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怎样成了宗派名称?

 pgl147258 2016-09-03

“道教”这个词,在中国东汉以前诸子百家都用,诸子百家无不将其思想理论称之为“道”。以其“道”教人,称之为“道教”,如儒家宣扬孔子“以尧舜禹汤文武之道教天下”。西汉初崇尚黄老清静无为之道,形成大倡“黄老道”思想。到了东汉,由于人们对黄帝、老子的崇拜、神化,“黄老道”已逐渐向神秘的宗教化转化。东汉顺帝时(公元125到144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必习经典。张鲁撰成的《老子想尔注》中说“真道藏,邪文出,世间常伪使称道教,皆为大伪不可用”。汉灵帝时(公元168到188年)张角以《太平经》为主经创立“太平道”,宣扬“以善道教化天下”。此亦是以其思想理论之“道”“教”人,并没有把他们的信仰群众和宗教化了的教团名称称为道教,“五斗米道”的信仰者,只是称作道民罢了,到了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中说:“惟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才把信仰以“太上老君”为核心的“五斗米道”教团,冠上了道教专称。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和天师执位,并说太上老君要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

因为老子是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是道教学派思想的创始者,加之东汉对老子的神化,五斗米道对《老子五千文》的宗教思想解释,定为教民必修经典,遂以尊崇老子之道、奉行老子之道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称为道教。自信仰老子之道的教团,组织称为道教以后,历史上诸子百家也不再见用“道教”这一词了。

信仰道教的宗教徒称曰“道士”,道士这一称谓,古时是有道之士的简称。《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有“古之道士”,《老子指归》(亦称《道德真经指归》严君平著)有“道士之与赤子同功”,但皆不是知道教徒。然而道教的信仰是神仙信仰,神仙信仰来自方仙道,信仰和宣传方仙道者为“方士”,方士于两汉之交时亦称道士,方士西门君惠,就称为道士,《汉书·王莽传》“先是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后汉书·第五伦传》有“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此皆是把方士称作道士。道教徒除全盘接过道教哲学思想为教理教义外,也全部接受了方仙道的神仙信仰。这样,就把信仰这些体系的组织教团,正式成为道教,道教出而道家、方仙隐,原因就在于道家思想和方仙道的神仙方术皆为道教所继承了。我们说道教精神涵盖中华民族古文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文摘录于闵智亭编著的《道教杂讲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