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对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到这个

 粉粉fenfen 2016-09-03

您好,我是莲子妈

专注 0-12岁 智慧育儿 亲子阅读

教你做一个不发脾气的智慧妈妈

公众号分别回复:  故事  书单   目录

260个有声故事免费听 + 0-10岁阅读书单 + 育儿原创分享






莲子妈妈语

私人微信:1830865721


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妈妈的自责。我今天又对孩子发脾气了,我怎么样才能对孩子不发脾气呢?发完脾气我好后悔啊!


之所以会对孩子发脾气,一是因为亲子之间,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视角发生了偏差。孩子正常的成长行为,在成人看来是添麻烦。二是因为,对孩子的行为事件我们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遇到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只能以发火让孩子中止行为平息事件。


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闫涵妈的做法值得推荐。总结一句话: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属于孩子自己的责任,让孩子自己承担。只有把责任真正落实到孩子身上,孩子的行为才会迅速改变。否则,只能是家长磨破嘴皮,孩子我行我素。


作者 | 闫涵

来源 | 闫涵妈妈(ID:yanhanmama2016)


讲真,完全不发脾气,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少发脾气,是绝对可以做到。今天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与喆同学和平共处的。


每天我都要写推送、看绘本、看书,遇上喆爸值班,我只能边带娃边工作。一边和精力超旺盛、超级好动的娃斗争,一边抱着苹果本本写稿,那场面什么样你们能想象得到吗?


喆同学一会儿大声叫:“妈妈,过来陪我玩啊,一个人玩磁力片好孤单!”


一边贴我身边看看我在干嘛,一会儿还会趁我不注意捅捅键盘……你们肯定是这么想的吧?实际上,我俩相处得一派祥和.


曾经的一件事,让我明白让娃学会承担,要比苦口婆心说教效果强100倍。


前些日子,给喆同学讲完《拼拼凑凑的变色龙》,又在网上找了素材做些拓展学习,喆同学对一个英文版的视频兴致很高。因为视频只有几分钟,便让他直接在笔记本上看了。看之前,我跟他讲,不要乱动键盘。结果,刚看了个开头,喆同学便故意动键盘,页面一下回到了桌面。


视频没有了,喆同学急哭了。我没有急着帮他找回,而是走过去搂着他的肩膀说:“宝贝,视频不见了,妈妈也很遗憾。”


然后我转移他的注意力,直至他不再哭,我也未再提及刚刚发生的事。


第二天,我打开电脑值班,喆同学搬了个凳子坐我身边,小手放到腿上端正地坐好,说:“妈妈,我就这样看着,不碰电脑了。”


整个事件,我只是运用了 “自然结果”的方法,就让孩子认识到一个动作可能带来的结果。


就跟我小时候没见过红绿灯,不懂“红灯停,绿灯行”的概念一样,当孩子的好奇心战胜自控力,而又没有品尝到好奇心带来的“恶果”,他们不会理解我们那些说教的意义。


就像之前,我多次强调“妈妈工作时,你不能随便动妈妈的电脑”,但收效甚微,喆同学依旧这儿捅捅那儿摸摸。


有时候看我这么在乎“动电脑”这件事,还会故意捣蛋。而当他因为自己的无心举动而看不了视频时,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不能随便动电脑”,并愿意为不良结果改变最初的行为。



01
什么是自然结果?

早在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就提出了自然结果教育法——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这个方法,经常被用来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也说过:“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饿一两顿就好了;上学拖延,多迟到几次自己就长记性了;非要摸热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感觉一下“烫”……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矫枉过正,本来很好的体验机会,结果却变成了和孩子的战争。



02
自然结果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成长?

——真实的学习环境

喆同学按键盘“弄丢视频”的自然结果有两个:丢失东西;看不到视频。


真实的学习环境,带来一个他从未体验的结果——他哭了,失去看视频的机会,验证妈妈说的“不可以随便动”的预警,自己主动表达不再动电脑。


(这里想补充一句,操作电脑在3岁孩子的能力范围外,如果孩子能做到的事,危险系数又比较小,我们还是应该鼓励。)


——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有时,孩子为了获取关注,会通过一些变本加厉的行为来吸引家人的注意,哪怕是大人的态度不好,只要目的达到就行。


比如有一次,我写稿子,喆爸看孩子,喆同学觉得我没理他,就在电脑旁蹭来蹭去。我数次温和地说:“妈妈还有半小时就弄完了,弄完就陪你玩。”

最后,为了让妈妈陪,喆同学很生气地按了电脑的关机键!


写好的稿子没来得及保存,我气急败坏,但无济于事。在这之前,我已数次跟他强调不能动我的电脑,但几乎没有效果。


这次,他也明白了:乱按电脑,东西消失。


——学会承担

还是乱动电脑这事,我没发火、没说教,自然结果已经让他学到:乱按电脑,东西就丢了。就和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开水会烫,上学忘带东西,别的小朋友有得玩他会没得玩一样。


一次次试错,让孩子慢慢学会消化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结果,慢慢学会了责任和承担。


——退出冲突

孩子不吃饭,我们焦头烂额,还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喂;孩子磨蹭着不去上学,我们一遍遍催促,都不如老师说一句“你又迟到了”管用。


学会运用自然结果后,我淡定了很多,也不再唠叨,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



03
运用自然结果一定要当心的四件事


——提前约定

喆爸值班,奶奶来帮忙。下楼之前,我跟喆同学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奶奶在小区里骑自行车,一是走路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也就是说,去超市和骑自行车,你只能选一种;如果下楼了,又想骑车又想逛超市,那我们只能回家。”


喆同学选择了骑自行车,但是下楼后就变卦了,要骑着自行车跟我去超市。因为提前有约定,我们只能回家。喆同学虽然不开心,但也没有哭闹。


——说到做到

看着孩子哼唧、哭闹,我们有时会妥协,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家伙们于是反复用哭闹来让我们“投降”。 


所以,当孩子试探我们的底线,麻麻们要掌握好度,要“和善而坚定”地坚持我们的态度。 


——不要把自然结果变成了惩罚

喆同学按丢视频时,我如果说:“你看,妈妈告诉你乱按电脑会出问题,现在视频弄丢了吧?你看不成了吧!” 


孩子上学忘记带东西,如果我一边陪他回去拿,一边补刀:“下次要长记性啊,我告诉你检查书包别忘东西非不听!”


这样说,会让孩子觉得受惩罚。本来因为自己的遗漏而自责的孩子,可能因为我不当的言辞,产生逆反心理。


当坏结果发生,绝大多数孩子已经需要自己承担结果,我们要做的是适当引导,而非事后诸葛亮。


——远离危险,适当引导

孩子想去厨房玩,刀肯定是危险的,此时自然结果就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提前约定哪些东西不可以动,如果孩子越界,只能离开厨房。然后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他们碰触禁止玩的用具,直接执行约定。


这个过程,孩子会试探,他们试探一次,我们执行一次。只要我们足够坚定,孩子为了不失去在厨房玩的乐趣,自然会选择遵守规则。


 -感恩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