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物 | 书签——读书人的情怀

 有风的日子. 2016-09-03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杜甫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对书签的描绘,让人浮想联翩,惊叹小小书签之美妙。



读书之时书签方便标记阅读之处

此外更是每个爱书之人的钟情之物







酒瓮凝余桂,书签冷旧芸。
哭刘司户
缠绵悱恻的李商隐也对书签念念有挂,听说老朋友去世了,悲然写诗,一枚小小的书签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意。






然而第一张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书信集
·
致郑振铎

鲁迅
鲁迅也在文字中对书签有过表述。书签历经千万书卷而来,已经不是那小小的一片纸那么轻薄,而是承载了更多的情怀。




书签最早称为“牙签”



回溯 书签 历史

在古代,书封上都有一个封签,即封皮的书名条,或用宣纸,或用缣帛,多以端正的楷字书写。而夹在书内的轻薄字条,则叫做浮签。书皮上的封签、书内的浮签,都是为了方便检索书名和段落。
它们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在上面雕花刻兰作为装饰,而有钱人家则用象牙来做书签,“牙签”也因此成了书签的祖先。



古代文人墨客用的古制铜书签

        韩愈诗《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便讲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邺侯是唐代四朝宰相李泌,他嗜好收藏,家藏图书之巨,冠甲当世。以至后人以“邺架”形容藏书之多。李泌以绿等着了色的牙签为经、史等不同类别的图书分类,更是成了一段佳话。

 


在唐代,已有书签或牙签之名。在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中,书签已是常规的文房用品之一。



宋代文人普遍追求风雅,实用和欣赏并重的生活美学,使得文人在书签上题诗作画渐渐成为一种风气,其形式也基本稳定下来,并伴随着一代代读书人的成长。




到清朝末期,书签上多题有闲情逸致或者修生养性的诗句以自娱,在材质上,铜、银、红木、和田玉等雕花书签,更是提升了书签的艺术感。

 


近代以来,精平装书开始盛行并取代了线装书的地位,书签基本确定为小薄片的样式,但材质和花纹,却是琳琅满目。绢丝布面的、景泰蓝的、剪纸的,上有绘画、雕花、语录等,花样百出。




          

书签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窥见千年的文化,也可以反映审美的流变和人生百态。

        美国作家、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是位书签的大藏家,他曾说过:“有书无签就像穿裤子没系腰带一样,哪儿掉的就要记得从哪儿提起来。”


        我们往往用照片来记录时光的变迁,用日记来记录事件与心情……

        而对于读书来说,可供回忆起当时阅读的心绪的,好像就只有书签了。如果能找到那枚你“命中注定”的书签,会对阅读更添意趣吧。




阅读
        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书签是读书时必不可少的伴侣,书签与书相辅相成,相依相伴。把各式各样的书签夹在书中,不仅仅是方便,更成了一种艺术的风景。

       

2016年8月30日
 随着网上阅读以及阅读器、ipad等电子终端阅读形式日渐普及,手捧书卷,或雨夜或月夜沉浸于书香的诗意和岁月,也慢慢沦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收藏书签就成了爱书人怀旧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6年8月30日

就如美丽的女人拥有一枚枚漂亮的发夹一样,读书人缺少不了书签。一枚小小的书签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书真真切切地定位,轻松自如,让读书的心情像午后阳光那样美丽。



收藏书签,也是收藏一份读书人的情怀

也许,书签会随着纸质图书的淡出而淡出

但是阅读的地位永远不会降低

一如文化的传承



【以上书签产品在 美博艺术中心 内艺术品商店均有展示,欢迎前来选购!】







▼ ▼ ▼





美博艺术中心

Add: 黎明路88号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Tel: +86-21-54888223
http://www.
微信号:meiboyishu
 谢 谢 观 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