,一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另外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智慧,整体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针灸、按摩、刮痧、拔罐、汤药这些都是一个点,就算针灸术达到极致它也只是一个点,但中医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个体。在这个小镇里有推拿、按摩和针灸,山林穿越、习劳自然农耕、国学教育,每个都是在锻炼中提升体能、德能和智能,现在有些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干活是没钱的无奈,不觉得是身体健康的需要;红薯稀饭是穷人吃的,有钱人吃的是海鲜鱼翅鲍鱼;没钱才靠双腿走路,富人出门都要备车,这些观念如果不转变,把全世界最好的医院跑遍也无济于事。






   如果可以回归山林过一段时间,对于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们来说也是非常向往的。

   我们在山林里过一种回归自然的慢生活,人们在大城市里很累很疲惫的时候,他需要一片山林让他远离社会各种纷扰,放下工作,放下手机,一整年的疲劳通过一个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重新启动能量修复系统之后他觉得又恢复到五六年前那种健康快乐的生命状态,回归大自然获得无限精气神。





  有些中医爱好者想学习中医又没有什么功底的应该如何入门呢?

   刚开始不要海量去阅读各种书籍,就从一个喜欢的医家的书籍开始研读,喜欢张锡纯的就花三年时间把他的书读通,如果喜欢黄元御的思想就花几年时间把他的书看透,不轻易看其他的医书;最好从简、验、便、廉的角度入手,我们中医有很多小招法小药方,一试就有效果,一有效果就会增强信心,比如我们早上讲的一味天麻治头晕,一味茯苓饮治脂溢性脱发、掉发,夏枯草、桑叶、菊花治眼目肿胀,积累这些最原始简单的经验,还可以从推拿、按摩入手,推拿按摩的前提是要多练功,平时多锻炼,体能上来之后老师稍加引导学各样技术很容易就上道了,我们在山林里爬山不是游山玩水,大家止语止念一条线赤脚在碎石路上行走保持不摔倒,其实就是在练脚盘力和耐力,所以提升针法和灸法的本质不在针灸本身,而是在针灸之外去练内功,如一位医学大师说的学医之道在医外。平时要加强内部修炼,体能、德能和智能三方面做得越足,能量就会越足。





   老师做中医普及学堂的愿景是什么呢?

   我们曾经一起讨论过一个“家家中医计划”,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掌握一些中医的保健知识,就像认识汉字一样了解中医知识,人们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都会上升。中医是给焦虑浮躁时代人们一剂清凉,给夏暑炎热时代一阵清风。中医普及将来的愿景就两条:让没能量的人变得有能量;让有能量的人变得更慈悲。普及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医术的普及,让生病的人少生病,那只是短期目标;一个是医道的普及。医术的普及就是让不懂中医的人掌握一些推拿、针灸、刮痧和常见中草药使用的方法,遇到问题随手可以解决就会很有底气,信心也就起来了,借一术可以让人内心变得强大,但能量起来之后如果没有慈悲心,医术会只会变成谋取利益的手段。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基本的中医知识的推广,包括药性赋的解读、小郎中学医记、跟诊日记、古籍导读和二十味常用中草药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让没能量的人变得有能量,而强大以后就像有了核武器,是用来发电造福人类,而不是用来毁灭地球,让人强大后变得更慈悲更幸福这比让人变得有能量更难,这才是中医普及的终极目标。





   龙山自然环境特别好,大山里草药遍地都是,是一片适合中医发展的沃土,现在也有几位义工老师在大山里常住,那现在我们中医普及学堂里还缺什么吗?

现在最需要的有两方面。

山里面需一支会记录的笔,好的记录者会把一点能量变成千万点,一种好的方法同时传播到千万家中福惠千万百姓。

龙山书院现在燃眉之急还要做的文化工作就是整编名贤传,搜集名贤传,天底下排第一的童书应该就是名贤传。

得力全仗古经典,超伦每效名贤行。孩子们只要喜欢上名贤的传记,我们就有办法把他们变成名贤,他们只要喜欢上名贤的言教,他们成为名贤就不远。中国历史有太多名贤的传记,需要整理和重新编排,做一套适合小学生读的注音版名贤传,需要一套适合中学生读的大部头名贤传,一套适合广大老百姓雅俗共赏的名贤专著,从里面可以拿出来教子育幼,拿出来养生保健,拿出来传续家风,有相关的善友们能加入进来那就太好了。






老师们在龙山书院造一个场,这个场本身就有调理身体、养心和教育人的功能,在山林里按照自然法则学习、劳动和生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身轻心安,喜悦安详。山林体验班学员的学习生活是全公益的,吃住全在书院里头,龙山书院老师们的大爱和付出,令人敬佩和感动。

老师有大愿力,好的医术可以疗愈人们身体的疾患,而推动中医和国学经典文化的普及,唤醒人的内在能量,让人们带着觉知去生活,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一盏心灯,照亮身边的人们。

若干年后的龙山村,书院里孩童在大声诵读国学经典,自然农法种植的开心农场里农友们挥洒着汗水,家家户户都顺应自然快乐健康地生活着,中医的智慧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普照着大地,庇佑着华夏子孙。





编辑:布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